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8923288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安排意见,为切实做好“老城区疏解、新城区配套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使医疗资源布局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我市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成员深入卫计系统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城区医疗机构,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卫生计生局及相关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对*市城区医疗资源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城区医疗资源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城区共有县级公立医院4家,分别是:一医院、二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家,分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个体诊所75家。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二医院四家医院总占地面积610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864平方米,根据省市核定编制床位总数2350张,开放床位1780张,共有医务人员414名、护士619人,医护比1:1.5。近年来,市卫计局围绕优化医疗发展环境,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建设资金,有力促进了我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亿多元,对市一医院、中医院门诊楼(住院大楼)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通过一系列投入,全市医疗机构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能

3、力和水平得到提升。二、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城区二级医院(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二医院)格局形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区规模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区医疗机构布局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以及提高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瓶颈。1、城区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城区的四家县级医疗机构均集中在中心城区不足1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集中,各院间直线距离不足1000米。中心城区医疗机构服务区域交叉重叠,而南部新城以及城北老县城均无优质公立医院。一医院处于人口密集的线子街,被学校、菜市场、居民楼重重包围,道路狭窄,交通不畅,周围停车位严重不足,进出急救通道拥堵不堪。妇幼保健院与中医院只有一

4、墙之隔,处于机关单位、银行、商业服务密集的胜利路,医疗服务行业本身又是人员密集型服务行业,胜利路沿线停车位更是严重缺乏。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导致城市中心区域道路拥堵,并且这种拥堵将越来越严重。2、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目前,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服务人口数对*城区4家二级医疗机构核定编制床位总数2350张,其中:一医院850张,中医院700张,二医院500张,妇幼保健院300张。按照国家标准,依据核定的编制床位计算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筑面积分别应该达到99450平方米、81900平方米、35100平方米。而目前一医院、中医院、保健院的实际建筑面积是44441平方米、12823

5、平方米、4000平方米,只达到国家标准的54%、15%、11%。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更是受房屋建筑面积限制,实际仅开放床位80张和300张,远少于编制床位规模。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导致患者大量涌向一医院,一医院只有不断加床提高服务能力,目前该院在床病人日均1100人,高峰时段达到1250人,严重超负荷运转。开放二胎以后,我市妇产科、儿科医疗资源缺口进一步扩大,导致妇产科、儿科床位一床难求。城区三家医疗机构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导致医疗安全风险高,服务质量降低、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差,医生自我认可度降低等一些列问题,并有恶性循环趋势。3、服务能力提升困难由于受发展空间等原因制约,导致城区

6、各医院发展缓慢,效益低。如:一医院因重点专科建设需要,医院亟需对急诊室、检验科、消毒供应室进行改扩建,但由于业务用房限制而无法实施。中医院的骨科、康复科,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儿科等主打科室无法得以进一步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与外界医院的差距拉大,一些专业人才外流,造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失。部分患病群众选择外出就医,市外转诊率上升,导致医保基金效率越来越低,进一步放大医保基金穿底风险。4、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市城区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疾病救治”环节,医疗机构还停留在“有病治病”、“重医轻防”、“重医轻养”的层面上,仅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看病就医需求。全市各医疗机构均无规范的健康保健和医学

7、康复机构,无养老病床,导致我市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同时,各单位相互竞争,竞相借债购买CT、直线加速器等高值医用设备,这种无序竞争使得医疗资源的投入重复,间接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也不符合国家整合医疗资源配置,应鼓励设立独立的检验、病理、影像诊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要求。三、城区医疗布局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技术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一医院“一院两区”建设进度,助推南部新城发展市委市政府已将一医院建设PPP项目纳入南部新城整体规划,目

8、前该项目已进入社会资本方采购阶段。但因南部新城规模宏大、建成时间跨度长,初步估计在一医院南部院区建设成后,周边居民、休闲娱乐、餐饮、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尚不能完全配套,人群居住密度仍面临较低可能。为保障一医院可持续发展,避免整体搬迁后出现负债运营,建议一医院采取“一院两区”模式,一是一医院现有院区保留床位600张,继续提供门诊及急诊住院服务,同时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二是市一医院南部新城院区,建成初始设置病床600张,根据发展情况逐步增加至1000张。该院区除了包含第一医院南部新城院区外,还将设立市疾控中心、急救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疫情监测、报告和

9、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消杀、日常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救护指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2、组建多功能医疗服务集群,消除城北医疗空白区在一医院建设项目被纳入南部新城规划建设的同时,为进一步减轻城区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建议在城北规划建设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集合体,届时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采用“一院两区”的模式。一是在城北投资2亿元(向上争取6千万元、自筹8千万元、政府投入6千万元),保健院、中医院按照分区设置,共享停车位、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方式,建设一个占地130至140亩,设置病床800张,集妇科、产科、儿科、中医等特色专科为一体的多功能医疗服务集群;二是保健院现有院区保留病床50

10、张,提供妇、产、儿科门诊及急诊医疗服务,兼顾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在中医院现有院区,设置病床150张,提供门诊及急诊住院医疗服务,同时提供医养结合、中医康复等服务。或者两院打通合二为一设中医院,内设妇科、产科、儿科,提供急诊服务。3、成立紧密型医联体,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提升把一医院和赞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和光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院和小东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紧密型医联体,实施人财物共管。利用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优质资源,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原则,带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也有助于减轻老城区

11、拥堵的压力。4、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弥补我市在医学检测、健康保健、医学康复、医养结合等领域的服务体系缺失,利用老城区3家医院迁出后的巨大存量资源,在老城区初步形成 “健康保健、医学康复、医养结合、集中检测”的服务布局:一是利用一医院现有的检验、放射及门诊资源,建立市域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实现市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优质人力资源和优质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一医院及中医院现址建立医养结合和医学康复中心,完善我市医学康复、医学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xx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以下简称医保)

12、健康发展, 2015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xx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各工作机构负责人和人代工委部分委员,先后深入到区人社局、卫计委、医保中心和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宏仁医院、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等部门和医疗机构,通过实地查看,向区、乡镇人大代表和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区医保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xx区医保工作推进情况近年来,xx区认真落实中央、重庆市关于医保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按照“全覆盖”发展目标,坚持“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医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基本医保体系,形成了人人享有基本医保

13、的制度格局。一是建立了医保工作领导保障体系。xx区政府高度重视医保工作,成立了全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处理医保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和建设。二是医保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全区定点医疗机构333家(执行二级医疗机构医保政策12家,执行一级医疗机构医保政策321家,其中医疗机构55家(含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民营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3家,村卫生室249家,个体诊所14家),定点零售药店241家(其中城区139家,乡镇102家),实现了“医保中心城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医保服务网络全覆盖。三是建立了多层次的全民医保体系。在基本医

14、保基础上,xx区相继出台实施了公务员医疗保险、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工伤保险、居民大病保险,启动了社保卡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全区已建立起了以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基础,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和医疗救助“三条保障线”为辅助的比较完善的医保体系,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形成了人人享有基本医保的制度格局。(二)适时出台相关医保政策,不断改善医疗待遇。一是基本医疗惠民政策覆盖到了更多人群。目前全区医保参保总人数64.02万人,其中职工医保64725人,居民医保576468人;工伤保险64867人,生育保险43204人。全区医保覆盖率达96%,全

15、部纳入市级统筹。二是竭力提高医保待遇。坚持医保基金“取之于民、惠及于民”,发挥基金更大的社会效益。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和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办法,先后10次调整城镇职工医保和8次调整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特殊疾病病种扩至21种,报销比例由60%、80%提高为80%、90%,居民11种重大疾病门诊医疗费可按住院报销;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自付1元钱就能完成挂号、诊查和注射等一般诊疗,医保两档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28万元和32万元。2014年,职工医保共计53150人次报销9421.5万元,住院实际报销率69%(区内一、二级医院实际报销率达75%);居民医保共计132647人次补偿208

16、26.2万元,住院实际补偿比48.7%,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55%。三是不断扩大救助范围。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济和援助力度,完善了残疾人基本医保办法,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患者免收一般诊疗费;儿童脑瘫患者在院期间的康复理疗项目由至多5个调整到8个。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矽(尘)肺等疑似职业病享定期免费体检,参保群众看病就医得到更多实惠。(三)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监管,促进管理规范有序。一是严格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淘汰机制。按照以人为本、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并便于管理的原则,实行定点服务机构“宽进、严管”准入淘汰机制。每年与定点服务机构签订医保服务协议,对费用控制、医保政策落实等方面实施量化管理和考核,规范定点服务机构服务行为。2012年以来,批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62家,取消2家定点医疗机构、10家定点药店服务资格,追回违规金额155.8万元。二是联合财政、物价、卫计委、药监、公安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