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 绪论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55721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概论 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学概论 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国学概论 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国学概论 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国学概论 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概论 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概论 绪论(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概论,国学概论,文化与传播学院 石刚,国学概论,关于本课,课程性质: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 学分:3学分。 上课形式: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参考教材:刘毓庆著国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国学概论,联系方式,办公室:诚明楼202 办公电话:83952185 E-MAIL: 手机:13021912771,国学概论,绪论,一、什么是国学 二、国学的研究历史及其现状 三、国学的基本分类 四、学习国学的意义 五、学习国学的方法 六、国学的主要经典 七、主要参考书目,国学概论,一、什么是国学,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也。 梁启超,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 张岱年,国

2、学概论,“国学”之本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国学”系指国家设立的学校。 周礼 春官 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师氏: “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学概论,我们平时所说的“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在这里,“国学”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国学概论,国学这个名词发生于

3、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氏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两个字的最初使用者。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和国学相当的名词,还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两个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糙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

4、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最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 曹伯韩国学常识,“国学”的来历,国学概论,国学乃中国近代以来,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中国人文化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与之相应,中国人将自己的固有文化冠之以“国”,以示与西方的差异。 如:国语(汉语)、国文(汉语言文字)、国医(中医)、国术(传统武术)、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国乐(民族音乐),国学概论,二、国学的研究历史及其现状,国学滥觞期:1840-1919 国学昌盛期:1919-1949 国学衰败期:1949-1990

5、 国学重振期:1990-现在,国学概论,国学滥觞期,章太炎早在1906年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时,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即佛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章氏于1906年于日本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章太炎的国学振兴社培养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国学大家。,国学概论,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馀杭人。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参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

6、法运动。后退居书斋,钻研学问,粹然成为一代儒宗,梁启超称其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概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章太炎,国学概论,国学昌盛期,自“五四”之后,随着人们对于当时的国势以及文化选择的重新思考,于是中国固有之传统再度被人们所

7、审视与反思,正是在这一反思意识之上,形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国学兴盛时期。,国学概论,北京大学国学门,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下,既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也请刘师培任经学教授,又把27岁刚在美国读完博士学位的胡适请来任哲学教授。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设立国学门,由章氏弟子、著名训诂学家沈兼士任主任。并出版国学季刊,由编辑部主任胡适写了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对推动国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学概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5年夏天,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聘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被称为“四大导师”。 清华国学研究院共招收四届,录取

8、74人,实际完成学业68人,如徐中舒、王力、吴其昌、高亨、陆侃如等等,绝大部分成为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中坚力量。最终成为中国学术史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难以复制。,由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吴宓组建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概论,清华国学院的毕业证书,国学概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蔡元培任前中央研究院院长,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由黄侃的高足傅斯年(字孟真)任所长。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留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数学与哲学等,学问广博,又有学术领导才能,任所长21年。 研究所分历史、考古、语言、民族四组,成果斐然。,国学概论,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

9、-1950年12月20日) ,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国学概论,国学衰败期,建国后,虽然我们对于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也进行了新研究,在教学上也加入了古典

10、文化的内容,而且西方学术分科的研究方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但是由于对于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科重视不够,再加上厚今薄古指导思想的偏颇。因此,国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与阐释中国传统学术的学问,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基本上销声匿迹。在“文革“中更是受到整体上的打压。,国学概论,破四旧:中国文化的灾难。,国学概论,国学重振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学全面复兴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学研究院、研究所重新设立。 国学研究的著作、期刊、论文大量出现。 各种媒体对国学的关注也持续升温。,国学概论,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前身是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11、于1992年1月,中心以充分发挥北大文、史、哲、考古等学科雄厚的学术力量,发掘与弘扬中华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联系着北大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共160余人。2000年初,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更名为北大国学研究院。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龙虫并雕”的方针 。2002年,国学院正式开始招博士研究生。,国学概论,袁行霈,1936出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新的国学高潮的兴起。 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担任国学院名誉院长, 纪宝成校长兼任国学院院长,季羡林、饶宗颐、

12、何兹全、任继愈、叶嘉莹五位先生任国学院学术顾问,王宁、方立天等40余名著名学者组成了国学院的专家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规定,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各相关教研室的教师,也以“双聘制”的形式,参与国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 国学院学制六年,本硕连读,毕业授予硕士学位。,国学概论,200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成立。,国学概论,清华大学国学院,80年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再次挂牌。 国学院成立于2009年11月1日,直属清华大学,为跨学科研究机构,国学研究院特聘及专职研究人员以高、精、尖为原则。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吸引清华本校各人文学科及其它名校博士毕业人员参加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国学概

13、论,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陈来,哲学博士,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国学概论,三、国学的基本分类,孔门四科 七略到四部 姚鼐的分类 章太炎的分类,国学概论,孔门四科,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国学概论,七略,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

14、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特点 。,国学概论,(一)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凡9类) (二)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凡10类) (三)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荀卿赋之属、杂赋、歌诗(凡5类),国学概论

15、,(四)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凡4类) (五)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凡6类) (六)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凡4类) (参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国学概论,四部分类法,四部分类法始创于西晋的荀勖。他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荀勖(217?289),字公曾,颖川颖阴人(今河南许昌市),音乐学家(荀勖笛律)、目录学家。初仕魏,入晋任中书监,领秘书监,官至尚书令。,国学概论,甲部:六艺、小学,相当于七略之六艺略。 乙部:古诸

16、子家、近世诸子家、兵书、兵家、数术。相当七略的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四略。 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等历史书籍,相当于七略中六艺略中之春秋类。 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相当于七略中之诗赋略。,国学概论,李充对四部次序的更动,东晋的李充,对四部的次序有所更动。李充,生卒不详,字弘度,江夏平春人(今河南信阳西北)。他根据荀勖的晋中经簿编成晋元帝四部书目。,国学概论,确立名称,甲:儒家经书 乙:历史类书 丙:诸子百家类书 丁:诗文类书 李充修订的四部次序,成为后世四部分类法的“永制”。到了唐魏征等人撰隋书经籍志时,历史上第一次以经史子集取代李充的甲乙丙丁。影响一直到现代。,国学概论,四部分类与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下令各省搜集历代及清朝人的著作。三十八年(1773年)成立四库全书馆,开始纂修四库全书。经过十年,于乾隆四十七年(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