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清华讲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9053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邱振中清华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邱振中清华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邱振中清华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邱振中清华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邱振中清华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邱振中清华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邱振中清华讲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邱振中清华讲座邱老师在这次授课中首次提出一位书法家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愉快的书法进入中国书法的24个练习); 第二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对书法技法的全面学习(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第三个阶段:习作阶段; 第四阶段:创作阶段; 第五阶段:独创性的书法家。你看别人的字的时候也是挑选这样的地方看,那你的赏鉴力,167个地方找过来你就是火眼金睛。所谓的名流、大师,在你的眼前都要现原形,爱好书法应该有这样的赏鉴力。前两天有个美院的老师跟我说,设计系的学生说,邱老师把一个问题分析得那么细致,有点可怕。大概有点接受不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很多书里很多课程里我们听到的很多意见都很朦胧

2、,比如说写字要有力量,怎么才有力量?怎么才叫有力量?多大的力量才合适?力量和纸张的质地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如告诉你要提高修养一个道理,你回去知道怎么做呢?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做的事情化成可以操作的方法有人会说,邱老师太理性,那么有逻辑,我就会跟他们说,没有逻辑的话全部在我心里,我没法说。对风景对人生对小说对你的目光的感觉,全部在我心里,我怎么说呢我说的是我能说的部分,也许是百分之十,还有更多的没有说,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说的尽量说清楚呢?比如说这个“独”字的这一笔,笔尖的指向,指向这里和指向这边的区别,如果我不这样说的话,你会注意到吗?我可以说也许有人一生都不会注意到,这就是细微的

3、,我们说的基础训练。也有人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基础训练很好,基本功很好,但是都是做技法的,书法中的文化修养、气质都不去说它,这些人将来都是匠人,大部分我是同意的。我们不是说了吗?百分之九十五只搞技术,但是如果其中的三五个,非常重视读书、感受、思考,不断提升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要求,同时一两个能够把这些东西和自己笔下的书写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大师不就产生了吗?我和朋友说,这两个人未必出现在这个世纪的前二十年,有可能我们全是在准备,有可能出在2080年呢? 问题是我们开始认识到,努力去做,我们做学生的时候我们努力照这个去做,当你做教师或者辅导你自己的小孩的时候你会把这个思想传递给他。这我说

4、的是书法技法训练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习作阶段。这个阶段我指的是什么呢?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了,开始创作了,但是他使用的是别人已经有的风格,比如说我用王铎的风格来创作一件书法作品,这是习作。我用王羲之的风格、用阁帖的风格来创作,全是习作。但是大家注意我们平时讲的很多人的作品都是习作,甚至大部分人都是习作,并没有形成自己个人的风格,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训练水平、创作理念、还有才能等等原因。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全国展览入选,以前是400件,现在到1000件左右,它必须选出这么多;兰亭奖也是这样,有第一流的选第一流的,没有就得选第二流,所以我们对书法的要求理念还有理想和抱负,不能看目前的

5、社会评价,它和我们有点关系,但实在不重要。今天的水准凭习作阶段的水平就能拿大奖,。我们说的第四的阶段是什么呢?就是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赵孟頫、董其昌、倪元璐,黄道周,杨维桢,我想他们属于二线或者三线的书法家。这个阶段实际已经包括自己独特的风格。第五个层面,有独创性同时要在书法史上作出重大的贡献,这样的人物屈指可数。我在书法这本书里粗略地开裂了这样的一个名单,这是一个很苛刻的名单,也许我们还能有少量的增添,但是极少量的。对书法史的清理还存有不少疑难,就已经获得的认识而言,可以说到,在草书的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林散之。一共七位。在行书

6、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王羲之,颜真卿、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王铎。也是七个人。在楷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篆书和隶书就比较困难,因为早期的篆书和隶书大多是无名氏创作的,所以只能列出后期书家的名单,这个名单就很短。篆书是邓石如、吴昌硕、黄宾虹。隶书是邓石如、尹秉绶,或许还能加上金农这名单你自己还可以添,没有人干涉,但是你添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为自己找出理由。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心中编出一个名单,比如说当代,二十世纪或者目前在世的书法家的名单,但这个名单和我们刚才列出的名单肯定是有关系的。列名单是有理由的,不是说我喜欢谁谁就列进去,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

7、了。所以独创性的书法家是非常难的,但是说到这些绝对不是要爱好学习书法的人望而却步很多人说,邱老师你把书法说的这么难,我们怎么做?如果谁把书法跟我描述了这么个殿堂,就说十几个人在这个殿堂里,来来往往谁能帮助我,在我年轻时期,看到了这么一座灿烂辉煌的殿堂,那我会非常兴奋,那我们很早就会努力,即使我们不能达到,我们一生最终获得极好的赏鉴力,这是何等优秀的人物?我对朋友说,你没有能力在某个领域做到一流的人物,你就做一流的赏鉴家。我们设想,一个人一流的小说赏鉴力,诗歌赏鉴力,音乐赏鉴力,如果加上一流的书法鉴赏力,我自己都惊呆了。这样的人在我们中国在我们当代,绝对是一流的文化人。很多我们今天一流的文化人根

8、本就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提出这么高的标准,这么层次的划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提升。王铎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一句话,他说,希望“他日史上留下好书数行。” 这是很无奈的,他是一个大人物,在明清都是高官,但最后的人生到这样的地步,当然很不甘心,但这里面暗示了一种雄心,其他人谁敢说这样的话?他是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下面我们分开谈谈各阶段的一些问题。本帖最后由 杨梅岗人 于 2010-4-11 09:21 编辑 我们看第一阶段,初级阶段。(我们为第一阶段初级阶段编写的教材就是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这24个练习是从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选了20个练习,加上四个综

9、合练习,每一个练习比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详细得多,因为是给初学者的。为什么有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又要做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这是因为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比较周全,尽管动了很多脑子,但是叙述比较简略,我们能想到的关注的注意到的所有的关于书法的技法,都收罗在这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很有用的,用途就在于即使你不按照它来训练,它也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物,比如说你是一个成熟的书法家,不妨读一读中国书法:167个练习,然后把你掌握的技法和上面谈的技法进行一个比较,一比较就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还没有掌握。我曾经跟朋友谈过,我们看书法史上那些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当然除了几位像王羲之、颜真卿

10、这样的,其它所有的人,掌握了多少?顶多五六下,在书法史上就能够成为二三流的书法家。当代的名流掌握了多少?你可以用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去比照,所以这个框架里包含了给不同的人使用的可能性,对初学者里面包含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有人说初学者,随便编个教材就可以嘛!很多人是这个观点,我认为是绝对不行的,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必须正确,和深入学习的时候有一个衔接。所以必须从这个思想里衍生出一个最初级的教材,哪怕几岁的小孩,都必须这样训练,以后的深造就有保证,很顺利就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打羽毛球,一开始就教他标准的握拍的方法,移动脚步,按照最正规的训练的小孩以后很可能打到世界冠军,就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教材就必须

11、精心选择,同时要加上尽可能详细的解说,同时还加上很多的阅读材料。我们说说专业训练。第一点,要全面把握书法的技巧,说实在话,凭自己的努力去琢磨,非常难。也许能做到,但是非常难。一部书法技法解说的教材就必须做到这一点,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你只要翻一翻目录,你会发现,超出了以前所有的教材。它给出了中国书法基本技法的目录,这是以前没有人做过的。古人有过,但都不全面,他们用的术语是各人说各人的,没有共通性。这位作者说的某个笔法是什么?要我们自己去理解,理解准确不准确,我们不知道。这本教材实际是帮助你全面了解,当然我们不能说任何工作就是终结,后来就没有增加了。或许我会补充,或许你们可以为它补充。有了这个

12、基础,下面的工作你就比较好做了。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有了一个框架补充的问题。一本教材怎么能做到全面,比如说文献中前人谈到的所有笔法,我们都把它列下来,其中有些是搞不懂的,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不知所云。很多是重复的,到底是不是全部,很难去衡量第二,编写者的经验来,比如沈尹默先生谈笔法,有专门的文章,谈的也很详细,但是他谈的说起来是中国历代书法的笔法,实际上是他个人的理解和经验。一位书写者经验从哪里来的呢?沈尹默基本上是从他的老师那种碑学的背景,加上当时自己对帖学的理解,还有见到的新的影印的作品等,然后自己的领悟,这就是他个人经验的来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环境的影响。我们都会说向晋人

13、学习,向汉人学习,其实都是一句空话,书法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东西,从你小时拿毛笔开始,包括古人,很小的时候,他就模仿他的启蒙先生,模仿他的父亲,怎么拿毛笔,用哪个字帖,写这一撇是用什么节奏,这种东西就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这样写的。你说我学秦汉,都是很有限的,你看沈寐叟写汉简,写出来还是像碑学,传统的眼里就是你紧靠的前面的哪个时代。80年代我们朋友都在聊,现代书法从哪里来的,从民国来的,都是民国的写法,民国从哪来的,从清代末年来的。世界上普遍都是这样,所以到我们真正要清理整个历代笔法的时候,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工作,非常难。也不能说我们就清理好了,还在不断地做,但是已经做的工作和古人不太一样,笔法演变

14、的历史,我们和古人有不同的叙述。这个叙述对不对?那要检验,检验从哪里检验?实际就是从历代的重要人物、作品中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全面掌握技法的第三个问题。第三、是最重要的,历代的杰作,以及虽然不是杰作但是是有价值的作品,从作品里来。第一是从古代文献来,第二是从前人的影响来,第三从作品来还原笔法,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巨大的困难,从纸面还原动作,只能是猜测。就像写这个笔画,你写一下,不对你再调整动作,还是形状的比较,坦率的说,你不考虑动作,你拿一支笔,这样描,能接近这个形状,但这是错误的,古人一定是很自然很流畅地写的。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流畅地写这一点,动作才比较准确,这个原理是不会错的。我们实际是很

15、长时间思考琢磨,不能说完全准确,绝对全面,不能说。但是我们相对来说做了很多工作,比前人的解说大大推进了一步,所以我们才能建构今天的技法训练全面的教材,有助于大家作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为什么要全面认识把握呢?前不久有学生来说,书法家其实就是那么几下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张瑞图,风格太强烈了,里面哪里包含那么复杂的技巧?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作为一位对未来寄予期望的书法家,你未来要成就的风格是什么样子?你实际是要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的平台,你再来选择、调整、塑造你自己的风格。举例来说,你上来不是到一个舞台上找你的东西,而是跑到一个平衡木上去,去寻找你自己的风格,你不是要栽跟头吗?对不对?你开始怎么能上

16、那里呢?实际上我们对学生都希望他有较大的成就,平台就要铺垫结实,以后你选择的施展的范围才比较大,今天呢你从这里得到灵感,明天你从那里得到启发,你营养的来源丰富。这是我们强调的要全面认识技法。方法要正确,比如我们说不是形状要正确,而是形状后面的动作的准确。还有的朋友说,临的时候还比较像,但是创作的时候就没用?这里实际是你训练的量的问题,任何人说临的像但是创作时用不上,只有一个问题,临的时候必须把笔法仔细琢磨。要写好这个笔画要这样一步步接近原作,有时候我们练一个字很可能要十天半个月,当我们把笔法结构练得基本准确了,然后你重复。写多少遍呢?有的学生说,我写了10多20遍,我说你回去再写1000遍-2000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