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00688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部分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

2、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3、.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Bc,实现朊粒的增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答案】C6.

4、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解析】A,短指常染色体遗传,发病率男性女性相等。B,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患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二、非选择题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

5、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

6、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基质(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H(或者ATP和还原型辅酶II)30.(11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

7、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答案】(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2) 神经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3) 都需要与相应的

8、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

9、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答案】(1)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2)1:1:1 稳定(3) 活动能力(4) 单向性 逐级递减【解析】学科网(1)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幼年(0+1+2+):400个,成年(3+4+5+6+7+8+):400个,老年(9+10+11+12):400个,比例1:1:1,故稳定型。(2) 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32.(

10、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1)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基因A、a频率都为

11、0.5。AA%=50%50%=0.25,比例1:1。aa%=50%50%=0.25。Aa%=250%50%=0.25,比例1:2:1。基因频率不变,A仍为0.5。(2) AA个体致死,只剩下Aa和aa个体,比例为2:1。用棋盘法来计算。2/3Aa1/3aa2/3Aa4/91/4AA 1/2Aa 1/4aa2/91/2Aa 1/2aa1/3aa2/91/2Aa 1/2aa1/9aa故aa基因型频率占4/9 Aa基因频率占4/9 ,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AA基因频率占1/9 ,致死。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

12、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

13、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答案】(1)苏丹III(或者苏丹IV) 萃取法(2) 油脂(3) 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4) 45 40【解析】(1)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或者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由于不易挥发,故采用萃取法。(2)脂肪酶的微生物B可以分解脂肪,故可以以脂肪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不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无法生存。(3)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活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45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大,故酶活性最小;40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小,故酶活性最大,围绕40温度进行后续实验设计。40.生物选修3:现代

14、生物科技专题(15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答案】(1)RNA 逆转录酶 DNA(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解析】(1)提取HIV中的RNA,为了获得目的基因,以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获取该目的基因。(2)抗原注入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体会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HIV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3)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B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 7 / 7 感 谢 阅 读! 感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