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57391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958 大小:19.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58页
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58页
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58页
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58页
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宏伟 齐庆祝 技术经济学(9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经济学,主编 王宏伟 齐庆祝,第一篇 原理篇,本篇以绪论和基本要素这两章内容来概括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对象,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术、经济的含义;理解技术经济学的概念、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该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总的指导思想,为学习后三篇的方法及应用、发展奠定基础。,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 1了解技术与经济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熟悉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3. 掌握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 4. 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一、技

2、术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关于“技术”(Technology)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视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技艺能力或者技能。法国的狄罗德最早给“技术”一词下了明确定义,他认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而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包括工具和规则两方面。也有人综合归纳技术为“劳动技能、专门知识和劳动工具的总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提高,技术的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一般是指劳动工具的总称,或者指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具体内容包括技巧、 技能或操作方法的总称和劳动手段的总和。狭义 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劳动工具。

3、广义的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具有一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但是技术并非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成的整体。广义的技术就是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技术是变革物质新陈代谢的手段,是科学与生产之间的联系纽带。技术的目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关于技术的概念解释多种多样。这里综上,将技术定义为:把科学 知识、技术能力和物质手段等要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一个能够利用 自然、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运动系统。 技术的分类: 1.按技术作用领域分为:生产性技术、非生产性技术 。 2.

4、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为:直接利用自然的技术、广义的加工技术 。 3.按劳动手段分为:动力劳动手段技术、作用劳动手段技术、控制劳动手段技术、支持劳动手段技术 。 4.按劳动过程的特征分为:采取技术、原材料生产技术、广义机械技术、建设技术、输送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能源生产技术、农牧生产技术。 5.按技术与社会产业的关系进行分类:第一产业-私人技术、第二产业-再生产技术和能源交通技术、第三产业-信息技术 。 6.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为:硬技术、软技术 。 硬技术是指劳动资料,包括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的物质技术。 软技术则包括设计、制造方法以及技术信息等非物质技术。 7.按资源集约度的

5、技术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金密集型技术、资金适中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二)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是经济发展中最 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次伟大的跨越,每次跨越都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技术进步不仅推进经济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技术进步使劳动力和资本的“效率”提高。即技术进步使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任一给定投入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比以前增加。由于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经济学家认为技术进步是指在经济增长中,除资金和劳动力两个要素以外所有使产出增长的概

6、念,即经济增长中去掉资金和劳动力增长外的“余值”。,二、经济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的概念 关于“经济”(Economy)的概念,同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 变化。在我国古代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 拯救庶民的意思。现在我们所说的“经济”的含义则完全不同了。现在 所说的“经济”,是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而来的,大体有 四方面的含义: 1.经济指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存在的基础; 2.经济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组成。如工业经济中的“经济”、“农业经济”; 3.经济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

7、; 4.经济指节约或节省 。 技术经济学的经济概念一方面指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的节约问题;另一方面也包括技术开发及政策等对经济及经济基础的巨大影响。基本是上述的第三、第四种含义。 一个经济概念的流行,预示着与这个经济名词相关联的领域的兴起。近几年中国出现的最新的经济概念,包括网络经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信息经济、海洋旅游经济、墓产经济、眼球经济等。,(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 的增加,或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以及它们的 人

8、均值来衡量。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主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指经济增长中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即它不仅是产出的增加,还意味着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上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物质福利的增进等。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及就业中农业比重的下降等。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经济中常涉及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它不等于经济增长但包含着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的早起,经济增长可能导致经济的发展。但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

9、度很快,但并没有取得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效益的提高或者结构的改善。此种现象被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和物质条件,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必然意味着经济增长。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即一方面,在经济建设事业中必须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活动总量;另一方面,又必须努力实现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道路。所谓适度的经济增长,实质上就是指经济发展速度、结构、效益的协调统一。,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发

10、展的关系 (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 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矛盾又统一。没有经济效益的技术 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没有技术基础的经济发展是不存在的。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是既需要经济的支持又受到经济的制约。技术进步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对先进技术成果的需求又成为技术进步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总是由经济的需要所引起的。经济上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否则技术活动就失去了方向。经济愈发展,经济系统所孕育的科技需求就愈广泛、愈强烈,从而使大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美国、德国等高科技国家和一些高科技的企业都对技术

11、的发展有较高投入,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费用由于经济制约而很少。对于企业而言,没有雄厚的经济无法支持技术的革新。德国西门子公司每年都将高达几十亿的马克投入技术的研发。因此,企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 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和方法。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先导,一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成本过高,材料消耗过大,产品质量低劣将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因此提高经济效果的愿望就会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但是,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经济上的需要,还要考虑采用某项技术的相应的 物质条件及经济条件。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要从实

12、际出发,因地制宜,技术先进 但经济性太差在生产中是难以推广的。新技术的推广又要以传统技术为依托,离开 了对传统技术的改造,新技术的应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要解决好技术与经济的 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的矛盾,就要把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结合起来。 技术是手段,经济是目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以满足社会经济需要为目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经济需要引起的。 同时,技术的发展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世界性的重大技术革命,都是由于有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些新的发现和发展导致生产手段和生产方法的重

13、大变革,促进了新的产业部门的建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经济就在这些发展中得到极大的推动。 从第一次技术革命,人类从工场手工业步入大机器工业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到第二次技术革命,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电子、电机应用、无线电通讯),第三次技术革命,进入核能时代(相对论、原子弹),第四次技术革命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每次跨越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和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30%是靠运用新技术达到的,而现在有60%-70%为科学技术成果投入应用做出的贡献。综观世界发展,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兴旺或

14、者衰败都是由于技术创新及其有效性决定的。日本从一个资源稀缺的小国一跃成为技术领先的经济大国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有的国家依赖其丰富的资源而不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到如今已走向衰败。诺基亚公司过去是手机市场的领先者,但是如今由于未能跟上手机转型创新的步伐,已跌下第一宝座。每一轮的技术革命都引发新的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就在此中得到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技术和经济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明确 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们高度评价了科学 技术的社会功能,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 推动作用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1

15、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学说,是对科学技术地位及其巨大作用的最本质的概括和最高的评价。 从科学技术的指数效应、变革效应及渗透效应三个方面,归纳分析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以及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科学技术的指数效应 科学技术的指数效应主要从科技对于生产、经济 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即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 发展的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来说明科学技术的 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早就论述过科技劳动作为智力劳动是简单劳动的“自乘”或“倍加”,也就是说等量劳动时间内,科学技术能创造比简单劳动大得多的价值。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

16、最先进的生产力,对其他生产力要素更具有神奇般的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对放大生产力的指数效应,是通过科技与经济、与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合而渗透到其他生产力要素中所形成的。主要 表现在: (1)在现代科技知识的武装下,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技术进步 造就了大量科研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促使生产方式 转向智力化。 (2)先进技术的替代和改造,使劳动工具的效能大大提高 ,生产不仅由简单的手工化转向机械化、自动化,更进一步转向自控化、智能化,企业及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3)新型技术的发明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开拓了新资源,拓展了生产的深度与广度。 (4)与科学进步伴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的调整变化和管理方法的改革等,又进一步改善了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使生产要素的量态、质态与结构呈现系统优化。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一旦与其他生产力要素结合,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与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而且这种提高与发展是以内涵为主的、集约经营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