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272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附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明朝羊肉的没落李舒有一次看改编版的水浒传,记得是杜淳演的西门庆勾搭潘金莲一折,王婆为他们置了一桌酒席,主菜是炖羊肉。导演还专门为这块羊肉准备了台词:“娘子嫌这羊肉膻?小人却喜欢。最喜欢羊肉膻。”这导演应该没有读过金瓶梅。金瓶梅里,西门庆吃羊肉的次数不算多,虽然西门府家中倒是常备,但多半都是给下人吃。第四十六回里,一碗烧羊肉是给唱曲儿的李娇儿的兄弟李铭吃的;给官哥儿准备的寄名礼中虽有“一脚

2、羊肉”,但哪里比得上“四只鲜鹅,四只鲜鸡”的排场大。我小时不大喜欢吃羊肉,只有在冬季,独爱一味带皮羊腩煲。羊肉带皮吃,似乎只是南方习俗,我家中来了里下河地区(今苏中一带)的亲戚,见到羊肉带皮,都大惊失色。周作人的家乡绍兴也吃带皮羊肉,据他考证,韩熙载出使中原,中原人便问起了“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羊肉统治中国人的餐桌的年代,已在千年之前。礼记里明确规定,君主祭祀时,“牛、羊、猪”是必备,称之为“大牢”,这是只有国君和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肉食。“大牢”中,牛因为兼具劳动工具的地位,所以吃牛肉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了。到魏晋之后,人们逐渐减少了家猪的饲养,羊肉开始

3、真正主宰中国人的餐桌。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曾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唐代太平广记中有关肉类的记述总共105处,其中对羊肉的记载就有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热爱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著名的故事来自宋仁宗。宋史仁宗本纪说仁宗皇帝:“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想吃羊肉想到夜里睡不着,这大概对羊肉是真爱了。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需求确实很大,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4、不过,到了西门庆原型生活的明朝,羊肉已经不如过去那么金贵和流行。万历五年,羊肉1斤卖0.013两纹银,猪肉的价格则是0.018两纹银;到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羊肉1斤则需要0.015两。金瓶梅中,羊肉只做了一回主角。那是在第五十六回,贫寒的常二找结拜兄弟西门庆借钱,西门庆踌躇半日,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这句话颇让人想起红楼梦里凤姐借给刘姥姥的给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常二拿到钱回家,却听到常二嫂的咒骂:“出去一日,把老婆饿在家里。”于是连忙取栲栳上街买了米和一大块羊肉回来。回家时,老婆在门口接转可见期盼之殷切道:“这块羊肉,又买他做甚?”常二笑

5、道:“刚才说了许多辛苦,不争这一些羊肉,就牛也该宰几个请你。”看到这对寻常夫妇的柴米文字,我忽然鼻头一酸,半晌没说出话来。(选自意林2018年第14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杜淳导演专门为西门庆所吃的羊肉设计了台词。B. 中原人喜食剥皮羊肉,羊肉带皮吃为江南习俗。C. 在一千多年前,羊肉就开始统治中国人的餐桌了。D. 金瓶梅里羊肉只在第五十六回做了一回主角。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以导演设计西门庆吃羊肉的场景推导出他没有看过金瓶梅的结论。B. 文章主要运用羊肉与猪肉的用量与价格对比论证了羊肉的宋盛明衰

6、。C. 文章列举西门庆借钱给常二与凤姐借钱给刘姥姥的事实主要是为反证羊肉的没落。D. 文章论证羊肉从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到没落的变迁,主要是按历史时间顺序推进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五代时开始分化,中原吃剥皮羊肉,江南吃带皮羊肉了。B. 古代祭祀时“大牢”三牲中,羊的地位一直比猪的地位高。C. 贫寒的常二为慰劳妻子借钱买贵羊肉的情节深深打动了作者。D. 中国历史上的羊肉的兴盛和没落与时代和习俗的变迁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

7、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

8、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

9、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

10、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11、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4下列对材料相

12、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然存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

13、众的欢迎。B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D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6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小铁盒里的秘密朱士元(一)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真是不巧啊,刚到淮

14、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不是还有20里的行程吗?20里转眼间就到了。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二)华伟是1949年2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20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

15、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20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华伟把20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三)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