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53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案例分析第一部分案例分析试卷的特点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一、案例分析试卷的特点1. 给出的题目全部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现场或场景,并据此引申出一系列的问题;2. 考查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这三本书所包含的安全知识的综合应用;3. 各题目给出的问题,其答案应该说全部在前三科之中。二、考查基本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 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 事故原因分析,事

2、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试卷的题型总揽一、10年案例分析试卷题型分析(1)题量:预计会出五道大题;(2)题型:全部是生产现场或场景题 第一题,15分左右,客观题,单选3-4个,多选5-6个; 第二题,15分左右,客观题,单选3-4个,多选5-6个;以上两题合计占30分; 第三题,主观题,20分左右; 第四题,主观题,25分左右; 第五题,主观题,25分左右。(3)三个主观题仍然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出:“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案例”分析“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案例”分析(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与控制方面的问题(1)按事故类别(GB6

3、441),指出某类作业场所/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2)按导致事故的原因(GB/T13861),指出某类作业场所/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3)针对现场某事故/某一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防范的安全对策措施(安全技术措施);(4)指出某装置/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作业活动中的常见事故类型;(5)分析某作业场所/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6)防止职业中毒/粉尘/噪声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7)分析某装置/设备运行中某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止该类事故发生。这一方面的问题极有可能涉及以下专业/行业领域: 机械加工金属切削机械、铸造、锻造、热处理等; 特种设备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

4、 危险化学品油库、有毒有害物质、常见的危险物质 防火、防爆建筑物(构筑物)防火、厂房防爆,以及火灾爆炸基本知识; 电气安全技术。(二)纯知识型方面的问题一般这种题与给出的现场或场景没有直接关联的关系,题目给出的资料/信息,答题一般也用不上,属于纯知识型问题。如:(1)简述火灾爆炸的发生条件/三要素;(2)影响可燃性混合气爆炸极限的因素;(3)简述制定预防可燃性混合气发生火灾爆炸措施的原则并按每项原则举出三个实例;(4)简述某装置/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作业活动中应有的安全附件/安全设备/应急装备;(5)简述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安全要求;(6)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7)危险化学品公路

5、运输的安全要求;(8)危化品储存单位应具备的条件;(9)主要负责人的法定安全职责;(10)用人单位应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措施。这种问题,大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技术通用基本知识。可能出简答题的重要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三)应急预案方面的问题 事故预警机制和系统 指出应急演习计划中存在的不正确做法; 指出某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应补充的内容; 指出某单位在应急演习/演练过程的不足、错误、不恰当之处等。这种题主要考查大家对

6、应急预案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四)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方面的问题 确定事故的类别、起因物、致害物、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调查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应搜集的情况和材料; 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结案应归档的资料;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 事故调查的程序/如何进行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及其职责:谁负责组织,哪些部门参加; 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责任的划分、处理意见; 事故的教训和整改措施/预防对策; 计算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事故报告的基本原则/如何报告事故; 事故调查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起草一份事故调查报告。这种题主要考查大家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

7、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请特别注意:国务院第493号令第三部分案例分析试卷考查主要知识点回顾三考查主要知识点的回顾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2 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3 事故调查处理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教材第四章的第三节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1.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1.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能量、有害物质

8、: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能量是做功的能力,有害物质在生产中是客观存在的。 失控:指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具体体现: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2)人员失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4)环境因素,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1.2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1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9、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2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等)。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

10、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3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如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室内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和气压不适等);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如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和气压不适等);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如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

11、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等)。4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如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等);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

12、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7类:l1生产性粉尘;l2毒物;l3噪声与振动;l4高温;l5低温;l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l7他危害因素。1.2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一、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分为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

13、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1)厂址。2)厂区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生产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条件,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8)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备维护保养。教材第二章的第三节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中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

14、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二、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l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提出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l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分为: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储罐区(储罐),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贮罐区(贮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压力容器 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1.3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事故预防对策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指示性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顺序: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二、控制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