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含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洛阳模拟)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答案C2.(2017广东深圳模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
2、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解析宗法制的传统没有被颠覆,与材料中“分配给每个儿子”不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有利于土地自由流转,与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相符,故B项正确;主要是农业而非工商业,与材料中“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发展而非瓦解,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贵州贵阳模拟)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
3、抑商 B.均田制C.三长制 D.方田均税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于抑制土地兼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中国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于北宋,最早称“千步方田法”,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辽宁锦州期末)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
4、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由材料的关键信息“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判断,该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答案D5.(2017广西玉林调研)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解析材料信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
5、书兆人本业记”可见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故A项正确;抑商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6.(2017山东菏泽模拟)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严密,故A项错误;材料与豪门世族地位的日益攀升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放松
6、对商业的控制,故C项错误;从六朝的诗歌中只涉及富商到唐代除了涉及到富商也涉及到中小商人,体现了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广东珠海模拟)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答案D8.(2016四川德阳三模)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7、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解析材料“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体现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故A项错误;材料“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成为雇佣劳动力,从而客观上促进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题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福建福州模拟)有一位历史老师的板书设计了如下内容,据此判断,这位老师授课的主题是()动机:(1)防止反清势力勾结(2)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3)固守农本经济,不屑与西方往来,
8、粉饰天朝威严A.文字狱 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 D.康熙收复台湾解析“闭关锁国”被清朝统治阶级严格执行,其意在防止反清势力的勾结,防范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达到粉饰天朝上国威严的目的,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7甘肃兰州模拟)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觊觎中国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解析西方列强觊觎中国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外部原因,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政治因素,故C项错误;自满自大的帝
9、国意识是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思想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7湖南岳阳调研)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最主要是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对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在小范围地区进行,故A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后期,同时主导地位的变更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
10、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题干时间清前期不符,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保留了具有官方背景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 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 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解析依据清朝道光年间的“官方文件”可知,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出现了为外商服务的“买办”或“经纪人”之类的职业,是正常、合理的事情,但是材料却将这些人斥之为“洋奸”“慕膻逐臭之徒”,可见当时实行“海禁”政策,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故A项正确;从材料“十三行”信息可知,该“官方文件
11、”的背景应该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故B、C、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6湖北黄冈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
12、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8分)(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11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
13、消极影响。第(2)问,对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第(3)问,阅读材料三得出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答案(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有益之处: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3)闭关锁国政策。评价: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14.(2016河北唐山检测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12分)(
15、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答案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把财富用于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