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大精神的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378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北大精神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北大精神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北大精神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北大精神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北大精神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北大精神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北大精神的思考摘 要:北大,一个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学府,在其存在和发展中形成了自身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然而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北大精神在传承中遇到了许多挑战,传承的同时遗失了许多,找回遗失的精神是建设今日北大应当考虑的。同时大学精神应是与时俱进的,今日北大不应止步于历史的精神,更要为北大精神赋予新的内涵,让古老的学府重新焕发出精神的光芒,引领中国的精神与教育。关键词:北大精神 传承 遗失 创新一、 北大精神的内涵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谈及北大,最令人景仰的东

2、西或许每个人会有所不同,但北大精神会是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北大,诞生于民族风雨飘摇中,是中国近代社会阵痛的产物,是一种社会转型的象征,所以北大从一开始就仿佛禀有一种使命,要承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了北大精神中核心部分会包含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马寅初先生在北大二十九周年校庆上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这是北大精神令人震撼的地方,因为这是一种超越了大学本身内涵的精神,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和北大一样,跟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

3、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而敢于牺牲自己。北大校徽也昭示了这种精神,校徽里全是人,最下方一人奋力担起肩上两人,象征北大人肩负民族重任,奋力托起民族希望与未来的使命。北大精神中另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校园,思想是自由的,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文化是多元的,民族的、异域的、粗犷的、典雅的;姿态是开放的,与社会紧密相连。在这样的情形下,北大成了一群理想主义者的乐园,师生们为社会,为科学,不计功名,孜孜以求,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成为学校一大人文景观。二、 北大精神的传承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独特身份和气质的标志,更是其核心所在。无精神则一所大学不能长久立足,有精神却不能传承则

4、更加令人痛心,因为这意味着一所大学在前进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的话,又何能引领社会思潮,引领人类智慧前进的方向?因此,传承北大精神,传承这历史、先哲给我们创造的宝贵财富无疑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一) 历史的轨迹提及北大的光荣,人们更容易想到的是老北大,因为北大精神也只有在老北大时期体现的是那么鲜明,那么惊天动地,那么淋漓尽致,老北大实在是历史上一段永远不会褪色的画卷。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新思想、新文化汇聚校内,社会关怀精神、批判精神极度盛行,北大已超越了一所大学应负的责任,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把一个民族从愚蠢蒙昧中唤醒,对民族的转折起了重大作用,使北大

5、永远打上了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勇于挽民族狂澜的烙印。西南联大时期,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历史条件十分艰苦,然而,北大人等仍然创造了高等教育的奇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正如校歌所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联大精神也是北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艰苦时期的高贵精神。这些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历史已过,轨迹尚存,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轨迹延伸下去。(二)传承现状然而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背景改变,北大精神传承现状如何呢?漫步北大校园,一个个学子都奔走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但是,匆

6、匆奔走的脚步会让人忽略很多。一所大学其精神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学生,但是如今的学生大多只关注一己之得失,为了绩点和考研、保研等学习、忙碌,哪里会有闲思像先哲一样把目光和精力投向社会,投向民族,将自己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甚至还有学生对北大历史知之甚少,谈及北大精神也只能拿校风说一遍。还有多少学子完全是怀着满腔报国热血,而不是为一张文凭、未来的一个好工作、好“钱”途而读书的?北大学子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精神还能在哪里找得到?这样,精神传承的任务还能指望靠谁顺利延续下去?如果以老北大时期的精神状态为标准来衡量传承现状的话,那么现状确实堪忧。(三)北大精神真的遗失了吗社会上不乏对北大精神

7、遗失的声讨,但我们自身应该深思北大真的遗失了自己的精神吗?或许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正如以上所说,我们在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已很难再做出和老北大一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北大精神遗失是难以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北大精神,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已与当年不同。北大支教活动中,踊跃参加的有志青年献身艰苦地区,展现别样青春;国防生征兵中,又有许多同学献身国防事业这些不都表明了社会关怀精神和爱国情怀吗?这些不都是新时代背景下北大精神的弘扬吗?因此,我们并未遗失我们的精神,只是形式已变而已。三、北大精神的创新同时,一所大学必须是要与时俱进的,其精神内涵也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北大

8、精神也是如此。谈及北大精神,我们可以自豪地谈起五四运动,谈起新文化运动,谈起一二九学生运动,谈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是我们是不能只沉醉在历史中的。历史只属于过去,我们可以传承,但我们更要超越,我们必须要为北大精神赋予新的内涵。唯有如此,人人景仰的北大才不会只和历史联系在一起,而是在新的世纪和社会背景下开创新的特征,让每个时期的北大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让现在的北大焕发出新的光辉。那么,北大精神创新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将严谨的学术精神变得更为凸显。近些年国内学术造假事件频出,学术不正之风在一些大学肆意传播,学术界惊呼:“硕士热,博士热,就是学术不热;论文多,论著多,就是学问不多;入选证,获奖证,就

9、是学风不正;文凭高,学位高,就是学养不高”。面对这样的学术现实,北大应树起榜样,为学术界表率,继续弘扬严谨的学术精神,并使其成为在学术思想领域里永不会被侵蚀的精神。这样,北大才可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在新的时期展现新的精神风貌。其次,把人文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现代教育之父洪堡说“大学应实施通识教育,而不应涉足职业教育”,北大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乐园更应坚持这一原则。目前许多大学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畸形的人才,大学本身也沦落为了一所技术学校,而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北大应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使北大永远保持着其独特的人文气息,在新时期里依然不改其本真,这样,才能孕育出新的精神与文化。 最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大学的主体,他们与教师一起建设了大学精神,发扬并改造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创新主力在学生,而北大校园里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北大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为北大精神的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28【2】大学精神 百度百科【3】吴国盛谈北大 北大未名精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