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7956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昆虫学-昆虫的主要类群(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昆虫分布很广,一般为陆栖。成、若虫均行动缓慢,喜欢生活在终年潮湿阴暗而富有有机质的环境中,如土壤、泥炭、砖石下面,树皮内或林地落叶层、树根、苔藓附近以及腐植质泥土中。以腐木、腐败有机质、菌类等为食。,2.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昆虫分布很广,多栖息于潮湿场所,以腐烂植物质、菌类、地衣为主要食物,有些种类取食发芽的种籽和活植物,成为农作物及园艺作物的害虫。也有栖息于水面,取食水藻,也有栖息于海滨,取食腐肉,极少数种类肉食性。,3.双尾目Diplura,这类昆虫多生活在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以活的或死的植物质或菌类及微

2、小动物为食,经济价值不大。,4.缨尾目Thysanura,石蛃的复眼大,左右相接,体隆起。生活在山地岩石上及海岸岩礁上。体色通常与栖息环境相似,不易被发现,如果用手在岩石上挥动,则可见有石蛃在爬动,并会跳。 衣鱼复眼小而左右远离或退化,体扁平。多生活于室内,在衣服、书、画等收藏品中时常可以看到,有时会在墙上爬,是书籍与字画的一害。,5. 蜉蝣目Ephemerida 蜉蝣成虫不食,寿命极短,相传亚里斯多德观察到这类成虫在空中飞翔时,顷刻坠落而死,他就用“Ephemeron”一词来表达,意为朝生暮死、短命的昆虫。 我国古代学者见其飞行时姿态酷似在水上漂游,把它命名为“蜉蝣”。英文名为mayfly。

3、,6. 蜻蜓目Odonata 头大。触角刚毛状,3-7节。复眼大。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 胸部发达,前胸小;中、后胸愈合,称合胸或具翅胸。足细长,适于攀附,辅助捕食。两对翅膜质透明,狭而等长;脉序网伏,翅室极多,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腹部细长,12节,10节明显,第11、12节为节痕性的环节。 半变态,稚虫又称水虿,水生。雌虫产卵于水中或水生植物内,稚虫常栖息于砂粒间或泥水中,喜食蜉蝣及蚊类幼虫,有时同类相残。大形者能取食小鱼和蝌蚪。稚虫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气管鳃。,7. 蜚蠊目Blattaria 蜚蠊俗称蟑螂,古时谓蜚、负盘、蜚盘虫、香娘子(诗经尔雅);石僵、滑虫、地鳖、士鳖、簸箕虫、

4、过街、可蜱虫(本草纲目)。,8. 螳螂目Mantodea 螳螂有马首状头和镰刀状捕捉性前足,具拟态,如绿叶状、花状、竹叶状等等。成虫与若虫均为捕食性,以其它昆虫及小动物为食,为重要的天敌昆虫。螳螂产卵于鞘内,称螵蛸,卵鞘可入药,是重要的药用昆虫。,9. 等翅目Isoptera 等翅目昆虫通称白蚁,小形至中形,体软,长而扁,多型性社群性昆虫。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触角念珠状。 前胸背板形状是分属的重要特征。有长翅、短翅及无翅类型。白蚁之翅,经一度飞翔后,即行脱落。 腹部10节,第1腹板退化,尾须短,1-8节。,10. 缺翅目Zoraptera 由于最初发现的缺翅虫均为缺翅型,所以定名为缺翅目。19

5、20年,A. N.考迪尔在美洲得到这类昆虫的有翅类型。从此,人们明确了缺翅目昆虫有缺翅和有翅两个类型。,中华缺翅虫(Zorotypus sinensis )墨脱缺翅虫Zorotypus medoensis。,11. 襀翅目Plecoptera,俗称石蝇。稚虫大多生活在通气良好的水域中,以水中的蚊类幼虫、小型动物以及植物碎片、藻类等为食,对维持生态平衡及水体净化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是一些珍稀鱼类的食料。此外,该类昆虫对水中的化学物质反应较为敏感,可用于监测水资源的污染状况。,12. 竹节虫目Phasmida 竹节虫是中形至大形昆虫,为现代昆虫最长者。体形呈竹节状或叶片状,多为绿色或褐色,与其栖息

6、环境相似。由于有高度拟态,不易被发现。,13.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蛩蠊目昆虫分布于北美西岸及日本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上。种类、个体稀少,分布区狭窄,说明是古老类群遗迹。在经济上意义不大,但在分类学上有一定意义。,14. 螳螂竹节目(螳修目)Mantophasmatodea,1914年,蛩蠊目Grylloblattodea被发现。从这以后,所有新发现的昆虫,都成为了三十来个目里面的种类。2001年,昆虫增加了一个新的目螳螂竹节目(Mantophasmatodea)。 2001年6月,一位研究生Zompro访问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管理员给他看了一只1950年采于坦桑尼亚的标

7、本。这只标本很像是一种竹节虫,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没过几天,一位琥珀收集者又寄给了Zompro一只被琥珀包裹住的小虫,和那只标本很像。随后,Zompro又在柏林自然博物馆发现了类似标本,并请另外两位昆虫学家Kistensen和Klass分析了这三个标本的亲缘关系。他们发现,这三个标本和竹节虫很是相似,但是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新目。就是后来被命名的螳修目Mantophasmatodea。,15. 直翅目 Orthoptera,中形或大形昆虫。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触角较长。复眼发达,通常单眼3个。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前翅覆翅,后翅膜质,有的种类前后翅均退化。

8、一般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腹部11节,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雄虫一般有发音器,雌虫不发音;发音器大致分为两类:两翅互相摩擦发音,后腿与翅相互摩擦发音。发音的种类多具有听器。,16. 纺足目Embioptera,足丝蚁生活于树皮缝隙的白色薄膜状丝造隧道中,若干种类栖息于蚁或白蚁巢中,喜隐蔽,有群居性,昼伏夜出,雄虫有趋光性。植食性,以枯死或腐烂的植物质及菌类为其主要食料。,17. 重舌目Diploglossata,渐变态。卵胎生。外寄生于鼠类体上。 重舌目仅发现于非洲。我国迄今尚未有记载。,18. 革翅目Dermaptera,19. 同翅目Homoptera,小形至中形昆虫,圆形至长椭圆形。体

9、壁光滑、无毛,多数种类有分泌蜡质或介壳状覆被物的腺体。 口器刺吸式,下唇通常形成3节喙,喙基部由头下后方或前足基节间伸出,有翅种类单眼2或3个,无翅种类缺单眼,触角多为刚毛状或丝状,3-10节,而雄介壳虫达25节。 翅2对,前翅膜质,或略加厚,但不成半鞘翅。有的无翅;蚧类雄虫后翅退化成平衡棒,雌无翅。有些种类具多型性,种内出现有翅及无翅,短翅及长翅型。 雌虫腹部末端通常有发达的产卵器。 植食性,大多为多食性,可取食多种植物,少数为寡食性或单食性,许多是经济植物的害虫,是重要的传病媒介昆虫。,该目昆虫全为植食性,它们对植物的危害,一是直接刺吸汁液,掠夺植物营养,造成生长发育停滞或延迟,使植物组织

10、老化早衰。取食时将唾液分泌到植物组织中,使叶片或果面出现斑点、缩叶、卷叶、虫瘦、肿瘤,造成畸形生长。二是有些种类有发达的产卵器,产卵时刺伤植物组织,除直接刺伤外,还在枝条上形成环割,造成枯枝。三是分泌蜜露,造成污染。蜜露为透明粘稠液体,盖布植物表面,好像徐了一层油,影响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并引起霉菌滋生,对叶用植物如烤烟等影响极大,降低质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同翅目昆虫对人类也有有益的方面。紫胶、白蜡、五倍子都是同翅目昆虫的产品。,20. 半翅目Hemiptera,半翅目昆虫通称蝽象,体多扁平,小形至大形。口器刺吸式,自头前端伸出,远离前足基节。喙多为4节,触角3-5节,多为丝状。单眼2个或

11、缺。 前胸背板发达,为不规则的六角形,中胸小盾片发达,多呈三角形。前翅为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革质部又常分为革片、爪片、缘片、楔片等部分。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翅退化或无翅。多数种类有臭腺,后胸侧板靠近中足基节处常有1臭腺孔。附节一般为3节,也有2节或1节及无附节的,附节末端常具爪,瓜下具爪垫。 腹部9-11节,通常10节,无尾须。,半翅目昆虫有陆生、水生,外寄生于鸟类、哺乳类及人体。多数为植食性,为害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及林木,有些营外寄生的吸血半翅目昆虫,为害人畜,传播疾病。水生种类是捕食性的,除捕食其他昆虫外,还捕食蝌蚪、鱼卵及鱼苗,对养鱼业有一定影响。有些捕食性种类对害虫的防治有一

12、定的意义。,21. 啮虫目Corrodentia,啮虫多数生活于树皮、篱笆、石块、植物枯叶间及鸟巢、仓库等处,在潮湿阴暗或苔藓、地衣丛生的地方也常见,有群居习性。爬行活泼,不甚飞翔。以地衣、苔藓或其他植物为食,有少数种类能捕食蚧壳虫和蚜虫。无翅种类多生活于室内,能为害书籍、纸张、面粉、谷物及毛皮、动植物标本。啮虫有纺丝腺,能吐丝,以丝纺成薄膜状,覆盖在卵块上或为虫体的栖息处。,22. 食毛目Mallophaga,食毛目俗称羽虱、鸟虱,多数栖息于鸟类体上,少数栖息哺乳类,以寄主羽毛、皮肤及其分泌物等为食,造成羽毛脱落、寝食不安,体重减轻,易于感病,是养禽业的重要害虫。,23. 虱目Anoplur

13、a 俗称虱子。终生外寄生于陆生哺乳动物及人体上,少数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身上。吸食寄主的血液,虱类都有其一定的宿主特异性,每种虱子大多寄生于一种寄主或血缘很近的几种寄主。人虱能传播多种疾病,其中以斑疹伤寒为最严重。寄生于牲畜体上的虱子能传染多种重要畜病,因此,虱子是重要的卫生害虫。,24. 缨翅目Thysanoptera,俗称蓟马。蓟马绝大多数为植食性,有的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螨、别种蓟马或其他昆虫的幼虫及卵。,25. 鞘翅目Coleoptera 体躯坚硬,前翅角质化,合拢时盖在胸部和腹部背面,称为鞘翅,以此特征称为“鞘翅目”,通称甲虫。鞘翅目已知种类有30万种以上,为动物

14、界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纲种类的40。,生活习性 甲虫因为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类群,所以习性分化强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食性:(1)捕食性、(2)菌食性、(3)植食性、(4)、(5)取食仓储物。 栖息习性:(1)水生、(2)陆生、(3)土栖、(4)木栖、(5)共栖、(6)菌栖、(7)。 幼虫:甲虫幼虫,一般缺腹足,有胸足三对。口器咀嚼式,单眼1-6对:(1)肉食甲型、(2)金针虫型、(3)伪镯型、(4)蛴螬型、(5)象甲型、(6)钻蛀型。,I肉食亚目Adephaga:腹部第1节腹板中间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割,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有明显的分界,附节5节,触角多为丝状。水生或陆生,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

15、,仅步行虫科有些种类为植食性。 II多食亚目Polyphaga :腹部第1节腹板不为后足所分开,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前胸背板与侧板无明显分界。头不呈喙状,外咽缝明显分开。附节3-5节。食性复杂。 III象甲亚目Rhynchophora:头部延伸成喙状或象鼻状,外咽缝愈合成1条或消失。前胸背侧缝和侧腹缝消失。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并不将腹部第1节完全划分开。触角多为膝状或锤状。均为植食性的种类。,26. 捻翅目Strepsiptera,27. 广翅目Megaloptera,广翅目昆虫体中形至大形,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多节,复眼大形,单眼3个,有时消失。前胸方形;翅大,膜质;翅脉多分

16、支,网状,但在翅缘不分叉。腹部10节,有气门8对,缺尾须;外生殖器不外露。 成虫陆生,白天多栖息于水边岩石、树干或杂草上,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强。成虫捕食性。,28. 脉翅目Neuroptera 中、小形或大形种类,通称“蛉”,包括草蛉、粉蛉、褐蛉、蚁蛉、螳蛉等。体壁一般柔弱,有时生毛,或覆盖白蜡。,大部分陆生(幼虫除水蛉科外),成虫和幼虫为捕食性,主要以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鳞翅目及鞘翅目的卵和幼虫为食,是一类有益的昆虫。 头下口式,复眼大;触角有毛状、丝状、念珠状、栉齿状、棍棒状或头状等;口器为简单的咀嚼式。胸部短,不呈四方形,翅二对,膜质,脉相网状,各脉到翅缘多分为小叉。腹部圆柱形,细长,10节,缺尾须,腹部气门八对。末端两节形状多变化,形成外生殖器。,29. 蛇蛉目Raphidiodea 蛇蛉目昆虫因其头可以高高抬起于身体水平部位以上,形如一条准备进攻的蛇而得名,英文俗称为Snake-fles。蛇蛉的前胸普遍延长呈颈状,且活动自如,形如骆驼的颈部,故又俗称为骆驼虫(Camelneck-flies)。,30. 长翅目Mecoptera 长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