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256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北省恩施州湖北省恩施州 20182018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文综历史文综历史 24.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 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D.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2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铭文 元和四年 壶 元和四年(公元 87 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 139

2、年)正月一日戊辰造口口口钟,重口口斤。直(值)钱七千二 百。宣用 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 158 年)造作,口口口成雷口口钟,廿二斤。真(值)钱二千四百。 大吉口口富貴宜田家口意口长生 A.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B.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C.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D.私人作坊的生产销售 26.下表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从表中可以推出 2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 C.区域分工渐趋合理 D.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 27.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 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3、.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28.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 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 这反映出 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29.“进人民国之后,中国政体虽已略具西方形式,但一切实质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政治现象反 而更见混乱。”政治现象的混乱导致了 A.袁世凯极力复辟帝制 B.意识领域的激烈斗争 C.国民革命的再度兴起 D.民主化的进程被打

4、断 30.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3 A.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的商品市场 B.西方国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C.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德日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31.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 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使报纸杂志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C.造成建国初期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 D.有助于建国初期社会秩序的重建 32.苏格抗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 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

5、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 民。”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33.1848 年 6 月,法国所有成年男子都以直接、秘密的投票方式推选自己的代表。1851 年,路 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投票原则上是秘密的,但秘密写票间被撤除,选择“不” 或弃权都成为不可能。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出法国当时 A 集权统治得到了拥护 B.代议制被彻底破坏 C.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民 主化进程的曲折 4 34.1917 年 11 月 5 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 布戒严

6、?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 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35.下图反映了 1961-1985 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 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B.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第第 IIII 卷卷 (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160160 分分)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本卷包括必

7、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36 题题 第第 42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242 题题 第第 47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 5079 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 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 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 5 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

8、团体成员因年老、 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 年颁布的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劳动法第 68 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 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成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同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 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 1931 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 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例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 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 年

9、10 月 15 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 社会保障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1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 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表 阶段状况 19 世纪初到 1833 年 初等教育基本没有政府参与,以民办为主,主要有慈善学校、星期日学校和导 生

10、制学校等,还有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以及不列颠海外学校协会等教育团体 1833-1870 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主要形式是提供资金、并成立区 密院教育委员会,制定相关规定,对拔款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民办学校在教 6 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資来源等方面更规范,更有利于初等教育发展 1870 年到 19 世纪末 英格兰颁布了 1870 年初等教育法,在民办学校不足的地方建立起公办初 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公立体制和民办体制并存格局。英格生政府通过建立公办 学校和制定法律的方式对初等学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规划 整理自刘晓论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11、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 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 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 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 ,并设拨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遏 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 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

12、耗折征例:田赋征收 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 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 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39 年 3 月 10 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 “保持谨

13、慎态度,不让那些慣于从中渔利的 7 战争挑拨者把我们卷入冲突中去”。8 月 20 日晚,希特勒致电斯大林,要求商讨签約事宜。8 月 23 日,两国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波兰,9 月 3 日, 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帮德国摆脱 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束缚了国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和反侵略决心坚定的苏联,模糊了苏 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识,阻挠并推迟了英法与苏联之间反德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直接推动 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直接死于战场的人数是 2700 万。”另据统计,苏联有 1700 座城镇 和 7 万个村庄被

14、夷为平地,被摧毁和损坏的工厂企业达 31850 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同 德国人签约也像英法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从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已的结果告终。 摘编自任颖与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1871 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 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以分界为最 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

15、签订了伊犁条约。曾纪泽使俄签订了 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甚至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 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 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 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己,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 在我”。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即当时所谓的邦交或结盟虽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 中国不能因此就有恃无恐,倚赖其他国家,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潘、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在外交上的基本主张。(6 分) 9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外交主张的积极意义。(9 分) 10 24-25:AD 26-30:BCCBA 31-35:DADCB 41.(1)具体表现:设置保障机构,开展政府救济;成立民间互助团体,发展民间互助。(4 分) 原因:民本思想的影响;自然灾害严重;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宗 法观念的影响。(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实行;覆盖面广,保障范围全面;旨在维护工农(劳动者)的利益; 初期有些政策偏“左”,脱离实际。(8 分) 原则:政府主导和民间互助相结合;维护劳动者权益;坚持公平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