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鉴评与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54627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鉴评与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茶叶鉴评与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茶叶鉴评与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茶叶鉴评与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茶叶鉴评与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鉴评与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鉴评与欣赏(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品质鉴定方法:冲泡方法称取 2.83-3.00公克茶叶放入审茶杯,冲入沸腾之开水约150cc茶叶用量为水量的2%,加盖静置5-6分钟后,将茶汤倒入审茶碗,供做汤质之品评,茶渣仍留于杯中供做香气之审查。:评茶项目评茶项目大致可分为外观形状色泽,汤质水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水色的审查仍审视茶汤的颜色及汤液,是否明亮具油光或混浊晦暗等。香气的审查包括判别香之种类,高低,强弱,清浊,纯杂以及是否带油臭,焦味,烟味,熏臭味,霉味等其它异味。滋味是审查茶汤的浓稠,淡薄,甘醇,苦涩及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叶底是审视茶叶开汤后茶渣的色泽,叶面展开度,叶片及芽尖,是否完整无破碎,并可作为判别茶叶原料品种,

2、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之参考。:评茶方法茶叶开汤前先审查其外观,至开汤后先闻杯中茶渣之香气,以鼻吸三口气,评鉴香气之浓,淡,纯,浊以及有无菁味,烟味,焦味,油臭味,闷味等其它异臭。再看茶汤水色,比较其浓淡,清浊及明亮度,等茶汤温度降至40-45时,取茶汤5-10cc,含入口中,以舌尖不断振动汤液,使茶汤连续与口腔各味觉细胞及黏膜不断接触而分辨汤质的甘醇,苦涩,浓稠,淡薄及其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以舌尖振动汤液之时,宜将口腔中之茶叶香气,经鼻孔而呼出,再度评鉴茶叶之香气,最后审视叶底,观察其色泽及茶芽之性质,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 评茶用具审茶盘供盛放茶样,便于取样冲泡及审查

3、茶叶外观,形状及色泽,一般使用长方形及正方形,亦有使用圆形者,黑色容器,以无臭,无味的薄木板,塑料或金属制成,一般正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23,23,03公分,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25,16,03公分,可盛放茶叶150-200公克,审茶盘亦有涂成白色者。审茶杯供茶叶冲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用,一般使用白瓷制长筒型,有把手,有杯盖之茶杯,杯盖上有一小孔,在背柄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小缺口成弧形或锯齿形,使审茶杯横搁在审茶碗上,仍易滤出茶汤,国际标准所规范的标准审茶杯,规格为内径6.2公分,外径6.6公分,杯高6.5公分,误差范围6.1公分,杯盖上有一小孔,审茶杯的容量150 -4cc。 审茶碗

4、供茶汤之盛放,用来评审茶汤水色及滋味。一般亦使用白瓷制成。国际标准所规范之标准审茶碗规格为外径9.5公分,内径8.6公分,碗高5.2公分,最大容量为200CC。 称量器供秤取茶样用,一般使用秤茶专用的手秤,为一铜质衡器杆秤,一端系有半球形铜质圆盘,盘内有3.公克重的圆扁铜片一块,作为法码,另一端带尖嘴的椭圆盘,犹如小畚箕,用以秤取茶叶,若无手秤,另用天秤代用,目前亦有手携式小型电子秤可供使用。 定时器供计量茶叶冲泡之时间,可使用定时闹钟或砂漏计。 网匙用细密铜网或不锈钢制成,用以捞取审茶碗内的细碎茶渣。 审茶匙供舀取茶汤品评用,一般使用银制或镍铜合金之长柄匙,容量 5-10cc亦有使用白色瓷匙

5、。 汤杯 可盛热水,供放置审茶匙,网匙之用。 茶渣桶吐茶桶评茶时,用以吐茶及盛装茶渣与废弃之茶汤用,有圆形及半圆形两种,高80公分,直径35公分,半腰直径20公分,通常用镀锌铁皮制成烧水壶铝制或不锈钢制,手提茶壶或电壶,容量5-8公升供烧开水冲泡茶叶用。色泽评语墨绿 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 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 绿中带灰。 铁锈色 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 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 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 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 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 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光润 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枯暗 叶质老,色

6、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 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欣赏茶叶的外形美花朵型茶:浙江江山绿牡丹条直似花瓣,形态自然,尤如牡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小兰花茶芽叶相连,叶片卷曲,芽有白毫,尤如含苞待放的兰花。矛型茶:毛尖和毛峰类茶叶,形似枪矛,白毫显露,熠熠生辉。针型茶:两端略尖呈针状,有些肥壮重实如钢针,如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黄茶中的君山银针、绿茶中的蒙顶石花等;有些则苗条秀瓦如松针,如安化松针等。 扁型茶:以西湖龙井最具代表性,形似碗钉,扁平光滑、尖削挺透,若玉兰花瓣一般水灵,似翡翠玉片一样光辉,能给人以质朴、端庄的美感。珠型茶:以珠茶为代表,滚圆细紧沉凝,状似珍珠,给人以浑圆壮实的美

7、感。眉形茶:以珍眉为代表,形态纤细微弯,宛如少女的娥眉,给人以柔美之感。片型茶:又分整片型和碎片型两种,整片型如六安瓜片,叶缘略向叶背翻卷,状似瓜子;碎片型茶又有秀眉、三角片等。方型茶:伏砖和康砖等砖茶,线条笔直,明快大方,给人以平稳安的美感。尖型茶:如太平毫魁,两叶抱芽,自然伸长,两端略尖,魁伟匀整,挺直有锋,给人以英武壮美之感。饼型茶:外形圆整、洒面均匀显毫,色泽黑褐油润,散发出特殊的陈香味,给人以憨厚之美感。碗型茶:以沱茶为代表,从面上看,状似圆面色;从底看,似厚碗,中间下凹,外观显毫,颇具特色。螺型茶:以碧螺春为代表,条型纤细,卷曲如螺,色泽碧绿,外被白毫,正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

8、,花香果味,鲜爽生津”,给人以轻快、柔美之感。茶叶取样要求取样是要从一批茶叶中,抽取代表整批毛茶或精制茶,品质特征的最低数量的茶样,作为评审茶叶品质或检验茶叶之用。由于茶叶具有不均匀性,要抽取能代表一批茶叶的茶样,需要十分谨慎,尤其是冲泡取样只有3公克的茶叶,取样更要严格。取样冲泡时,应先将茶罐中的茶样倒出三分之二,置于审茶盘上,先搅拌均匀,再用拇指,食指,中指抓取茶叶,每杯用量最好一次抓够,不宜多次抓茶添增,抓样动作要轻,尽量避免将茶叶抓碎或弄断,而导致走样,影响茶叶品质的评审。 外形评语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 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

9、苗。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 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 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 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 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心芽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显毫 芽叶上的白色茸毛称为白毫, 芽尖多,而洱茸毛浓密者,称显毫, 毫色有金黄,银白,灰

10、白等。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 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 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

11、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称之。茶叶小常识1 新茶与陈茶在习惯上,将当年春茶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经过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 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统称为陈茶。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2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鉴别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 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a.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 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 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

12、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 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另外,还 可以结合 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 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 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已出现开花 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

13、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 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b. 湿看: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 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为 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叶芽,叶张大小不一,对夹

14、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3 真茶与假茶的鉴别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鉴别时,通常先用双 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 量茶叶用火灼烤,其气味更易识别。其次,可从茶叶的颜色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 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 嫌。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一步从色、香、味、形,特别是从展开 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

15、识别。当然,也可用化学方法来鉴别。因为但凡茶叶都含有25%咖啡碱和1020%的茶多酚。迄今 为止,在植物叶片中同时含有这两种成分,并富有如此高的含量,非茶叶莫属。茶叶审评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二、香气: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