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8270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 2017杨浦三模杨浦三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Zn-65 六、选择题(共六、选择题(共20分)分) 27. 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气燃烧 B. 大米霉变 C. 霓虹灯发光 D. 菜刀生锈 28.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29. “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30. 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河水 B. 氯酸钾 C. 三氧化硫 D. 五氧化二磷 3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2、A. 煤 B. 汽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32. 试剂标签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33. 在试管中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收集气体 C. 加固体粉末 D. 滴加液体 34. 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不是有机物 B. C2H5OH 的摩尔质量是 46g C. 1mol C2H5OH 含有 9 个原子 D. C2H5OH 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5. 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 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 石灰石受热分解,可制备生石灰 36.

3、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与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B. 干冰升华,是因为吸热,从而导致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C. 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因为双氧水中含有氧分子 D. 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相同,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100 1661212 212 + 硝酸钙 CaNO3 硫酸钠 Na2SO4 氢氧化钾 KOH 氧化铝 Al2O3 第 2 页 共 6 页 37. 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有白雾 B. 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氢氧化钠变红色 C. 将光亮的

4、铁片伸入稀盐酸中,铁片表明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38. 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 CO2和 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A. B. C. D. 39. 在“P + Q盐 + 水”的反应中,物质 P 和 Q 不可能的是 A. HCl 和 Ca(OH)2 B. SO2和 NaOH C. Fe2O3和 H2SO4 D. Ca(OH)2和 CuSO4 40. 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 NaOH 除去 CO2中的 HCl:NaOH + HClNaCl + H2O B. 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CO2 +

5、H2OH2CO3 C. 稀硫酸洗去附在试管壁上的铜:Cu + H2SO4CuSO4 + H2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Na2CO3 + H2SO4Na2SO4 + H2O + CO2 41.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42. 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 是 A. 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 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 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43.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比较 Zn 和 Fe

6、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铁钉生锈时 O2是否参与反应 C.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 测定空气中 O2的含量 44. 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 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 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 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高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 SiAlFe 由小到大物质溶于水后的 食盐纯碱酸奶 pH 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 223 NONNH 到大时物质的溶解度由小20 NaClCa(OH)CaCO 23 第 3 页 共 6 页 45. 如图是表示在 9.8g 10%的稀 H2SO4中逐滴滴入 10%的 Ba(OH)2溶

7、液的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是时间,Y 是 pH B. X 是水的总质量,Y 是 H2SO4的质量 C. X 是加入 Ba(OH)2溶液的质量,Y 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 X 是加入 Ba(OH)2溶液的质量,Y 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6. 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逐滴加水,各种量的变化随加水的质量变化正确的是 七、填空题(共七、填空题(共20分)分) 47. (6 分) (1)用化学用语填空。 2 个碳酸根_; 2 个氮分子_; 5 个铁原子_; 石灰乳的化学式_。 (2)物质的分类是化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按要求填空完成右图的物质分类。 _(填写物质类别) _(填化学式,一个即可

8、) 48. (9 分)下列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 B C D 实验 A 中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是_, 其中 a 管内产生的气体为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 B 利用棉签设计探究实验:a 处滴浓盐酸,b 处滴石蕊试液,观察到 b 处的棉花变红, a 的棉花不变红。你的解释是_。 实验 C 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该实验产生的现象是_。 实验 D 托盘天平左右两盘分别加入 0.1mol 锌片和铁片,调节游码至天平平衡, 再同时加入 100g 10%的硫酸溶液。 铁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D整个反应过程中指针偏转情况: _、 _。 A. B. C. D

9、. 第 4 页 共 6 页 49. (5 分)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填序号) 。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燃煤的重要途径,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SO2制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科学家通过多种途径减少 CO2的排放或将 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 高温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 . 该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 . 该流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种。 八八、简答简答题(共题(共20分)分) 50. (11 分) 实验一:实验室常用 KClO3和 MnO2混合制取 O2,对其原因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 写出

10、 KClO3和 MnO2反应产生 O2的化学方程式_。 在做对比实验时,装置 B 中带火星木棒先复燃,然后装置 A 中再复燃,且燃烧比 A 更旺。 装置 A 中 x 应为_g。 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B 试管中的 MnO2起催化作用,即在同等时间内产生氧气多。 . _。 第 5 页 共 6 页 实验二:用下图装置收集多瓶干燥的氧气(每瓶体积 250mL) ,用于氧气性质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都必须要含有_元素。 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当生成 0.05mol 氧气( = 1.43g/L)时, 参加化学反应的 H2O2质量为_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列

11、式计算) 装置 A 中的 H2O2溶液至少加入_克。 A. 40 B. 60 C. 80 D. 100 此时能收集满氧气_瓶。 A. 2 B. 3 C. 4 D. 5 为了干燥氧气,装置 B 中盛放的物质是_。 A. 固体氢氧化钠 B. 氧化钙 C. 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D. 以上都可以 第 6 页 共 6 页 51. (9 分)化学小组同学尝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物质提纯。 实验一:从 10g KNO3和 2g NaCl 的混合物中提纯 KNO3。依据下表数据进行如下操作。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 (g/100g 水) NaCl 36.0 36.6 37.0 38

12、.4 KNO3 31.6 63.9 110 169 操作 m 的名称是_。 加热使温度达到_时,固体全部溶解。 A. 40 B. 60 C. 80 D. 无法判断 上述溶液 a、b、c 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 降温结晶后得到 KNO3晶体的质量_(填“” 、 “”或“=” )10g。 实验二:从 NaCl 和 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 NaCl。两组同学用各自方法进行提纯。 固体 X 的化学式为_。 溶液 A 中溶质的化学式_。 某同学认为方案一没有方案二优化合理,请你一起体验该同学的判断理由:由于 BaCl2溶液的用量 不易控制,会使溶液 b 的溶质有_情况。 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通过实验只加一种试剂_(填化学式) ,即可证明溶质所有可能的情况。 若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加入上述试剂,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溶质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