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8927421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Na23; Mg24; A127;Fe56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中,从化学角度分析不正确的是()A. 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B. 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C. “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D. “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

2、HCO3)2的缘故【答案】A【解析】【分析】A.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硅酸钠是粘性物质;B. 硅能够导电;C. 空气是一种胶体;D. 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详解】A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塞和玻璃瓶粘结在一起而难打开,故A错误;B. 硅能够导电,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所以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事业的发展,故B正确;C空气也是一种胶体,“海市蜃楼”、“雨后彩虹”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故C正确; D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所

3、以溶解了CO2的雨水能把石头穿透,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 向某溶液中先通入氯气,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 某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D.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答案】D【解析】【分析】检验离子应根据其特性进行,并防止其它离子的干扰。【详解】A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2、SO2

4、,加入稀盐酸产生CO2、SO2的溶液中可能有CO32-、HCO3-、SO32-、HSO3-,A项错误;B项:加入KSCN变红的溶液中有Fe3+,则通入氯气前的溶液中可能有Fe2+或Fe3+或两者都有,B项错误;C项: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呈酸性,滴加烧碱溶液并加热不可能生成酸性气体,C项错误;D项: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原溶液中不含Ag+、CO32-、SO32-、SiO32-等,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BaSO4,D项正确。本题选D。3.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的个数为0.4NAB. 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

5、0NAC. 常温常压下,10mol氦气中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NAD. ag某气体含分子数为b,cg该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ab/(cNA)L【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计算物质的量的几个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进行不同粒子之间的换算。【详解】A项:乙醇水溶液中,乙醇分子、水分子中都有氧原子。1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有4.6g乙醇、5.4g水,共有氧原子数0.4NA,A项正确;B项:D2O摩尔质量是20g/mol,18gD2O物质的量为0.9mol,含质子数目为9NA,B项错误;C项:氦气(He)为单原子分子,1个氦分子中只有2个电子。10mol氦气中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0NA,C项错误;

6、D项:ag某气体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分子数为bc/a,它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bc/(aNA)L,D项错误。本题选A。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澄清透明溶液中:MnO4-、K+、Mg2+、SO42-B. 通入CO2的溶液;Na+、Ca2+、Cl-、K+C. 加入铝单质产生氢气的溶液:SO42-、Mg2+、K+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2+、SO42-、 NO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特定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反应分析判断。【详解】A项:澄清透明溶液可以有色,MnO4-、K+、Mg2+、SO42-能大量共存,A项不符题意;B项:通入

7、CO2的溶液中,Ca2+可大量存在,因弱酸不生成强酸,B项不符题意;C项:与铝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强酸性或强碱性,若呈碱性,则Mg2+不能大量存在,C项不符题意;D项:室温pH=1的溶液呈较强酸性,酸性条件时NO3-能将Fe2+氧化,D项符合题意。本题选D。5.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Kl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B. CO2通入CaCl2溶液:CO2+H2O+Ca2+=CaCO3+2H+C. 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D. 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

8、Ag+NO+H2O【答案】C【解析】【分析】从反应事实、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化学式拆写等方面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注意物质用量、溶液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详解】A项:酸性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会消耗OH-,也不会生成OH-,A项错误;B项:通常,复分解反应中不能由弱酸生成强酸,故CO2通入CaCl2溶液不反应,B项错误;C项: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生成酸式盐,C项正确;D项:稀硝酸能溶解银镜生成NO,题中方程式质量、电荷都不守恒,D项错误。本题选C。6.下列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还原剂的是()A. KClO3KClB. SO2SO32-C. Fe3+Fe2+D. CuCu2+【答案】C【解析】【分析

9、】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还原剂,说明该微粒作氧化剂,其中的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据此判断。【详解】A、KClO3受热分解即可转化为KCl,不需要加入还原剂,A错误;B、SO2SO32-时化合价没有变化,B错误;C、Fe3+Fe2+时化合价降低,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正确;D、Cu Cu2+时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2价,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D错误。答案选C。7.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粒子。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lO-B. 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3mol电子C. 氧化剂与还原

10、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 该离子方程式为3ClO-+2NH4+=2H+N2+3Cl-+3H2O【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量变化、元素化合价升降确定反应物、生成物,配平离子方程式,并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详解】据图,ClO-物质的量减少,是反应物;N2物质的量增加,是生成物。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H2O、Cl-是生成物,NH4+是反应物。A项:ClO-Cl-,氯元素化合价降低,ClO-是氧化剂,A项正确;B项:NH4+N2,氮元素失电子,NH4+是还原剂,消耗1molNH4+时转移3mol电子,B项正确;C项:据得失电子相等,ClO-和NH4+的消耗量之比为3:2,C项错误

11、;D项:据以上分析,可写出离子方程式3ClO-+2NH4+=2H+N2+3Cl-+3H2O,D项正确。本题选D。8.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固体剩余物是( )A. Na2CO3和Na2O2B. Na2CO3和NaOHC. NaOH和Na2O2D. NaOH、Na2O2和Na2C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碳酸氢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都是2mol,则2mo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1mol二氧化碳、1mol水、1mol碳酸钠,1mol二氧化碳与1mol过氧化钠反应生成1mol碳酸钠和0.5mol氧气,1mol水与1mol过氧化钠反应

12、生成2mol氢氧化钠和0.5mol氧气,所以最终得固体产物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答案选B。9.下图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mL CO2,U型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g Na2O2粉末。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活塞,缓缓将CO2压至U型管,注射器2活塞缓缓向外移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U形管内的玻璃珠可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和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B. U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C. 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mL,只是因为还含有CO2D. 打开胶塞,立即将带

13、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可验证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从实验角度分析回答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中的问题。【详解】A项:二氧化碳气体与过氧化钠粉末的反应,因接触不充分难以完全。玻璃珠可分散过氧化钠,增大其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并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A项正确;B项:U形管内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粉末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B项正确;C项:缓慢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时,二氧化碳将U形管中原有的空气推到注射器2中。由于气固接触不充分,也有未反应的CO2进入注射器2中,另外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使反应后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C项错误;D项:反应后会有生成的氧气残留在U形管中,故可打开

14、胶塞,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检验氧气,D项正确。本题选C。10.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 3 molL1盐酸B. 4 molL1 HNO3溶液C. 8 molL1 NaOH溶液D. 18 molL1 H2SO4溶液【答案】A【详解】A、Mg和Al都属于较活泼金属,都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氢气量最多,故A正确;B、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氮的化合物而不是氢气,所以Mg和Al与稀硝酸混合生成氮的化合物而不是氢气,产生氢气的量为0,故B错误;C、只有Al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

15、钠和氢气,而Mg不反应,所以反应产生氢气的量小于A,故C错误;D、常温下Al和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且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D错误;故选A。11.向100 mL 0.250 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A. 2.30 gB. 3.45gC. 1.15 gD. 0.575 g【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100 mL 0.25mol/L的AlCl3溶液中n(Al)=0.001100L0.25mol/L=2.510-2mol,n(Cl)=0.001100L30.25mol/L=7.5a10-2mol,则加入的Na的物质的量为:2.510-2mol+7.510-2mol= 10-1mol=0.1mol,即2.3g。故选A。12.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残余固体是铜和铁B. 最后得到的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