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23761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生物课时规范特训:第0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5限时规范特训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2、3、4、6、9、11酶的相关曲线分析5、7、10、12与酶有关的实验探究8、13、14、151.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酶由活细胞产生并在活细胞内起作用B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所有酶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都会失活C在条件适宜时,酶在离开细胞后也能发挥作用D所有的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都会失去活性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在适宜条件下就能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在细胞内,A项错误、C项正确;部分酶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不会失活,如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项错误;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在蛋白酶

2、的作用下不会失去活性,D项错误。答案:C2下列有关酶作用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的专一性指的是一种酶的催化对象只有一种B酶的催化对象有多种,因此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C酶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是指只要温度适宜酶就能起作用D酶的高效性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有关解析:酶的专一性指的是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多种多样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多种酶来催化,因此,酶具有多样性;酶作用的适宜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pH等,而不仅仅是温度。答案:D3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由此可以说明

3、()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的作用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NA能催化化学反应,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答案:B4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使用方法,进行了如下操作。根据酶的作用特点,你认为下列使用中最佳的是()A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B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C炒肉的过程中加入D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解析:嫩肉粉使肉片更嫩的原理是利用蛋白酶使肉片中的蛋白质部分分解,因此,要正确使用嫩肉粉,应保证其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发挥作用。答案:B5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

4、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上的b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最适温度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C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D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解析:当温度达到最适温度前,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答案:D6下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胃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解析:比较两种蛋白酶对抗体的影响可以发现,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解抗体产生的结果不同,前者分解抗体产生的

5、产物更多,说明了胃蛋白酶催化断裂了更多的肽键,也说明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实验的结果无法证明两种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C7如图所示是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C温度导致了曲线和的反应速率不同D曲线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解析:题图中温度和底物浓度是两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在达到饱和点前(AB段)的限制因素是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底物浓度;达到饱和点后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以外的因素,如温度、酶的数量等;曲线和曲线的反应速率不同是由温度不同造成的;曲线表示的

6、温度仅比另外两种温度更适宜酶发挥作用,但不一定是最适温度。答案:D82014湖北联考下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数字编号对应的图形分别表示酶、底物和生成物。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适当增大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度B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C或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如果是蔗糖,则和是葡萄糖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未改变,说明为酶分子,被分解为和,说明为底物分子,和为产物。适当增大酶的浓度可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A项正确;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的数量是实验的自变量,B项正确;反应速率可以用或的生成速率或者的消耗速率来表示,C项正确;

7、如果是蔗糖,则其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而不都是葡萄糖,D项错误。答案:D92014南京一调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 min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 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解析: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不存在,其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完全水解。本实验并不能得出淀粉一定是被分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结论。答案:C102013广州二模将2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在a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在b试管中加入4滴新

8、鲜的肝脏研磨液。下图横轴表示反应时间,纵轴表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时间和底物浓度关系的是()解析:酶浓度的增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但不会改变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从曲线上看应表现为平衡时曲线重合。在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纵轴的含义为底物浓度,其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少。答案:C112014江苏徐州调研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场所可能是一种无膜或两层膜的细胞结构B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C细胞中催化化学反应的酶如果是蛋白质则需要更新;如果是RNA则不需要更新D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失去活性解析:酶的化

9、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为无膜结构,合成RNA的场所是细胞核,为双层膜结构,A项正确;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强,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弱,B项错误;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的酶都需要更新,C项错误;低温不会使酶失活,D项错误。答案:A122014江西南昌调研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B曲线为对照组实验结果C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D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解析:由曲线可知,无论酶液中是否加入化合物P,酶促反

10、应速率均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快,直到底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酶促反应速率才不再加快,A项正确;曲线是在没有加入化合物P的常态下进行的,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B项正确;由图可知,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其他条件适宜,当反应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温度不断升高,则酶活性将减弱,A点将下降,C项错误。答案:C13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二、实验步骤: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实验

11、中,产生气泡最快的试管是_号,原因是:_。(2)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气泡产生最快的试管是_号。(3)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从所给的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4)假若ad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实验组设置的不科学的是_号,主要违背了_原则,应如何改进?_。(5)假若要证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解析:(1)由于酶在适宜条件下具有高效性,因此滴加新鲜肝脏研磨液的c试管产生气泡最快。(2)90时酶活性丧失,故加FeCl3溶液的b试管在高温下产生气泡最快。(3)b、c两

12、试管加了催化剂而实验现象却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可能是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所致。(4)d试管的设计存在两个变量,即温度和酶的活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将0改成常温即可。(5)要证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需再增设两组实验,处理方法参考c试管。如果f试管(含马铃薯泥)产生大量气泡而经高温处理过的马铃薯泥产生的气泡很少,说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答案:(1)c(或滴加肝脏研磨液) 酶在适宜条件下具有高效性 (2)b(或滴加FeCl3溶液)(3)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合理即可)(4)d 单一变量 将0改为常温(5)再增设两组实验

13、,分别编号为f、g,实验处理方法同c组,只是将滴加肝脏研磨液分别改为马铃薯泥和高温处理过的马铃薯泥(对g组设置可不作要求)14已知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肽。为了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的酶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请分析回答:试管号加入的物质1234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2 mL2 mL2 mL2 mL淀粉酶溶液2 mL2 mL淀粉酶蛋白酶(等量混合)4 mL4 mL蒸馏水2 mL2 mL碘液2滴2滴双缩脲试剂2 mL2 mL预期颜色变化不变蓝紫色(1)该实验所依据的两个颜色变化原理是:a._;b._。(2)请简述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14、_。(3)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 mL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4)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_,理由是_。解析:(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然后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3)实验设计要遵循等量原则,以避免加入量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据表格分析,3号试管中,因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蛋白酶混合之后,被蛋白酶催化水解而丧失催化淀粉水解功能,因此3号试管中,淀粉依然存在,故加入碘液后呈蓝色。答案:(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先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