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944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臻荣 大学人文基础第三版第十教学项目国学经典研讨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研读,第十教学项目,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目的,3、情感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与论语;了解诸子及其精髓; 对儒家经典的正确态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经典句段。,增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自豪感与敬畏心。,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什么是国学,第

2、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孔子幼年丧父,家道贫寒,但孔子好学不厌,年轻时做过“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畜牧)等几任小官。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大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晚年一边开课讲学,一边致力于整理古代文献。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 子,孔子(约公元前551公元前479)鲁国昌平乡陬邑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秦诸语录,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

3、”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孔子的政治理论,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他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孔子的天命观,孔子的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他主张祭祀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

4、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孔子的孔子的教育观,一是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贤愚,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二是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是现代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三是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认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四是均衡发展:孔子教以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

5、)。 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论语 读背20段,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6、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论语 读背20段,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论语 读背20段,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十教学

7、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论语 读背20段,7、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读背20段,11、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治长),13、子曰:“知

8、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论语 读背20段,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1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论语 读背20段,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9、之后彫也。”(子罕),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2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读背20段,1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欣赏于丹教授在cctv百家讲坛讲论语,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中,流传较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 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

10、为师,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0,孟 子,孔子之后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要说孟子了,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11、。,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 家,宋代出现了“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 家,五四时期,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五四运动”。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

12、绝姿态,否定了作为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主流的儒学。在“文革”时期,儒学遭到最惨重的打击。,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 家,儒学经历了二千多年历史发展,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作为植根于中国固有价值系统的“儒学”能够自我调整,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在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即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道 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

13、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老子一书大概由其后学根据其学说写成。成书约在战国时期。,老 子,老子:一般认为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道 家,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老子的思想都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源,天地万物无论如何变化,还是要回到它的起点即“道”。道是无形的、非物质的、本原的,而天地是有形的,要受到“道”的影响的。或者也可以把“道”简单理解为“规律”。对于存活于天地间的人类,道家为之提供了“处世”的智慧。,

14、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道 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思想最重要的开创者,后人并称“老庄”。 道家提倡一种“物无大小、各顺其适”的思想,主张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道家的辩证思维,为中国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的知识份子在士途失意时能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法 家,代表人物:管仲、商鞅、韩非等。 代表著作:管子、商君书、韩非子。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很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字:“法”、“术”、“势”。,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法 家,所谓“法”就是法律、法令。法家认为一旦制订了就要严格按照条文办事,不徇私;

15、反对宗法等级制和世袭制,要求平等守法。著名的“商鞅立木”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种“有法必依”的思想。,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法 家,所谓“术”,就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法家认为,作为君主不是什么都要管,而应该分派给别人去管事,君主使用政治手段“管人”就行了。 所谓“势”,就是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利,法家认为要确立“势”就要确立君主的无上权威,所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法、道思想的互补性,不可否认的是:儒、法、道三家思想区别很大。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的是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但其实三家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的。,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法、道思想的互补性,一般认为中国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也就是说: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第十教学项目 国学经典研读,儒、法、道思想的互补性,儒、法、道三家单独分开看各有缺点,都不完善,但把他们互补起来却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大到治理国家、经营管理企业,小到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都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