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7510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郑)(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人工湿地,珊瑚礁,世界湿地日的由来,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1997年的主题是:“湿地是生命之根”。 “ 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水与湿地;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世界湿

2、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 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1)简明定义:,(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3、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海洋 耕地 河流 湖泊 森林 A、 B、 C、 D、,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D,练习:,C,2、湿地的分类,根据湿地的 形成原因分类,天然 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4、湿地的分布,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云贵高原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沿海湿地,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

4、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海南岛红树林湿地,防止海岸侵蚀,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维护生物的多样性,5、我国的湿地资源,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前列。,中国湿地类型 (1)沼泽湿地 (2)湖泊湿地 (3)河流湿地 (4)浅海、滩涂湿地 (5)人工湿地,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取水样,湿地功能,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5、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天然水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地球之肾”,众多鸟类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2.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走进洞庭湖,澧水,材料一: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19

6、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东洞庭湖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中国政府指定,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内首批六处湿地之一,代表中国加入了 “国际湿地公约”。,对比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对比洞庭湖,阅读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1、维持生物多样性,2、调蓄洪水,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4、航运,5、旅游观光,教材P43活动练习,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参考答案: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参考答案: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

7、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并减小气温日较差,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三、湿地资源问题,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阅读 萎缩的洞庭湖,1.成因:,2.表现:,3.危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

8、条线,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哪些?,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哪些?,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泥沙淤积,湖面减小,围湖造田 , 湖面减少,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2)影响航运,(3)破坏生物多样性,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水文水系(河湖):,(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2)地形: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 (3)土壤:土壤肥沃; (4)水文水系(河湖):

9、河湖密布,水产养殖发达。,1、“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活动,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

10、。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式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开垦为耕地,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4、读图 2-10 、 2-11 ,说出其含义,并针对这些现象谈一谈你的看法。,210:过度捕捞,造成鱼类资源的枯竭。,应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眼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后人的需要。严禁滥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211;捕杀珍稀动物,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

11、统的平衡。,捕杀珍惜鸟类,掠夺性捕鱼,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湿地消亡;水生动植物减少;水污染。,退耕还湖;有计划地实行休渔;禁止捕杀珍稀动物;合理利用水生植物;控制环境污染。,对滩涂、湖泊围垦;对水生动植物过度捕捞;任意排放污染物。,5、问题:,解决方法:,三、保护湿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四、保护湿地,保护湿地是不是就是保护湿地面积不减小?,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湿地,严禁开发湿地,你赞同这句话吗?,怎样进行湿地的保护?,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下图是一种湿地资源利用模式。还湖后的耕地改为 鱼塘,在洪水期间可蓄水分洪,在湖水水位较低时,又可发展水产养

12、殖业。农民不种田而去养鱼,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好不好?除此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用哪些移民生产安置方式?,洞庭湖水产养殖场,(2)发展加工工业: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3)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活动,(1)发展水产养殖,以湖养人: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以蓄水分洪,又可以发展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湿地的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景区放养了万只鸭子,供游客捕捉和捡鸭蛋,阅读 洞庭湖变“大”了,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退耕

13、还林、封山育林 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以工代赈、移民建镇 加固干堤、疏浚河道,yuan,平垸行洪就是主动挖开阻水的岸堤,让洪水流进地势较低的堤垸,以淹没庄稼和家园为代价,来降低湖水的危险水位,湿地资源的破坏,导致气候恶化,生物物种减少,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发展。,四、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保护湿地,问题探究,结合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讨论:,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保护湿地的措施:,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三江平原的湿地开

14、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哪一种湿地开发模式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探 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

15、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北大荒”上的工厂,保护湿地,P46第3题答案: 历史上对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主要因为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导致湿地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生态失衡,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从北大仓再到北大荒,可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使湿地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更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浙江舟山:引进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废污水,定海六中目前共有师生千余名,他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每天通过管道,

16、流进长满芦苇、菖莆的人工湿地,经过处理过滤,流出来的水清澈透亮,,用于洗车、冲洗教室、冲厕所都没问题,目前,学校将处理后的水直接用于浇灌绿地。,、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长江段是有“九曲回肠”之称的 江 (2)图中湿地名称: C 湖、D 湖。 (3)图中的湖泊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在却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请分析其原因。 (4)图中的湖泊的缩小将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C,D,荆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4)大片湿地消失,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5)1998年,长江洪水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了多次洪涝灾害的历史记录。结合图中提供的资料,试从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方面分析其原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