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62737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邢岩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DC-DC 变换器,主要内容: 3.1 概述 3.2 单管非隔离变换电路 3.3 单管隔离式变换电路 3.4 多管变换电路 3.5 双向DC-DC变换器 3.6 软开关变换器,常用DC/DC变换器拓扑,本章讨论电压型变换器,即输入输出都是直流电压,3.1 概述,图3-1 线性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通过将输入和输出功率/电压的差值消耗在稳压电路上来实现输出稳压,IiIo,图3-2 斩波电路和开关电源,开关电源:1)斩波调节输出电压(直流分量) 2)滤波得到平滑直流输出电压,理想L、C和开关元件不消耗功率,所以理论效率100,图3-3 DC-DC变换器的6种基本拓扑,(a) Buck (

2、b) Boost (c) Buck-Boost (d) Cuk (e) Zeta (f) SEPIC,3.2 单管非隔离变换电路,3.2.1 Buck变换器 3.2.2 Boost变换器 3.2.3 升降压式变换器 3.2.4 6种基本拓扑的比较,图3-4 理想Buck变换器,Q主开关管 VD续流二极管 L, C输出滤波电 感电容,3.2.1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图3-5 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等效电路,Q导通、VD关断 (b) Q关断、VD导通 (c) Q和VD都关断,定义: 开关周期 T=Ton+Toff 开关频率 f=1/T 占空比 D=Ton/T,(1) 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 Q

3、 on(导通)期间:,(3-2),Q off(关断)期间:,(3-3),稳态时 iLon=-iLoff=iL,代入(3-1)(33),得 Uo=DUi (3-4),由于占空比D1,因此Uo Ui 图3-4称为降压式(Buck)变换器。,(2) 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CRM) 临界连续时的负载电流 IG :,将(3-2)、(3-4)代入(3-5),得:,(3-6),D=0.5时,IG 最大,且,(3-7),稳态时负载电流Io等于电感电流平均值IL,代入式(3-2)和(3-8),(3-9),(3-10),式(3-1)(3-10)代入式(3-9),并整理,得,再将式(3-2)(3-7)代入(3-1

4、1),整理可得,DCM 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负载有关,(3-11),2. Buck变换器理想条下的外特性 定义:在一定占空比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这里实际上是平均电流)的关系称为变换器的外特性,由式(3-4)和(3-12), 得理想Buck变换器外特性:,(3-14),图3-9 理想Buck变换器的标幺外特性,3. 开关器件应力分析 1) 开关管Q,最大电压为Ui 峰值电流为 isP=IL+iL/2= Io+iL/2 =Io+Uo(1-D)T/(2L) Ui最高时isp最大,2) 二极管VD 最大电压为Ui 电流有效值:,1) 电感L 设临界连续点负载电流为Iomin,将IG=

5、Iomin代入(3-6),得,4. 输出滤波参数设计,2) 电容C(按理想电容考虑),根据要求的输出电压纹波设计,ic0时电容充电,ic0时电容放电,(3-16),图3-10 输出电容电流与电压纹波,充电时间段:,iLon表达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开关管和二极管有正向导通压降或导通电阻,滤波电感有线圈电阻 实际参数都造成变换器的内部损耗(等效内阻),使外特性下垂。,5. 实际器件参数对Buck变换器外特性的影响,在相同占空比下,实际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理想情况。 同样输入电压下,要维持输出电压不变、必须控制占空比随负载电流增大而有所增大。,另一种分析方法: 对电感应用伏-秒平衡原理(稳

6、态时,一个开关周期电感两端的平均电压为零) CCM: (Ui-Uo)*DT-Uo *(1-D)T=0 Uo=DUi,+ -,3.2.2 Boost变换器,图3-11 理想Boost变换器,1. 工作原理,图3-12 Boost变换器等效电路,(a) Q导通、VD关断 (b) Q关断、VD导通 (c) Q和VD都关断,(1) 电感电流连续模式 Q 导通期间: Q 关断期间:,(3-17),(3-18),稳态时 iLon=-iLoff= iL,(319),总是UoUi,故称:升压式(Boost)变换器,代入(3-17)(3-18),可推导出,图3-14 Boost变换器工作波形(CRM),(2)

7、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Q 导通期间: Q 关断期间:,(3-17),(3-18),负载电流Io等于二极管电流的平均值ID, 临界连续时的负载电流Io用IG表示,将式(3-17)代入上式,可得,可见,当D0.5时,IG最大,为:,(3-21),(3-20),(3) 电感电流断续模式 Q 导通VD关断: Q 关断VD导通: Q 和D都关断: iL=0 稳态 -iLoff1=iLon=iL,(3-23),负载电流Io等于二极管平均电流ID,Io,再将式(3-17)(3-21)代入上式,可得,2. Boost变换器理想条件下的外特性,Io0时,Uo D1时,Uo,3.开关器件应力分析,1)开关管Q V

8、D导通时Q承受最大(正向)电压Uo。 Q的电流峰值isp等于电感电流(也是输入电流)峰值,电感电流连续时,2)二极管VD Q导通时VD承受最大电压Uo。 输出电流Io是二极管电流iD的平均值,忽略电感电流纹波,即二极管电流的波形则近似为流通时间为(1-D)T、幅度为Io/(1-D)的矩形波,可得 二极管电流有效值,4. 输出滤波参数设计 1)电感值L 和Buck变换器一样,电感L根据允许的电感电流纹波或临界连续负载电流Iomin(即工作在连续模式的最小负载电流)来设计 令IG=Iomin,由式(3-20),有,内容: 拓扑 工作原理分析特性: on/off等效电路状态方程 参数设计 几个特点:

9、 1. iin=iL ; Io=ID 2. 峰值电流: iQ 、iD 和 iL相同 3. 输入电流纹波小而输出电流纹波大.,Boost变换器:小结,1. 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CCM),图3-17 理想Buck-Boost变换器及其等效电路(CCM),Buck-Boost变换器 (b) Q导通、VD关断 (c) Q关断、VD导通,3.2.3 升降压式变换器,D0.5时,Uo/Ui1,对电感应用伏-秒平衡原理:,(3-25),即,故称: 升/降式变换器,2. Cu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图3-18 Cuk变换器,升/降式变换器,3.2.4 6种基本拓朴的比较,3.3 单管隔离式

10、变换电路,3.3.1 单端反激变换器 3.3.2 单端正激变换器,1. 工作原理,图3-19 单端反激变换器,T兼有隔离和储能电感的作用,故称为电感-变压器 根据电感-变压器的储能是否连续,反激变换器有连续和断续两种工作模式,定义变压器匝比n=N1/N2,3.3.1 单端反激(Flyback)变换器,(1)连续模式,图3-20 反激变换器主要波形(CCM),电感-变压器二次绕组电流i2(也即电感-变压器储能)在二极管续流状态结束(即Q将要再次开通)时尚未下降到零,对变压器T的一次绕组应用伏秒平衡原理,反激变换器是隔离式的升降压式变换器,可得,(3-28),另一种分析方法(CCM), 参见图3-

11、20 :,Q导通、VD关断期间,式中L1和i1分别表示T原边电感和电流,i1on=i1m-i1n,(3-30),(3-29),Q关断、VD导通期间,式中L2和i2分别表示T副边电感和电流,i2off=i2n-i2m,根据磁元件的安匝数不能突变,在Q导通和关断的转换时刻,有 i1mN1=i2mN2,i1nN1=i2nN2 所以 i1on N1=-i2off N2 (3-31) 又,由式(3-29)(3-32)也可以导出(3-28)式,(3-32),(2)临界连续模式,图3-21 (a) 临界连续模式主要波形,电感-变压器副边绕组电流i2 (也即电感-变压器储能)在二极管续流状态结束(即Q将要再次

12、开通)时刚好下降到零,负载电流Io等于二极管电流平均值ID 临界连续时的Io用IG表示,也是当D0.5时,IG最大,为:,(3)断续模式,Q再次导通之前i2已经下降到零,图3-21 (b) 断续模式主要波形,反激变换器在断续模式下的标幺外特性,图3-22 理想反激变换器的标幺外特性曲线,反激变换器结构简单,在小功率隔离电源中应用广泛,为减小电感-变压器的体积,一般设计其电感值较小,令变换器在整个负载范围内都工作在断续模式。,2. 器件应力分析和参数设计 只分析断续工作模式 Q最大正向电压 Ui+nUo Q电流峰值,式中Ii,Po,分别为输入平均电流、输出功率和效率,VD最大反向电压 Ui/n+

13、Uo VD电流有效值,如果设计变换器在最大负载下临界连续,则此时 Toff1=(1-D)T,设计反激变换器工作在断续模式,即最大负载电流Iom不大于临界连续负载电流IG,则要求变压器一次侧激磁电感,滤波电容C的设计与Boost变换器同理,Flyback变换器特点: 简单(T兼作L),输入电压范围宽, 输入输出电流纹波都大,Q电压应力高 适于小功率应用,单端隔离式DC-DC变换器,“单端”的含义是指,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直流输入功率只从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一端流入。单端隔离式变换器的主要缺点是:功率只在开关管导通时间DT内输入变压器,变压器磁芯只在B-H平面第一象限运行,因此磁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3

14、.3.2 单端正激(Forward)变换器,图3-23 单端正激变换器电路拓扑,定义 n=N1/N2,N1:一次绕组 N2:二次绕组 N3:复位绕组,Q导通 续流磁复位,续流 (磁复位结束),连续模式(即滤波电感电流连续)下的工作模态,图3-24 正激变换器主要工作波形(CCM),对电感L列写伏秒平衡方程 (Ui/n-Uo)DT-Uo(1-D)T=0 故,正激变换器属于降压式变换器,(3-38),正向磁化 磁复位,Q、VD1、VD2和VD3 承受的最大电压应力分别为,,,,,,,3.4 多管变换电路,3.4.1 推挽变换器 3.4.2 半桥变换器 3.4.3 全桥变换器 3.4.4 隔离式DC

15、-DC PWM变换器比较,3.4.1推挽(Push-Pull)变换器,图3-25 推挽式DC-DC变换器,定义: N11=N12=N1 N21=N22=N2 n=N1/N2 Q1和Q2以相同的占空比D交替导通,1) 0tTon,2) TontT/2,3) T/2tT/2+Ton,4) T/2+TontT,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一个开关周期内有四个阶段:,(1)0tTon:Q1导通、Q2关断,输入电压加在N11绕组、变压器正向磁化, “ ”端为正, VD3导通,VD4截止,A点电位为Ui/n,iL上升;磁通由-m变化到m。 (2)TontT/2:Q1、Q2都关断,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消失。电感L电流

16、不能突变,迫使VD3和VD4同时导通续流,若忽略激磁电流,则每个整流管流过iL/2,A点电位为零,电感电流iL下降。 N21和N22绕组流过极性相反的电流,使变压器被短路(端电压为零),保持磁芯磁通不变(=m),激磁电流通过二次绕组流通,且在本阶段保持不变。,(3)T/2tT/2+Ton:Q2导通、Q1关断,输入电压加在N12绕组、变压器反向磁化,电势均“ ”端为负,VD4导通,VD3截止, 电感电流iL上升;磁芯磁通由m变化到-m。 (4)T/2+TontT:Q1和Q2都关断,VD3和VD4同时导通续流,每个整流管流过iL/2,变压器短路,保持磁芯磁通不变(=-m);iL下降。,图3-26 推挽式DC-DC变换器主要波形(CCM),电感电流iL的波动频率是Q1、Q2开关频率的两倍,即2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