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276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霞浦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 试 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2.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B制瓷业开始

2、兴起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3.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4 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A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3、C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D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5.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6.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这反映太平天国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认可

4、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7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8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9 孙中山在北上

5、宣言指出,凡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无不败。反之,与国民结合以速国民革命之进行者无不胜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北伐军胜利进军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10.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共在历史发展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1927.41927.819341937年初人数57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111938年1月8日

6、,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 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12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 B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

7、大的战斗力 C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13.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下列能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是A.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B.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14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5亚里

8、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16.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C.保护奴隶交易的正常进行 D.适应商品经

9、济的客观需要17.马克思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此话旨在强调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 B巴黎公社运动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C. 俄国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18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

10、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19.下面是历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农民工人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A B C D 20. 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21. 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

11、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A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C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D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22.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国1875年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两部宪法都A因人修订宪法内容 B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C是本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阻止了本国的帝制复辟23. 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12、A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B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 D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2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共3题,第25题18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

13、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