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1692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二维码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2、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两者都看到了事物的反面B两者都强调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C两者都认为人性本善D两者都采用类比法,缺少严格的逻辑推理25.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B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必究D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26.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

3、。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人锐减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27.右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8-11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货币经济长足进步B经济重心南北均衡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自然经济有所发展28.1864年8月,清廷决定,将丁韪良翻译、总理衙门四名官员校改和润色的美国外交家惠顿所著的万国公法四卷刊刻付印,先印制300部,供总理衙门及各通商口岸对外交涉时参考

4、。清政府此举目的是A加入欧美主导的国际体系B废弃陈旧的宗藩体制C全面了解西方的法律体系D应对列强对华新挑战29.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起,洋务企业的管理体制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官办体制转变为由政府委派商人、招徕社会资本承办的官督商办体制,由独资经营方式转变为股份公司合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A根本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迫使政府放宽了民间工商业政策C推动了商人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D完全照搬了西方企业的经营方式30.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要求各农村根据地的每个区、县均要建立读书班,各级政府要组织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强迫性识字,达到“普遍的能做报告,能看各种文件,最

5、低限度也要能看标语和路条(通行凭证)”的标准。由此可知当时的扫盲教育A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B调动了民众的革命热情C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D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31.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营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32.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手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

6、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A教育完善的反映B经济发展的结果C政治体制的产物D文化繁荣的原因33.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各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莫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34.法国文学家爱弥尔法盖说:“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

7、代主义D现实主义35.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融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并未使全球经济平衡发展B加快了全球资本流动C加速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D并未给世界经济带来福音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晋商具有爱国热情,为报效朝廷,常常参与朝廷的平叛与防务活动,捐钱出人都比较踊跃。在国家危难之时,晋商常常直接参与国家的军事行动,保家卫国

8、。晋商的爱国情怀还表现为力争主权。清末,晋商的票号名声逐渐开始衰落,但是他们并没有以此而萎靡不振,依然和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全心全力,与想独霸矿权的外国商人(主要是英国商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抗争,始终不屈不挠,最终从英商手中赎回山西煤权,保护了山西的煤矿资源。同时,晋商还舍利取义、回报社会。很多晋商在创业经商积累一定财富之后都会伐善行施、购药治病、架桥修路、接济孤寡、扶持穷苦等。摘编自廖启云、李思民:晋商责任意识的基本内容探析材料二 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

9、实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追文明进步,出产丰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其不朽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

10、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摘编自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商人如何“民族存亡起废之权”。(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7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则像是齿轮的润滑油,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

11、义,政治离不开妥协。摘编自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43. (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研学是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让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国某学校计划于2019年暑假去厦门鼓浪屿进行研学

12、旅行。说明该校师生在去厦门研学旅行前应做的工作。 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白鹤是极危物种,全球仅存3500-4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都阳湖越冬。以前白鹤主要在都阳湖浅水和泥滩中挖掘苦草的冬芽为食。近年来,都阳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农业用地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收刻之后散落在农田里的稻谷和藕已成为白鹤的重要食物来源。都阳湖周边农业用地距离居民区较近,散养了多达1400万只家禽,由于白鹤与家禽争食,养殖户会驱赶白鹤,千扰白鹤觅食。分析白鹤生存环境变化对其生存的威胁并为保护白鹤提出建议。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13、,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编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一(1)依据材料并

1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及改革方式、性质、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9分)(2)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在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

15、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并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9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姚鼐(1732-1815),安徽桐城人。其一生,仅八年的仕宦生涯,而读书、教书、著书,则是他毕生的主要活动。在学术思想方面,姚鼐极为崇尚程、朱之学,可“正之”,但不能诋毁讪笑,否则便是“诋讪父、师”,要遭天谴。姚鼐虽加意维护程、朱,但较为通达,能兼容其他学说,甚至能吸纳汉学之长。他还提出文章的核心在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义理”,是指当时的理学思想,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