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11455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曲解文意, “不无”的意思是“不是没有” ,不能和“不少人”对等)2.D(“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3.D( A“适合”属主观武断,B 理解片面, “智慧新果实”有着更加广泛的内容,C把“未然”说成“已然” ,文中是说“需要的苗头和思考” ,但“苗头”尚未出现)4C(次:驻扎。)5A(B 项是奉命发兵,并非显其“善战” ;C 项言其为官刚正,非见其“忠心” ;D 项言其被唐高祖授予官职,并不能表明其“忠心” 。)6C(“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分析有误。)7(1)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译出大意给 2

2、 分, “贼未之觉”的句式特点, “引” “去” “徇”翻译正确各 1 分。(2)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译出大意给 2 分, “故” “为”翻译正确各 1 分)。8本联用“迁客” “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 ,比喻奇特,寓意深刻丰富,既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又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 “骚人”的坎坷人生,还有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 “骚人”的意味。(比喻的本体、喻体分析 2分,寓意分析 3 分)9尾联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表面看是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忌妒梅花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另有所指,借此暗讽在历史和现实中

3、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分析出诗句的字面义得 3 分,分析出讽刺义得 3 分)。10(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鼎铛玉石,弃之逦迤。(3)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化朝秋月夜。三、11(1)B E(B.“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 “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二项得 5 分) (2)重情义,热心助人。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每点

4、 2 分)(3)提示了老周的心理: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 遗症” ,又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 而很兴奋。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 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 引发读者深思:当今社会,要不要做好人?如何 做好人?这社会风气到底怎么了?从而深化了小 说主旨。(每点 2 分)(4)赞同老周: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 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 理性。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 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反对老周:抢救生命 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 (不要求面面俱

5、到,只要能就以上观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给 6 分。 )四、12(1)A C(A 项“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表述错误,文中说傅雷没有向任何人申辩,自杀之前从容镇定;C 项“罪责”表述不准确,此三宗都是傅雷的冤屈)。(2)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反党罪证无非是小镜子和旧画报” “并非傅雷本人之物”上看出。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房租” “存单” “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上看出。(每点 2 分)(3) 赞扬博雷夫妇内慧外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6、与含冤自杀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色彩。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与心灵的巨大摧残。(每点 2 分)(4)赞同:选择自杀是不愿苟且,体现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维护人格尊严。传统文化影响选择“舍生取义” ,追求人格完美。反对: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成就)。读者和国家失去(损失)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的做法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人生坎坷,坦然面对,不要太追求人格完美。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观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7、2 分,论述合理给 6 分。 )13D(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检朴。A.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B. 仰人鼻息:比喻依赖人,看人的脸色行事。C.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14B(A.“已经痊愈”与“病人”不合逻辑。C. 语序不当,将“地质学家”与“历史学家”语序互换或将“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与“自然界的演化”语序互换。D.“迫于支持和营救”搭配不当, “迫于”改“对)15C(陈述对象“桃花”要一气贯通) 16“应征”改“招聘” ;“贵公司”改“我公司” ;“考试”后加“合格”一词;文中缺“报名时间” ;落款右下方缺署名:网络广告公司。 (改对一

8、处 1 分)17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要体现“人物” “季节” “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地域特征,句式基本一致,修饰恰当,每句 2 分)18写作:由材料及材料所包含的意旨,立意角度:“成功需要付出代价,需要做出牺牲”;“成功需要放弃,甚至放弃一些美好的东西” ;“应抛弃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在的真正价值” ;“只有克服安逸的生活,才能铸就伟大的成功” ;“不沉醉于小成功,才能拥有大成功”。译文: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丈帝命人复核陇西牧

9、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 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 说:“ 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 杀戮一千五百人? ”帝叱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 ”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竞至于此。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 ”于是全部按照减刑 论处。后擢升 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隋炀帝即位后,派也带着诏书 去召见汉五杨谅。在 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

10、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 验看诏书没有点,杨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 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点,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 说要撤 军,( 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 驻军,分兵侵占土地。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 打败敌军, 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 贼人共万余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

11、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败仗。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 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 难?只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 颈说:“ 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 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 “往昔与你是父子, 现在就是仇 敌了!”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 “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 ”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 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 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 这个地步, 让本朝蒙羞。 ”皇帝 说:“这是忠臣哪!” 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