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0410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贾振华主编)》电子教案 第四章 关系(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关系,本章学习目标: 在上一章讨论了集合及集合的运算,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要研究集合内元素间的关系,这就是“关系”。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方面如数据结构、数据库、情报检索、算法分析等都有很多应用。本章主要讨论二元关系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1)关系的表示 (2)关系的性质和运算 (3)等价关系和集合的划分 (4)偏序关系,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3 关系的运算 4.4 关系的性质 4.5 关系的闭包 4.6 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 4.7 相容关系 4.8 偏序关系,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

2、笛卡儿积 4.1.1 有序n元组,定义4.1 由两个固定次序的个体x,y组成的序列称为序偶, 记为,其中x,y分别称为序偶的第一、二分量(或称第 一、二元素)。,定义4.2 两序偶,是相等的,当且仅当a=c, b=d;记作=。,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2 笛卡儿积的概念,定义4.3 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序偶的第一个分量是A中的 一个元素,第二个分量是B中的一个元素,则所有这种序偶的集 合称为集合A和B的笛卡儿积,简称为卡氏积,记为AB,即 AB=xAyB。,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2 笛卡儿积的概念,例4.1 (1)A=a,b,B=c,d,求AB

3、。 (2)A=a,b,B=c,d,求BA。 (3)A=a,b,B=1,2,C=c,求(AB)C和A (BC)。,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2 笛卡儿积的概念,解 (1)AB=a,bc,d=, 。 (2)BA=c,da,b=,。 (3)(AB)=a,b1,2=, 。,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2 笛卡儿积的概念,(AB)C=,c,c,c, ,c =,。 BC=1,2c=,。 A(BC)=, 。,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3 笛卡儿积的性质,定理4.1 设A,B,C为任意3个集合,则有 (1)A(BC)=(AB)(AC) (2)A(BC)

4、=(AB)(AC) (3)(AB)C=(AC)(BC) (4)(AB)C=(AC)(BC),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3 笛卡儿积的性质,定理4.3 设A,B,C,D为四个非空集合,则ABCD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 AC且BD。,定理4.2 设A,B,C为任意3个集合,且C,则有 AB (AC BC)(CA CB),第四章 关系,4.1 序偶与笛卡儿积 4.1.3 笛卡儿积的性质,反之,如果AC且BD,设任意xC和yB,有 AB xAyB xCyD xCyD CD 所以,ABCD。,第四章 关系,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1 二元关系的概念,定义4.5 设R是二元关系

5、,由R的所有x组成的集合称 为R的定义域,记作D(R),即D(R)=xy(yBR)。由R的所有y组成的集合称为R的值域,记作 R(R),即R(R)=yx(xAR)。,定义4.4 设A,B是两个集合,R是笛卡儿积AB的任一子集, 则称R为从A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简称关系。特别当A=B时, 则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或A上的关系)。,第四章 关系,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1 二元关系的概念,例4.3 设A=1,3,5,7,R是A上的二元关系,当a,bA且aR,求R和它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 R=, D(R)=1,3,5,R(R)=3,5,7。,例4.2 设A=a,b,c,d,e,B=1,2,

6、3,R=,求R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 D(R)=a,b,c,R(R)=2,3。,第四章 关系,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1 二元关系的概念,定义4.6 设IA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且满足IA=xA ,则称IA为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第四章 关系,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2 二元关系的表示,1关系矩阵表示法 设给定集合A=a1,a2,an,集合B=b1,b2,bm,R为 从A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构造一个nm矩阵。用集合A的元素标 注矩阵的行,用集合B的元素标注矩阵的列,对于aA和bB, 若R,则在行a和列b交叉处标1,否则标0。这样得到的 矩阵称为R的关系矩阵。,第四章 关系,4

7、.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2 二元关系的表示,2关系图表示法 有限集的二元关系可以用有向图来表示,设集合A=a1,a2,an,集合B=b1,b2,bm,R为从A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首先在平面上作出n个结点分别记作a1,a2,an,然后另外作出m个结点分别记作b1,b2,bm,如果aA、bB且R,则自结点a到结点b作出一条有向弧,其箭头指向b。如果R,则结点a和结点b之间没有线段联结。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图称为R的关系图。,第四章 关系,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1 二元关系的概念,解 R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例4.8 A=1,2,3,4,B=5,6,7,R=, ,作出R的关系图。,第

8、四章 关系,4.2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 4.2.1 二元关系的概念,解 A上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例4.9 设A=1,2,3,4,R=,。画出A上的关系图。,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1 关系的交、并、差、补运算,例4.10 设X=1,2,3,4,5,若A=x与y的差能被2整 除,B=x与y的差为正且能被3整除,求AB,AB ,A-B,B-A,A。,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1 关系的交、并、差、补运算,解 A=, , B=, AB=, AB= A-B=,4,,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1 关系的交、并、差、补运算,2, B-A=, A=1,2,3,

9、4,51,2,3,4,5-, , , =,,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2 关系的复合运算,定义4.7 设R是从集合A到集合B上的二元关系,S是从集合B到 集合C上的二元关系,则RS称为R和S的复合关系,表示为 RS=xAzCy(yBRS,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2 关系的复合运算,例4.10 (1)A=1,2,3,4,B=3,5,7,C=1,2,3, R=,S=, RS=,。 如图所示:,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2 关系的复合运算,(2)设R,S都是A上的关系,A=1,2,3,4。 R=,S=, ,即S为A上的恒等关系,则RS=SR=R。 如

10、图所示:,(3)设R是A上的关系,S为A上的空关系,即S=,则 RS=SR=。,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2 关系的复合运算,定理4.4 设R是从A到B的关系,S是从B到C的关系,其中A=a1 ,a2,am,B=b1,b2,bn,C=c1,c2,ct。而 MR,MS和MR S分别为关系R,S和RS的关系矩阵,则有 MRS=MRMS。,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2 关系的复合运算,定理4.5 设R是从集合A到集合B上的二元关系,S是从集合B到 集合C上的二元关系,T是从集合C到集合D上的二元关系,则有: (1)R(ST)=RSRT (2)R(ST)RSRT (3)

11、(RS)T= RTST (4)(RS)TRTST,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2 关系的复合运算,定理4.6 设R是从A到B的关系,S是从B到C的关系,T是从C到D 的关系,则有R(ST)=(RS)T。,定义4.8 设R是从A上的关系,n为整数,关系R的n次幂定义如下: (1)R0=xA=IA; (2)Rn+1=RnR。 从关系R的n次幂定义,可得出下面的结论: (1)Rn+m=RnRm; (2)(Rn)m=Rnm。,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3 关系的逆运算,定义4.9 设R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二元关系,如果将R中每序偶 的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顺序互换,所得到的

12、集合称为R的逆关 系,记为R1,即 R1=R,定理4.7 设R,S和T都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则下列各式成立: (1)(R)1)1=R (2)(RS)1=R1S1 (3)(RS)1=R1S1 (4)(AB)1 =BA (5)(R)1= (R1)(这里R=AB-R) (6)(R-S)1=R1-S1,第四章 关系,4.3 关系的运算 4.3.3 关系的逆运算,定理4.8 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S是从B到C的二元关系,则 下面的式子成立:(RS)1=S1R1 证明 (RS)1RS y(yBRS) y(yBS1R1) S1R1。 所以,(RS)1=S1R1。,第四章 关系,4.4 关系的性质 4.

13、4.1 自反性和反自反性,定义4.10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个xA,都有 R,则称二元关系R是自反的。 R在A上是自反的 x(xAR),定义4.11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个xA,都有 R,则称二元关系R是反自反的。 R在A上是反自反的 x(xA R),第四章 关系,4.4 关系的性质 4.4.2 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定义4.12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个x,yA, 当R,就有R,则称二元关系R是对称的。 R在A上是对称的x y(xAyARR),定义4.13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每个x,yA, 当R和R时,必有x=y,则称二元关系R是反对

14、 称的。,第四章 关系,4.4 关系的性质 4.4.3 传递性,定义4.14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任意x,y, zA,当R,R,就有R,则称二元 关系R在A上是传递的。 R在A上是传递的x y z(xAyAzARRR),第四章 关系,4.4 关系的性质 4.4.3 传递性,例4.13 设A=a,b,c,R,S,T是A上的二元关系,其中 R=, S=, T= 说明R,S,T是否为A上的传递关系。 解 根据传递性的定义知,R和T是A上的传递关系,S不是A上的 传递关系,因为R,R,但R。,第四章 关系,4.4 关系的性质 4.4.4 关系性质的判定,1自反性的判定方法 定理4.9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R在A上是自反的当且仅当IA R。 证明 先证必要性。 任取,由于R在A上是自反的,则有 IAx,yAx=yR 从而证明了IA R。 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