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0112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赵小军-电子教案 理论+实验 课件 第09部分(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PSS数据分析: 问题提出与实例导学 (第九部分),主讲:赵小军(安庆师范学院) 祁禄(广州大学),第九章 路径分析 第一节 路径分析的基本步骤,建立一个可以检验的初始模型,并绘出一个没有路径系数的路径图。没有路径系数的路径图的建立,必须根据相关理论与文献资料,心理学理念显得十分重要。路径图中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的是“果”(因变量),箭头起始处是“因”(自变量)。因果模型结果的初始图中通常包括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在直接效果中如果路径系数达到显著,表示二个变量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存在。,选用适当的回归模型,来估计路径系数并检验其是否显著,进而估计“残差系数”。残差系数就是作为“因”的自

2、变量无法解释因变量方差的那部分。在路径分析中,选用的分析方法为多元回归分析法,而路径系数就是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在回归模型分析中选用的是全部进入法(Enter)。所谓的残差系数是因变量方差中自变量无法解释的那部分,这是一种“残差方差”,残差系数的值为1减去决定系数(R2)再开根。,评估理论模型,可再删除不显著的路径系数,重新计算新模型的路径系数。在删除部分影响路径后,由于预测变量数的改变,路径系数也会跟着改变,因而要重新进行复回归分析。 稳定以后,建立因果模式图。,第二节 路径分析的SPSS分析,二、SPSS实例导读 例9.1 某研究者在研究某市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的过程中,根据

3、相关的文献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学习投入动机与数学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采取路径分析方法,来研究这四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情况。为得到这四个部分的得分,研究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被抽到的对象进行数学焦虑量表、数学学习态度量表、数学学习投入动机量表调查与标准化的数学成绩测验。(参考吴明隆编著,SPSS统计应用实务,科学出版社,2003年),【解题思路】 初始模型(图9.1),图 9.1 数学焦虑、数学学习投入动机与数学学习态度的模式图, 运用适当回归模型,检验差异是否显著,估计残差系数。 复回归分析一:(自变量)学习投入、

4、数学焦虑、数学学习态度; (因变量)数学成绩。 复回归分析二:(自变量)学习投入、数学焦虑; (因变量)数学学习态度。 复回归分析三:(自变量)数学焦虑; (因变量)学习投入。 评估,修改模型。,例9.2心理学研究人员赵小军进行了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求助及其关系的研究,使用心理测量的研究方法,请建立路径图,来探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量表结构和已有研究建立初始模型。, 运用适当回归模型,检验差异是否显著,估计残差系数。 复回归分析一: 自变量:自我概念的各个子因素性别,年级与地区 因变量:求助态度的各个子因素 复回归分析二: 自变量:求助态度的各个子因素 因变量:求助行为的各个子因素 复

5、回归分析三: 自变量:自我概念的各个子因素性别,年级与地区 因变量:求助行为的各个子因素 评估,三、SPSS实例分析 例9.3心理学研究人员赵小军等进行了安徽省初中生学习适应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学习适应性分为四个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五个因素,消极自我预期感、自我怀疑感、积极自我预期感、能力超越感和内在优势感。数据见实例9.1。问题:(1)请使用路径分析手段,建立影响学业成绩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图;(2)请针对路径分析结果,补充残差系数(参见赵小军、石常秀、张静、曹长德、汪涛,安徽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安

6、徽省心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交流论文,2008年)。,问题1解答: 1、正态检验,2、第一层次菜单选择,3、第一层次结果输出,4、第一层次修正菜单操作,5、第一层次修正结果输出,6、第二层次菜单操作1,7、第二层次结果输出1,8、第二层次菜单操作2,9、第二层次结果输出2,10、第二层次菜单操作修正2,11、第二层次结果输出修正2,12、第三层次菜单操作,14、第三层次结果输出,15、第三层次菜单操作修正,16、第三层次结果输出修正,图 9.4 学习适应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模式图,在对学业成绩的路径中,有6条显著路径,一是自我怀疑感学业成绩;二是内在优势感学业成绩;三是心理健康学业成

7、绩;四是学习环境内在优势感学业成绩;五是学习技术内在优势感学业成绩;六是学习态度内在优势感学业成绩。其中前三条影响路径是“直接的”,后三条影响路径是“间接的”。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自我怀疑感对学习成绩起不良作用(=-0.216*)。内在优势感越高,学业成绩越高(=0.200*)。心身健康越高,学业成绩越高(=0.178*)。学习环境以内在优势感为中介影响到学业成绩。学习技术以内在优势感为中介影响到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以内在优势感为中介影响到学业成绩。,问题2【动手与动脑】 【小提示】由于以上路径图缺少残差系数,残差系数的值为1减去决定系数(R2)再开根。所以,需要将各个因变量进行计算时的R2计算出来。操作步骤略,请同学们自己进行计算。,小提示:严格来说,路径分析之前,需要根据相关资料建立假设初始模型,不可随意进行。,第三节 实验 实验报告作业1:使用SPSS统计软件,路径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实验报告作业2:请在心理学期刊上找到一篇统计方法涉及路径分析(使用SPSS或其它统计软件)的文章,将其简化为心理学论文格式,在实验程序部分写出SPSS操作步骤或编程程序。,欢迎走进心理与 教育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