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8928189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第一中学学第二学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州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 7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

2、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

3、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

5、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

6、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

7、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刘平传)注政教:政令规章等。亨:通“烹”,煮。属:刚才。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冒:迎着,顶着。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

8、父母亡必须离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属与贼期 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 贼乃敛兵止 敛:聚集。C. 后数日萌竟死 竟:竟然。D. 狱无系囚 系:关押。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和“尽忠义”的一组是( )A.“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号泣请曰:“请以身代府君。”B.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今旦为老母求菜还就死C.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D.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平倾其创血以饮之至其本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

9、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拟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后来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所提倡的。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3分) (2)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3分) (3

10、)萌伤甚气绝,有顷,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8、9两题。(10分)渡汶河(明)谢肇淛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注:本诗为诗人在游宦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小诗。汶河:今名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北,流向西南,经汶上县入运河。8请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答: 9诗的后两句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了渡河?试加以分析。(5分)答: 10名篇名句默写(10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轲刺秦王)(2)今我来思, . (诗经。采薇)(3)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11、4)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其一)(5)_,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6)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7)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9)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苏轼赤壁赋)(10)映阶碧草自春色, 。 (杜甫蜀相)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周有光阮中强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不是所有活得久的人就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因为经历世事太多,而易于变得世故,失去赤子之心。如果你活得足够久,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你有很好的思考力,而活得不是足够久,都是个问题。周有光

12、绝对是一个例外。他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长,就会见到很多奇怪的事情。所幸周老两者皆备,所以,他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经历百年风云的老人睿智的思想。“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先生的评价。我一直认为太老的老人的文字一定是很老的,像是来自于上个世纪。读了周老的这本书(注:指周老所著朝闻道集,2010年1月出版),我觉得竟如此新奇!真的,他是一位可爱的天真老头。说到天真,这多好的一个词,如今,已经快被异化成贬义词了。或许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周老自认为自己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什么叫两头真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年轻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

13、索真理。我想,他探索真理,则是赤子般的天真。他从天真盲目中走了出来,但是他仍然是天真的,是一种理性的天真,是一种自觉的天真。因为天真,他才超凡脱俗,他的文字中仍充满理想!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谈理想的时代了,可是,看周老在大谈“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里面的激情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彩。因为天真,他无名缰利锁,故而自由超脱,思想透彻,力透纸背,能直达问题核心,直达心灵。正如周老所言,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所以,他用他的百年来的阅历来审视当今世界。他思考的都是大问题: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他也谈论于丹,他认为,重要的是心中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因为天真,他虽百岁,但仍是说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