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397852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邮微波实验报告2014吐血整理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班级: 20112111xx 姓名:姓名: xxx 学号:学号: 20112103xx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徐林娟徐林娟 2014 年年 6 月月 1 目录目录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 2 双支节 . 7 实验三 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 功分器 .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2、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 1.5 25 公分比为 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班-x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1 实验二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分支线匹配器器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 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 ,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 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 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 是选择 d,使其在距离负

3、载 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 Y 是 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根据该电 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双支节节匹配器, 通过增加一个支节, 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 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 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 微带线微带线是有介质(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可以近似等效为 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介于 1 和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 H 和导体宽度 W。而微带线的 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基片厚

4、度 H 和导体宽度 W 有关。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75 in ,负载阻抗Z(6435) l j,特性阻抗 0 Z75,介质基片2.55 r ,1Hmm。 假定负载在 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 距离 1 1 4 d,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 2 1 8 d。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 1.8GHz 至 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 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5、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 频率用 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 1.82.2GHz。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2 单支节单支节 工程文件截图: 图 1 单

6、支节匹配工程 1 写入 Output Equations。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3 图 2 Output Equations l z 归一化负载阻抗 R 阻抗处等反射系数圆 in z 归一化输入阻抗 R1 单位圆 TL 负载处反射系数 Rp g=1 等电导圆 Tin 输入端反射系数 表 1 符号说明 2 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 Smith 圆上 图 3 归一化负载导纳和输入导纳 图 4 实部和虚部显示方式 绘制步骤: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4 将归一化输入导纳和负载导纳所在位置标在导纳圆图上 从负载阻

7、抗处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旋转,交匹配圆1g 一点,由此确定单支节传输线阻抗为j0.5308,取此 经历的电长度为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d,经历的角度为93.3105.4198.7,TXLINE 采用角度99.35。 在导纳圆图上标出该点位置,从开路点出发向源方向旋转到标识位置,此经历的电长度为分支线的长度 l,经 历角度36055.98304.02 3 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 频率用 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 图 5 负载到单支节 图 6 单支节长度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8、 5 4 画出原理图。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调谐后的电路图为: 图 7 单支节匹配器原始电路图 调谐后的电路图为: 图 8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后电路图 说明: 输入端口处也需要接一个微带线,其宽度 W 要和输出端口的阻抗 75 匹配,长度 L 不作要求。 负载到支节的微带线 TL2:L=28.877mm, W=1.4373mm 单支节的微带线 MLEF(TL3): L=44.183mm, W=1.4373mm 输入端口处的微带线 TL1:L=26.159mm, W=1.4373mm 5 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2011211xx班-1

9、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6 图 9 反射系数仿真图 说明: 调谐前,最低点略偏离 2GHz,可能是由于圆图读数误差; 调谐后可以明显发现,反射系数幅值在 2GHz 最低,且更加接近 0,仅 0.007388,调谐前是 0.02241. 微带电路是分布参数电路分布参数电路,其尺寸和工作波长可比拟,因此要考虑其不均匀性考虑其不均匀性,否则引起较大误差,因此需要 调谐,并加入 T 型接头 MTEE 等。如下是去掉 T 型 MTEE 接头后的电路效果对比结果: 图 10 去掉 T型接头 MTEE 后的电路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7 图 11 去掉 MT

10、EE 后的反射系数最低点不在 2GHz 双支节双支节 工程文件截图: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8 图 12 双支节匹配工程 1 写入 Output Equations。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9 图 13 Output Equations l z 归一化负载阻抗 Rr 第一支节处等反射系数圆 in z 归一化输入阻抗 Rj 单位圆 TL 负载处反射系数 R_g1 g=1 等电导圆 Rr 阻抗处等反射系数圆 R_fz 辅助圆 表 2 参数说明 3 画出 Smith 原图。 图 14 双支节圆图 图 15 幅度和角度显示 2

11、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10 绘图步骤: 根据两枝节间隔长度为 1/8 波长,绘出辅助圆位置 在图中标出负载处位置,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 180 度,该点为 1 y点 从 1 y点沿等电导圆旋转,交辅助圆于 1 y点,通过 1 y点导纳值减去 1 y点导纳值得到第一个支节的导纳值。 在图中标出该导纳值点,从开路点向源方向旋转到标出的阻抗值点,经过的电长度为第一支节的长度。 从 1 y点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交匹配圆于 2 y点, 2 1y的阻抗值为第二支节的导纳值,在图中标出 该导纳点,从开路点向源方向旋转到该点,经过的电长度为第二支节的长度 图

12、16 第一支节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11 图 17 第二支节 Impedance/Ohms Electrical Length/deg Physical Length/mm Width/mm 第一支节 75 56.6 16.451 18.893 第二支节 75 65 1.4373 1.4373 表 3 两个支节的参数 4 画出原理图。 图 18 调谐后的原理图 元件名称 MLIN/TL1 MLIN/TL2 MLIN/TL4 MSTEP$ 作用解释 匹配源 第二支节 第一支节 宽度阶梯变换器 表 4 双支节原理图参数说明 2011211xx班-1x号-xx

1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12 图 19 调谐后矩形图 说明: 调谐后最低点回到 2GHz 实验三实验三 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掌握单节和多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单节和多节变阻器工作带宽与反射系数的关系。 3. 掌握单节和多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阻器的设计和仿真。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变阻器是一种阻抗变换元件,它可以接于不同数值的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之间,将两者起一相互变换作用获得 匹配,以保证最大功率的功率:此外,在微带电路中,将两不同特性阻抗的微带线连接在一起时为了避免线间反射, 也应在两者之间加变阻器。 单节 4 变阻器是

14、一种简单而有用的电路,其缺点是频带太窄。为了获得较宽的频带,常采用多节阻抗变换器。 如下图所示,多节变阻器的每节电长度均为; 012 ZZnZZ, , ,为各节的特性阻抗, 1n Z 为负载阻抗,并 假设 1nn ZZ , 21 ZZ, 10 ZZ。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13 其中 1 i i i z z , 1 1 1 i i i 。 在上图中,变阻器的阻抗由 0 Z变到 1n Z ,对 0 Z归一化,即由 0 0Z 变到 1n ZR ,R 即为阻抗变换比。其中 1,2n+1 为相邻两传输线段连接处的驻波比。根据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值等于大的特性阻抗

15、对小的特性 阻抗之比。 1 , 2 , 1n 则为连接处的反射系数,为了使设计简单,往往取多节变阻器具有对称结构,即使 变阻器前后对称位置跳变点的反射系数相等, 11 = n , 2=n 。 定义下列公式为变阻器的相对带宽和中心波长: 2/ )( 2/ )( 12 210 ffD fff 其中 1 f和 2 f分别为频带边界的传输线波长, 0 f为传输线中心波长,D 为相对带宽。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已知: 负载阻抗为纯电阻150 L R , 中心频率 0 3fGHz, 主传输线特性阻抗 0 50Z , 介质基片4.6 r , 厚度1Hmm,最大反射系数模 m 应不超过 0.1,设计 1 、2 、3 节二项式变阻器,在给定的反射系数条件 下比较它们的工作带宽,要求用微带线形式实现。 已知负载阻抗为复数:8545 L Zj,中心频率 0 3fGHz,主传输线特性阻抗 0 50Z ,在电压驻波波 腹或波节点处利用单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设计微带变阻器。微带线介质同上。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工程文件截图: 2011211xx班-1x号-xx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14 图 20 纯电阻负载阻抗变换器工程 纯电阻负载纯电阻负载 工程文件截图: 1) 纯电阻 1 节: 1 86.6Z ,L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