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3067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 先玲莉 (初中化学 泸州初中化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314 发表日期: 2011-11-20 17:31:47 课题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讲课人日期教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程与方法切身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与态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教学方法讲授

2、法、“实验探究”教学法教学用具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火柴、烧杯、药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研究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坐下起立!(老师好)引起注意导入新课进行新课(一)引入新课让同学们结合小学的社会科学知识,谈谈对空气的了解。(二)认识空气的组成通过对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一、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1、氮气78%(约占4/5)氧气21%约占1/5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阅读空气的发展史。了解空气发展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仔细和耐心。3、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找出探究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红磷和

3、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4)实验误差分析:(5)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4、了解其他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二、空气是一中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1)制取过程-物理变化(2)根据沸点不同分离2、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3.、氮气的作用(1)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原料(2)作防腐剂(3)作制冷剂4、稀有气体的作用(1)作保护气和点光源各抒己见阅读根据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悟课时练习展示作业加深理解形成知识

4、系统巩固复习板书设计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中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1)制取过程-物理变化(2)根据沸点不同分离2、氧气的作用3.、氮气的作用4、稀有气体的作用教学反思:针对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待提高,而其教学的内容有点偏多,对于学生的理解不利。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把握教材不是很到位。 三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成分 2010-10-29 16:44:24| 分类: 教学设计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

5、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本课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教学目标:1、参利用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教学重难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

6、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集气瓶、蜡烛、火柴。2、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咱们现在家里晚上都用什么照明啊?(电灯)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照明工具看同学们认识吗?(出示蜡烛)大家瞧!今天咱们的学习就和蜡烛有关,老师手里有两支蜡烛,放在桌子上点燃,同学们看蜡烛燃烧的怎么样?它在什么情况下会熄灭呢?如果老师用玻璃杯把其中一支蜡烛罩上,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二、提出猜想假设: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测蜡烛慢慢地灭了。)为什么会出现

7、这种现象呢?你知道吗?看到这种现象,你想说什么?问题提问:为什么这边的蜡烛灭了?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原因。学生可能出现的推测:杯内的空气用完了氧气用完了某种物质用完了(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板书)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三、制定方案,实施探究: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吗?(1)燃烧用去了一部分气体。为了弄清哪些猜测是对的,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小组内讨论方案,可以参照课本。讨论完成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法。1、讲解、示范实验:每组都有两个粘在玻璃上的蜡烛,将它们放到装有红水的培养皿,点燃其中一根蜡烛。将两个玻璃杯垂直地罩在蜡烛上,到底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大家动

8、手做做看。2、学生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3、老师看了一下,大家实验做得不错,谁愿意说一说?(学生回答:1.蜡烛慢慢熄灭,杯子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2.没有点燃蜡烛的杯内没有水进入。)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肯定,不准确的回答进行完善。4、大家观测到这些现象后,有什么思考或疑问吗?(激发学生自行提出问题)5、教师归纳并板书学生的疑问(预计学生的疑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水为什么会上升?水为什么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停止了没点燃蜡烛的杯内水为什么没有上升?。)6、我们看看这个问题没点燃蜡烛的杯内水为什么没有上升?有没有同学能解释这个问题?(学生刚学过空气在哪里一课,明白空气占据空间,应该能

9、回答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了);杯内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解释:没有点蜡烛的,水没有上升;点了蜡烛的,空气变少了水上升,水面的上升与什么有关呢?蜡烛燃烧后杯内空气体积有没有变化?)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刚罩上玻璃杯,蜡烛能燃烧,过一会就熄灭,空气也减少了,蜡烛为什么会熄灭?)7、蜡烛燃烧与什么有关?与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燃烧需要空气,要用去一部分空气。)小结并板书:部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1、现在杯内还剩下部分空气,它能不能支持燃烧呢?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学生回答后板书: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同学们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一下。2、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可能出现的设计

10、将玻璃杯及里面的蜡烛、水倒过来,点燃蜡烛,看蜡烛能否继续燃烧。教师看情况自己或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将蜡烛从杯中拿出,杯中的气体会不会跑走呢?将点燃的纸放进去,看纸能否继续燃烧?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将点燃的火柴放到剩下的空气中,看火柴能否继续燃烧?)3、教师小结:同学们设计了多种方法来验证剩下的气体能否支持燃烧,归纳起来都是将火放入剩下的空气中,看能否继续燃烧。大家桌上有火柴,我们就用火柴来实验。介绍实验:将玻璃杯倒过来时,要按住玻璃片,不要让空气进入杯中,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杯中的空气时,玻璃片只能揭开一点点。4、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一下(学生示范),讲:操作时要细心,祝同学们一次成功。5、

11、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6、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杯中剩下的气体中,你看到什么?(学生:火柴熄灭了)四、汇报交流通过实验证明了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再次强调板书: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空气至少由几种气体组成?它们有什么性质?讲述: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另一种不支持燃烧。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1)那么什么气体支持燃烧,什么气体不支持燃烧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2)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知识?(3)总结: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分割开的。开始上课时,罩上玻璃杯的蜡烛灭了,哪些推测是正确的?水为什么上升到一定

12、高度就停止了?(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大约1/5,所以水会上升到大约瓶子体积的1/5处。)五、拓展延伸人类活动离不开空气1、 学生体验生命与空气的关系(1)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憋气,谈感受。(使学生深切的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知道人的呼吸需要氧气)(2)学生在教室内做短暂的剧烈运动(1、原地下蹲10次;2、使劲往高处跳10次,运动完,学生谈感受。(学生体验到活动越剧烈,需要的氧气或者空气越多)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空气的应用。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卡,谈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离不开空气。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2012-03-31 14:55:04| 分类: 科学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教学目标:1、考察当地空气污染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认识不欢而散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3、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的方法,知道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准备:蜡烛、石棉网、白色粉笔、试管夹、火柴、煤油灯、清新朗爽的风景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观察图片(出示空气清新的草原图),有什么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