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315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书写(3分)抄写下面的语句,要求书写整洁美观。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2、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蹑手蹑脚:ni,形容放不开脚步。B、不胜其烦:shng,受不了其中的繁杂琐碎。C、络绎不绝:y,形容做事一直不停。D、怒不可遏:y,怒气冲冲,难以遏制。3、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

2、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是自己的作息时间。 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A、 B、C、D、4、按照课文默写。(每小题1分,共3分)A、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太守行)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爱这土地)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4分)A冰心的诗集繁星和小说春水是诗人平时随便记录下来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B安徒生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仿佛看到

3、安徒生童年的影子。( )C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文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记者。( )D巨人和孩子一文作者王尔德,美国作家。( )6、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行修改。(6分) 小明,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 第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 (2) 第句自相矛盾,应改为。 (3) 第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应改为。二、阅读(40分)(一)阅读骆驼寻宝记选段,完成713题。(15分)骆驼实在困倦了,不知

4、不觉在软绵绵、绿茵茵的草坪上趴下来睡着了。他朦朦胧胧地觉得那位神秘的仙女又从湖面上飘然而来,劝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安家落户。骆驼说,如果留在这儿享福,而扔掉了吃苦耐劳改造家乡的志气,就等于“得宝失宝”,他不能这样做。仙女笑了。她本是想试探试探骆驼的,听了这话,心中充满了敬意:“您的故乡有像您这样热爱家乡、正直无私的好公民,今天的沙漠,明天就会是万紫千红美丽富饶的好地方。”仙女尊重骆驼,把“你”改称“您”了。“好吧,您喜欢的宝,都在这篮子里了。路远,我送您一程。”骆驼正想说:“谢谢!别送了”话还没说出口,奇怪的事情突然发生了,他的身体被云层托在空中,只听耳边风声呼啸,转眼间,他已经平稳地降落在戈壁

5、滩南面的一个绿洲上了。骆驼很高兴,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燕子在南飞的路上无意间望到了骆驼,只见他长颈上系着红绸巾,两座驼峰中间搁着玲珑精致的篮子。燕子动了好奇心,想要看看骆驼到底寻到了什么“宝”。他回环往复地低飞在驼峰上空,看了又看,大为惊异:在篮子里面放着的只不过是一些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旱、耐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沙芦苇、芨芨草、梭梭草和骆驼刺的种子。燕子愣住了,嘘!这算什么宝啊?他转念一想,便醒悟过来了。骆驼寻到的不是使自己养尊处优的宝,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鹦鹉听说骆驼寻到了真正的无价之宝,羡慕得要死,她追问燕子:“难道是天方夜谭里苏丹皇冠上的那颗夜明珠?”燕子鄙

6、夷地说:“你太小看他了!世界上什么样的人寻什么样的宝。骆驼寻的是变沙漠为绿洲的宝!”鹦鹉又惊愕又惭愧,脸蛋涨得通红,拍拍翅膀,没趣地飞走了。这时候,骆驼和他的同伴们,正越过一道道长长的沙梁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鄙夷: (2)养尊处优:8、选段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燕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好奇愣住惊异醒悟 B.愣住好奇醒悟惊异C.醒悟愣住惊异好奇 D.好奇惊异愣住醒悟9、骆驼寻到的真正的无价之宝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作答)(2分)10、按用途将骆驼寻到的“宝”归类。(3分)(1)保水源、耐盐碱的是:(2)沙地造林的是:(3)耐旱、耐碱、耐寒的是:11、当

7、燕子看清骆驼的“宝”时,开始“愣住了”,后来他转念一想,便醒悟过来了,他究竟悟出了什么?(用文中的原话作答。)(2分)12、当鹦鹉听说骆驼寻到了真正的无价之宝时,羡慕得要死,她认为骆驼寻到的是什么样的宝?(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分)13、结合全文,说说骆驼寻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二)阅读蜜蜂,完成1418题。(15分)其实,我以前是不大喜欢蜜蜂的。小时候的我特别淘气,每年春天,看见小蜜蜂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嗡嗡嗡地穿梭在花丛中的时候,就像捉彩蝶一样去抓,结果被蜜蜂蜇了,像针扎一样的疼。记得我的手上红肿的大包,好几天也不下去。大人们告诉我,蜜蜂是不能随便招惹的,它的尾部长有毒刺,打那

8、以后我就对蜜蜂避而远之了。后来,我的妈妈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罐子淡黄色的浓得像糖浆一样黏稠的东西,说这就是蜂蜜,可甜了。馋嘴的我有点儿不相信,就拿起一根筷子,伸进罐子里蘸了点儿蜜,然后放入嘴里,又用舌头抿了抿,就滑顺地咽下去了,再吧嗒吧嗒嘴,味道香浓甜润,我还是第一次品尝到蜜的味道,感觉好极了。难道眼前这么好吃的东西真的是那些爱蜇人的小蜜蜂采百花酿成的?我当时有点儿不敢相信。大人们说,蜂蜜可是个好东西,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常吃还能滋养身体,延年益寿呢!于是,我对蜜蜂产生了兴趣,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些小精灵。在我居住的那个林区,也有几户人家养蜜蜂,没事就到那边转转,远远地看一团蜂,闹哄哄地围着箱子,总是

9、忙着飞,不觉得累。我和同学秋天去采山,看见山里一户养蜂人家的院子里摆满了方形的木蜂箱,院中那位养蜂的老爷爷竟敢用双手娴熟地拽出蜂箱里的木板,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我本想上前看得仔细些,但一想到曾经被蜜蜂蜇过的经历,心里就有点儿打憷。可是,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一只蜜蜂酿一公斤蜜得采多少花呢?于是,我就站在他家的院子外问这个问题,可是老爷爷也说不清楚,回答不上来。因此,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读书看报时特别留意有关蜜蜂的资料。一次,我偶然在报刊的一角发现这样一段文字:“据有人统计,一只蜜蜂如果要酿造出1公斤蜂蜜,需要采几百万乃至1000多万朵花,它往返飞行的距离大约有几

10、十万公里,相当于绕上地球好几圈!”我当时就被这组数据震撼了,不由感触起来。多么了不起啊,这看似渺小的蜜蜂!它生命不息,酿蜜不止,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崇高起来。因此每当我看到蜜蜂、看到甜甜蜂蜜就想,难道它仅仅是在酿蜜吗?不!它何止是在酿蜜,它是在酿造一种精神,一种叫做“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蜜蜂那原本渺小的生命体才变得高大!倘若我们也能像蜜蜂那样,“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那么我们的生命难道还会平庸吗?14、这篇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精美散文,以四个情节串起,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四个情节的大意。(4分)15、文章赞美蜜蜂,为什么却在开头写作者被蜜蜂蛰的不愉快的童年经历?(3分)

11、答:16、文中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对蜜蜂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感觉也随之变化,先是“避而远之”,然后是“”,随后竟“”,最后的出感悟“”。(请用课文语句回答,3分)17、文章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蜜蜂的由衷赞美之情的语句是:(2分)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文中“它何止是在酿蜜,它是在酿造一种精神,一种叫做“自强不息”的精神!”的理解。(3分)(三)阅读口技后做1924题。(10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

12、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9、解释加的字词含义。(4分)(1)俄而百千人大呼:(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不能名其一处也:(4)两股战战:20、翻译文言语句。(2分)曳屋许许声 译为:不能指其一端 译为:21、简要概括第一段内容为:(1分)22、第一段描写各种声响,是按顺序来写的。(1分)23、第二段是全文结尾,再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作用是(1分)24、作者主要是通过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能。(1分)三、写作快车。(40分)25、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帮助、教益和启迪。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