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1767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

2、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

3、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体现出唐代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5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缢死于佛室”;也有资料中说,在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4、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7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B并不排斥政治权力世袭制度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8下表是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学著作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91834,在与英国首任驻

5、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10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11据对19211925年中

6、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B中国越来越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12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弧悬岛国”的物种,则竞争力较弱,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13近代一些感事忧时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

7、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知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息,人无间言,为国者庶乎有所藉手矣。”下列主张属于“感事忧时之士”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14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

8、提高15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向中国的好机会已经到来,上帝不允许我们放弃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16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A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B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D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17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

9、通过普及来自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D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18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他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191920年,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的封面(右图)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

10、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化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20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县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21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

11、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严重的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B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中国革命潜伏着失败危险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22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干部工人和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

12、当时A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23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这揭示出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意识A主要出现在近代出版界和知识界B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C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D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241920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

13、。进口商品的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A国内市场的扩大B民族工业的发展C商品流向的变化D商业资本的发展25下图是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发行法币的数额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法币发行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C抗战期间日本对沦陷区疯狂的掠夺D法币的增发导致民族工业严重受阻2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小组提出的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中国共产党员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主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A降低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B有利于正面战场的持

14、久作战C有助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D直接推动了政协会议的召开27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人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281946年,千家驹在评中美新商约中说:“这种互惠是一种狼与羊的互惠。狼对羊说,你可以咬我一口,我也只要咬你一口,这不是平等“互惠之至吗?”千家驹旨在强调A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B关贸总协定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C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D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29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D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的实施30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