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262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海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联考试卷高三 语文 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毖,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扪心自问: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却违心地说“不喜欢”,不过是慰藉自己的理由。所有的迷茫,都应归

2、咎于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委,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律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1.语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压(y)根 差劲(jng) 偿(chng)还 坐以待毖(b)B违(wi)心 短

3、暂(zn) 推委(wi) 甘心平庸(yng)C归咎(ji) 安逸(y) 概律(l) 扪心自问(mn)D结果(ji) 便宜(pin) 慰藉(ji) 发奋图强(fn)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B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C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D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光明日报作品屡次入选高考题成为人们最近谈论的话题,细细数来该报的四篇作品成为2017年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的试题。B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

4、提出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C许多国家元首亲自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刚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时,许多人还不认识。D廖俊波同志的事迹真实质朴,感人至深,体现了他为民服务、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成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字的方法在先秦较为普遍。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刺配沧州,这里的“刺配”指的是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是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C史记鸿门宴里“使子婴为相”中的“相”与后汉书张衡传里“出为河间相”中

5、的“相”是同一种官职。D明清时期的小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显著标志是创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多部长篇小说。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畎陀和薄伽梵歌、古

6、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 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

7、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一一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

8、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5.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

9、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B. 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C. 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D.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B.薄伽梵歌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

10、,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皆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D.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率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B. 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

11、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C. 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D. 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萧至忠,沂州丞人。少与友期诸路,会雨雪,人引避,至忠曰:“宁有与人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众叹服。仕为伊阙、洛阳尉。迁监察御史,劾奏凤阁侍郎苏味道赃贪,超拜吏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为御史中丞。始,至忠为御史,而李承嘉

12、为大夫,尝让诸御史曰:“弹事有不咨大夫,可乎?”众不敢对,至忠独曰:“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若大夫许而后论,即劾大夫者,又谁白哉?”承嘉惭。至是,承嘉为户部尚书,至忠劾祝钦明、窦希玠与承嘉等罪,百僚震悚。节愍太子以兵诛武三思而败,宗楚客等谂侍御史冉祖雍上变,言相王与太子谋。帝欲按之,至忠泣曰:“往者天后欲以相王为太子而王不食累日独请迎陛下其让德天下莫不闻陛下贵为天子不能容一弟受人罗织耶窃为陛下不取。”帝纳其言,止。寻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为侍中、中书令。韦后尝为其弟洵与至忠殇女冥婚。唐隆元年,至忠以后党应坐,而太平公主为言,出为晋州刺史,治有名。太平浸用事,至忠乃自附纳,

13、且丐还。主以至忠子任千牛死韦氏难,意怨望易动,能助己,请于帝。拜刑部尚书,复为中书令,封酂国公,乃参主逆谋。先天二年,主败,至忠遁入南山。数日,捕诛之,籍其家。至忠始在朝,有风望,容止闲敏,见推为名臣。外方直,纠擿不法,而内无守,观时轻重而去就之。始为御史,桓彦范等颇引重。五王失政,更因武三思得中丞,附安乐公主为宰相。及韦氏败,遽发韦洵垄,持其女柩归。后依太平,复当国。尝出主第,遇宋璟,璟戏曰:“非所望於萧傅。”至忠曰:“善乎,宋生之言。”然不能自返也。娣嫁蒋钦绪,钦绪每戒之,至忠不听。叹曰:“九世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已!”不喜接宾客,以简俭自高,故生平奉赐,无所遗施,及籍没,珍宝不可计。

14、然玄宗贤其为人,后得源乾曜,亟用之,谓高力士曰:“若知吾进乾曜遽乎?吾以其貌言似萧至忠。”力士曰:“彼不尝负陛下乎?”帝曰:“至忠诚国器,但晚谬尔,其始不谓之贤哉?”赞曰:异哉,玄宗之器萧至忠也,不亦惑乎!至忠本非贤,而帝以乾曜似之,遽使当国。或称帝不以罪掩才,益可怪叹。(新唐书萧至忠传,有删改)注 谂:shn,唆使。上变:向朝廷告发谋反等非常事变。浸用事:逐渐掌权。垄:坟冢。娣:妻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忠少与友期诸路 期:约定B尝让诸御史曰 让:责备C故生平奉赐,无所遗施 遗:遗留D至忠诚国器,但晚谬尔 谬:犯错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卒

15、友至乃去,众叹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至忠以后党应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而太平公主为言吾属今为之虏矣D请于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萧至忠投机势利的一组是太平浸用事,至忠乃自附纳 意怨望易动,能助己始为御史,桓彦范等颇引重 更因武三思得中丞及韦氏败,遽发韦洵垄,持其女柩归 娣嫁蒋钦绪,钦绪每戒之A BC D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往者/天后欲以相王为太子/而王不食累日/独请迎陛下/其让德天下莫不闻/陛下贵为天子/不能容一弟/受人罗织耶/窃为陛下不取。B往者天后/欲以相王为太子/而王不食/累日独请迎陛下/其让德天下莫不闻/陛下贵为天子/不能容一弟/受人罗织耶/窃为陛下不取。C往者/天后欲以相王为太子/而王不食/累日独请迎/陛下其让德天下莫不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