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8923289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对文科数学教学的反思时间转眼即逝,一学期又即将结束。这学期我担任了两个文科班的数学老师,对于刚踏上教学生涯的我,本以为会很好。因为我认为文科数学相对比较简单,对老师的要求整体较低,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也让自己有个过渡时间,扎扎实实地打好教学基础,可事实确不是所想的那样。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对文科数学有了个重新的认识,感觉自己在教学上应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文科数学的教学,也更好地适应数学教学工作。同时,让学生能够越来越喜欢数学,并且每位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都能够真正有一些收获。对这学期文科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

2、思:一、对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刚开学时,感觉学生的整体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也是比较重视数学的学习,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惰性表现的尤为突出。(1)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只需要靠理解,不需要记忆,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几乎从来不会记忆相关概念及公式。每次做题时,都是将课本或资料书拿出来看公式;(2)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觉性,需要老师天天督促,只要老师稍一放松,就想钻空子。学习上只局限于完成任务,没有主动想去探求知识,也不主动找同学或老师帮助自己解决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日复一日,问题堆成山,最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决,形成了恶循环;(3)班级中还是存在一部分特别认真的学生,但他们的

3、数学思维不是很好。期中考试前这些学生很认真、很努力,因为成绩不是很理想,就有放弃的趋势。而没有认真去反思一下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去解决;(4)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感觉自己学数学很轻松,只是一味地看题思考,不动手去做题,对他们而言“动手比上天还难”。二、对文科数学教学方法的反思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想办法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1)检查学生对概念、公式的记忆: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每节课上课前几分钟,或是让学生说所学的相关公式,或是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相关公式。课下,再次检查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只是机械的记忆公式,没有任何

4、效果。我改变了检查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出几道对应的习题让他们完成,效果比之前好一点;(2)认真观察每位学生,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课下,我会经常叫一些学生聊天,更进一步了解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用自己的一些实际生活经历来开导、鼓励他们,让学生愿意、乐意与老师交流,并主动找老师寻求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3)对于那些思维上比较迟钝而又特别认真的学生,在他们来问问题时,我经常会多从几个方面来引导他们,并且经常让他们互相讲解相关问题,我来给他们进行点评指导,并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但又不动手的学生,有时让他们到办公室单独完成作业,并表扬他们完成的不错,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动

5、手能力。文科生数学基础整体较为薄弱,而且对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动手能力不强,我最常用的教学策略是“时间战”。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自己愿意、乐意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三、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的反思(1)我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重点关注“知识目标”是否达成,严重忽略了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重要作用;(2)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存在很多不足如:= 1 * GB3 缺乏对知识的整理、转译,比较机械化;= 2 * GB3 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整理和整体的

6、系统化,使知识比较散;= 3 * GB3 缺乏对教学内容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虽然在课堂上与生活实际问题接轨,但没有真正实现其意义。四、对听课的反思自己刚刚走上教学生涯,没有任何经验,在教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经常向老教师学习,也每天坚持听师傅和其他老教师的课。在与师傅的不断交流中,发现自己听课的效率很低,没有学到老教师上课的精髓。(1)我经常听课只是听老教师讲了哪些知识,或表面上对知识是怎么处理的,没有听到本质;(2)在听课的过程中,没有学到老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及对学生的引导,从而自己在教学中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3)听完课,没能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慢慢地明白,听课不是为了

7、学习老教师的教学风格,而是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对自己这一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反思。但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一名文科数学教师,我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创新,让文科学生不再对数学有畏难情绪,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愿意为数学的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不再认为对文科数学老师的要求低,其实恰好相反,不仅要求我们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求我们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将知识简单化、灵活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

8、案例七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篇一】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生1: 91生2: 182生3: 459生4: 39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

9、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生1: 把3换成27生2: 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 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生2: 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

10、;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

11、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篇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

12、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为把边长为1 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 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学校的操场( 长方形的) 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 简便吗? ”有的同学互相看看, “不简便, 很麻烦! ”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13、,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教师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 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 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不能,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

14、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 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可以让生动手操作。用12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着操作, 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 小组讨论, 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 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 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再通过有关

15、演示和共同讨论, 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直视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 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 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这一目标。【篇三】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与智慧交织的课堂中获得满足与发展。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把“幸运52”的形式引入课堂,通过情境串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第一环节组数游戏:用数字

16、2、3、5分别组成2和5的倍数,用这3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个3的倍数,凭借经验学生组数253、523,验证后发现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把数字2换成1再组数,学生发现组成的数都是3的倍数。通过组数游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用2,3,5,组成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用1,3,5组成的数都是3 的倍数,游戏情境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第二环节智力比拼: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用6颗、8颗珠子、任意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拨数,验证是不是3的倍数,并根据验证的情况进行记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俨然一个个数学家,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研究并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第三环节幸运充值卡:每个同学都有一张幸运充值卡,我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巩固练习创设成幸运充值的情境,每一题都有一定的幸运分值,另外,坐姿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