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19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1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这表明()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己掌握最高王权 D“禅让”观念的消除2“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

2、上肩”。这反映了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4礼汜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A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 D规范社会秩序5周成王分封先王之后而建立的楚国,曾诞生过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屈原。观察右图,楚国大致位于A. B. C. D. 6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

3、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各地的交流 B防范地方割据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D强化地方权力7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 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8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4、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9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1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1唐贞观年间编修的氏族志,最初曾将只任六品官的旧士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姓氏,唐太宗大怒,下令“以今朝品秩为高下”,将崔氏列为第三等姓氏。但是房玄龄、魏征、李勣等名臣,仍然要求和崔、卢、郑等旧贵族通婚。这反映了A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B

5、功臣名将联合豪门望族干政C新旧秩序在胶着中渐进更替 D旧的士族门阀势力根深蒂固1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13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A实行分

6、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14.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 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 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15.“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16.元朝赵天

7、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7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之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18“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毫不敢欺负。部

8、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造成其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根本原因是( ) A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B两人所处时代不同 C两人官民身份不同 D以上观点都不对20乾隆帝即位之初,以西北已无边患为由裁撤军机处,后又恢复;嘉庆和道光年间,通过建章立制使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军机处最终被废除。军机处的发展轨迹

9、表明,清代A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B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C官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D时代变迁影响国家机构发展21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D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2.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 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

10、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23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特点,但它仍规定三、四等级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这表明雅典A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B否定下层公民政治权利C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民主政治建设尚待完善24.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严格限制公民自由 B带有习惯法伸缩性痕迹C崇尚秩序和平衡 D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25. 在罗

11、马的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6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 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 600人、骑士1 000人、卫士1 000人、重装步兵2 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

12、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27.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而至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罗马 A更崇尚权威和秩序 B仍然处于奴隶社会 C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D受希腊文化影响小 28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

13、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29苏格抗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由此可知,苏格拉底A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C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30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这意味着当时的雅典A民主政治压制个人自由与 B.公民收到城邦的优待C社会崇尚弱肉强食 D.公民具有奉献精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