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773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随堂基础训练5-17(岳麓版选修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即学即练现学现练夯实基础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析正确理解“解放”的含义是解题关键。“解放”即摆脱束缚,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答案D2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关键在于()A农民思想觉悟的高低B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的高低C生产力水平的高低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最后失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成一败的关键是是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革单一的管理模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答案D4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A基层政权组织B基层自治组织C基层社会团体 D基层经济组织解析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新的管理形式,是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它是我

3、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标志着中国农村政治民主的进步。答案B5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B中共十三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主张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B项符合题意。答案B6“小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邓小平最早用“小康”一词表述“中国式现代化”“十二大”提出20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小康”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康”的认识。“小康”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错误,排除含的选项

4、。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邓小平选集请回答:(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在当时国内外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的背景下提出的?(3)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中共十四大上进一步阐述的?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把握好特区的性质和设立特区的目的;第(2)问要从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苏东剧变入手;第(3)问结合“十四大”的内容作答。答案(1)因为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的,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国内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国外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