《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0410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原理与接口》-耿恒山-电子教案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机原理与接口,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规划教材,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杰出的发明与贡献之一,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前景,展示了它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微型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使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已转化成巨大的推动社会前进的生产力。 本章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分类、系统组成、工作过程和体系结构等基础知识,使读者对微型计算机技术获得一个概要的了解,并通过后面各章的学习,逐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与接口技术。,1.1

2、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与微处理器的发展同步的。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几乎每两年时间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度就翻一番,每35年就要更新换代一次。各代的划分通常以MPU的字长和速度为主要依据。,第1章 微型计算机及其体系结构,本章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分类、系统组成、工作过程和体系结构等基础知识,使读者对微型计算机技术获得一个概要的了解,并通过后面各章的学习,逐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代(19711972)是4位和低档8位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美国Intel公司的4004微处理器芯片及由它组成的MCS微型计算机。 第二代(1

3、9731977)是中高档8位微型计算机,以Intel 8080和8085,Motorola公司的MC6800、美国Zilog公司的Z80等为CPU的微型机为典型代表。 第三代(19781984年)是16位微型计算机,如以8086/8088、Z8000和MC68000为CPU的微型机。1984年,Intel推出新一代16位微处理器80286,其集成度达到13.4万晶体管/片。,第四代(19851985年)是Intel公司推出的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其集成度达到27.5万晶体管/片,每秒钟可完成500万个指令(MIPS)。从这时起,微型计算机步入第四个发展阶段。1989年,Intel发表8

4、0486芯片,其集成度达到120万晶体管/片;1993年发布奔腾(Pentium)芯片,集成度达到310万晶体管/片,速度达到90MIPS;1995年推出高能奔腾(Pentium Pro)芯片,集成度达到550万晶体管/片,内部还装进了包含256KB/512KB高速缓存(cache)的电路,运行速度达到300MIPS ;,1996年Intel将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技术用于Pentium,发布多能奔腾芯片(MMX Pentium);1997年又将MMX多媒体技术用于Pentium Pro,发布Pentium芯片。继而,1999年2月Intel公司又推出P

5、entium III微处理器,直至2000年3月推出的Pentium 4高性能微处理器。,计算机的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社会经济规划管理中,存在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设计、航天测控数据的处理、中长期天气预报、地质勘探与地震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现划的制订等。 (2)生产与试验过程控制。在工农业、国防、交通等领域,利用计算机对生产和试验过程进行自动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3)自动化仪器、仪表及装置。在仪器、仪表及装置中使用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可明显增强功能,提高性

6、能,减小重量和体积。 (4)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现代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军队各部门要管理的内容,如财务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情报资料管理、仓库材料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信贷业务管理等。,(5)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航空航天器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机械产品设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复杂设计活动中,为了提高质量、缩短周期、提高自动化水平,目前普遍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6)计算机仿真。在对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和复杂的工艺过程、运动过程、控制行为等进行研究时,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相关的理论、方法、算法和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

7、间。 (7)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新兴学科技术。 (8)文化、教育、娱乐和日用家电。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1.1.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4种: 按字长分:8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 按用途分:工业过程控制机与数据处理机等。 按芯片型号分:286机,386机,486机与Pentium机等。 按组装形式分:单片机、单板机与多板微型计算机等。,(1)单片机:如果将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功能部件(CPU,RAM,ROM及I/O接口电路)集成在同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一个芯片就是一台微型机,

8、则该微型机就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2)单板机:如果将CPU芯片、存储器芯片、I/O接口芯片及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如小键盘、数码显示器LED(发光二极管)装配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这块印刷电路板就是一台完整的微型机,称为单板微型计算机,简称单板机。,(3)多板微型计算机:也称系统机,把微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各种I/O接口芯片和驱动电路、电源等装配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各印刷电路板插在主机箱内标准的总线插槽上,通过系统总线相互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多插件板的微型计算机。目前广泛使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如IBM PC/XT、PC/AT、PC386、PC484、Pentium系列个人计

9、算机等)就是用这种方式构成的。,1.2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1.2.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图1-1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框图,它由处理器子系统、系统总线、存储器、 I/O接口和I/O设备等组成。,图1-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1处理器子系统 整个微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MPU),也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它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做成的芯片,芯片内集成了控制器、运算器和若干高速存储单元,即寄存器。CPU及其支持电路一道构成了微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对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控制。,2存储器(Memory) 计算机是一个自动的数据

10、处理机,它靠机内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来自动运行,存储器就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微机上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类,当前它们主要由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光盘存储器等分别构成。,3I/O设备和I/O接口 I/O设备是指微机上配备的输入输出设备,也称外部设备或外围设备(简称外设),其功能是为微机提供具体的输入输出手段。标准输入设备和标准输出设备一般是指键盘和显示器,二者又合称为控制台;此外,系统还可选择鼠标器、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等I/O设备。作为外部存储器驱动装置的磁盘驱动器,既可看作是一个输出设备,又可看作是一个输入设备。,由于各种外设的工作速度、驱动方法差别很大,无法与CPU直

11、接匹配,所以不可能将它们简单地连接到系统总线,需要有一个接口电路来充当它们和CPU间的桥梁,通过该电路来完成信号变换、数据缓冲、与CPU联络等工作。在微机系统中,较复杂的I/O接口电路一般都被放在电路插板上,这种电路插板又被称为“卡”,由卡的一侧引出连接外设的插座,另一侧做成插入端,只要将它们插入总线插槽(I/O通道)就等于将它们连到了系统总线。,4系统总线(System Bus) 所谓“总线”,是指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总线。系统总线可分为3组: (1)传送地址信息的总线称“地址总线”,即AB。 (2)传送数据信息的总线称“数据总线”,即DB。 (3)传送控制信息的总线称“控制总线”,即CB。

12、在一个系统中,除了CPU有控制使用总线的能力外,DMA控制器和协处理器等一些设备也有控制和使用总线的能力,它们被称为“总线主控设备”或“总线请求设备”;而连在总线上的存储器和I/O设备是被访问和控制的对象,它们被称为“总线被控设备”。,1.2.2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微机的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组成。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诊断调试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为提高机器效率而设计的各种程序。在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软件当属操作系统,即OS(Operating System),所有的应用程序,包括系统软件中的一些程序,都要在操作系统构筑的平台上运行。,操

13、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1)负责管理、调度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包括:CPU、存储器、各I/O设备等硬件资源,以及文件、目录、进程、任务等软件资源。 (2)向用户提供最基本的交互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当前,新型操作系统还向用户提供了更多可资利用的软件资源,如各种实用程序和函数库等。,2应用软件 用户利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系统软件,编制解决用户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就称为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也可以逐步标准化、模块化、逐步形成了解决各种典型问题的应用程序的组合,称为软件包。,3支撑软件 支撑软件又称支持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计算机

14、在信息处理、情报检索以及各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和发展。这些都要大量地处理某些数据,检索和建立大量的各种表格。这些数据和表格应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使得检索更迅速,处理更方便,也更便于用户使用,于是就建立了数据库。为了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询问、显示、修改数据库的内容,输出打印各种表格等,这就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等支撑软件。,1.3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为了了解微机的工作过程,讨论一个简单的程序,例如计算机如何计算“5+6=?”。为此在启动计算机并让它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做如下工作: (1)用助记符号指令编写程序(汇编语

15、言)。 (2)由于机器不能识别助记符号,需要翻译(汇编)成机器语言指令。 (3)将数据和程序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中存放。,表1-1 “5+6”的计算机汇编程序,指令名称 助记符号 机器码(二进制) (十六进制) 功能 立即数送累加器 MOV A,05 10110000 B0H 把05送入累加器 00000101 05H 加立即数 ADD A,06 00000100 04H 06与A中的内容 0000011006H 00000110 06H 相加并存入A 暂停 HLT 11110100 F4H 停止所有操作,程序如表1-1所示。 整个程序一共3条指令,5个字节,假设存放在00H开始的5个单元中

16、。计算机执行程序一条指令一条指令地执行。执行一条指令分两个阶段,即取指令阶段和执行指令阶段。执行程序时,必须先给程序计数器PC赋予第一条指令的地址00H,然后进入第一条指令的取指阶段。,1取指令阶段的执行过程 (1)将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00H)送至地址寄存器AR,记为PCAR。 (2)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1H,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准备,记为PC+1PC。 (3)地址寄存器AR将00H通过地址总线送至存储器地址译码器译码,选中00号单元,记为ARM。 (4)CPU发出“读”命令。,(5)所选中的00号单元的内容B0H读至数据总线DB,记为(B0H)DB。 (6)经数据总线DB,将读出的B0H送至数据寄存器DR,记为DBDR。 (7)数据寄存器DR将其内容送至指令寄存器IR,经过译码,控制逻辑发出执行该条指令的一系列信号,记为DRIR,IRID,IDPLA。经过译码CPU“识别”出这个操作码就是“MO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