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551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重组预测试卷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A2012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二历史答案适用地区:大纲地区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全册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用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黑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的。)1.2011全国卷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2.(2011四川德阳三诊)贾谊上汉武帝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射并进,而归命天子!“贾谊的建议 A推动了地方行政制度的根本变革 B主张实行分封制以保卫中央安全C直接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问题 D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2010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

3、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4.(2011安徽合肥第三次质检)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阙,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宋代婚聘关系的变化,其原因有科举制度盛行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商业经济的繁荣 理学的兴起A. B. C. D.5.(2011宁波二模)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羌宣政院辖地A B C D6.2011江苏卷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

4、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7.(2011四川德阳三诊)1733年,荷兰在中国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对上述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A中国清王朝时期东西方贸易仍旧频繁 B荷兰商人应该是在广州购买到的茶叶C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在清朝不断地提高 D荷兰仍保持着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地位8.(2011四川德阳三诊)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A提出“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 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C提倡“

5、法治”,反对“人治” 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9.(2011浙江宁波)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年地区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034.153.662.063.0中国32.833.329.819.712.56.2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A B C D10.(2010四川卷)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

6、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11.(2010黄冈3月质检)近代史上,一批爱国诗人通过以诗写史来谴责列强的侵略,赞颂中国人民的抗争。其中张维屏在著名诗篇三将军歌中写道:“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这首诗歌颂了中国人民在下列哪一场战争中抵御外侮出现的英雄人物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2010绵阳二诊)1721年,康熙帝批示:“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

7、得多事。”在近代先后打破这一禁令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黄埔条约 天津条约辛丑条约A B C D13.2011四川卷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14.2011安徽卷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8、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5.(2011安徽合肥第三次质检)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如戴。”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得到清军的支持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6.2011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17.(2010广西三市联考)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

9、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所指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8.(2010重庆二调) 阅读重庆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表(1 9001 911),判断下列哪一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重庆海关1900年1911年商品种类出口(银两)105679017803414生丝、猪鬃、牛羊皮、烟叶和大黄进口(银两)43055712559400洋纱、洋布A.该时期重庆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该时期近代工业已为重庆经济的主体C重庆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

10、产地D20世纪初重庆的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20.(2011武昌5月调研)12月25日发表通电“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这指的是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21.2011北京卷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2.2011广东卷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

11、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3.(2011山东枣庄二模)下图反映的是1912至1920年的中国民族企业年增长率,该统计图所能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民族企业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民族企业从此走出了困境A B C D24.2011江苏卷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

12、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5.2011课标全国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2011河南新乡)(18分)阅读材料,

13、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形成“吉贝则泛舟而嵩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的局面。而江南松江一带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现象出现。由于棉作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小,至少从明代后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份也需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材料二: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注:19世纪30年代,中国对英属印度的出超年均在600万两白银左右。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1821年,英制印花布4509匹,又剪绒与天鹅绒416匹在广州拍卖脱手亏本60%以上。很明显的,销售英国棉制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英国棉制品计印花布1744匹,白布工372匹,黑布860匹,仿制广州布720匹,棉纱5000磅,全部售出结果,亏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