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申论热点40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21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申论热点4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0申论热点4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0申论热点4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0申论热点4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0申论热点4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申论热点4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申论热点40篇(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一、存在问题(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

2、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二、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三、对策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

3、促进城市化的发展。(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以经济发展带动户籍改革1958年制定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确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口的快速流动要求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再拖,城市必须对农民倘开户籍大门。同时,户籍改革须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自然融合的过程。 鉴于我国城乡发展失衡主要不是市场而是政策因素所致,城乡发展差距和

4、户籍制度改革的确需要借助政府之力来缩小和推行,然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采取完全强制性的行政行为,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尊重城乡融合与城乡互动的规律基础上,政府适当采取倾斜的制度供给、体制创新,使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中的农业、农村、农民得到补偿性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弥合城乡差距,统筹城乡户籍。 换言之,统筹城乡户籍不应简单理解成农民变成市民,也不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更不是政府发起的一场户籍改革运动。如果仅仅换个称谓,那是容易的,关键是要抹去横在农民和市民之间的收入和各种福利差距。而这仅靠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须从户籍制度背后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制度入手,通过缩小城乡

5、发展的差距才有可能。 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之所以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是因这种改革在一种急于求成的思路指导下,只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进行局部的改进,而没有从深层意义上提出解决思路。主事者只知道需要有足够多的廉价劳动力为城市服务,而从不去想应该为这些廉价劳动力提供起码的福利待遇。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户籍限制取消了,但城市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和明显的福利差别,城乡差别、城乡壁垒仍然存在。也因此,这些地方有的在向农村人口放开户籍半年后就不得不取消改革,重新回到户籍准入制度的旧体制下;有的虽没有取消,但来入户的农民一年比一年少。 必须把户籍制度的改革置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框架中来进行,这就

6、需要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二是改革劳动和就业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逐步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当前而言,特别需要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他们的子女的上学问题。 总之,改革户籍制度,应把重点放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上,只要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降低了,统一城乡户籍制度,实行国际通行的登记户口制,也

7、就水到渠成。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问题一、现象(问题及原因)西部及一些发达地区,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滞后,资金不足,致使文化娱乐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本地居民的正常需要;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导致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几乎没有,文化资源相当匮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资源分布不平衡;西部及一些发达地区受教育人群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二、概括剖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问题,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和结构性短缺,导致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巨大的失衡;严重的制约了贫困地区和农民工子女就学权的保障;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

8、化是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业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本的内在要求。三、措施对策第一,破除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传统教育体制。一方面,城市公办学校应当向农民工子女敞开校门。第二,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根本上要靠财力的支持。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9、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区与镇(街道)两级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科学合理地制订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列支范围,并随着教育成本的增长逐年递增公用经费,逐步做到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一致,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第三,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1)合理调整高中段学校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办学。按高中教育要集中县城的标准,积极支持有关民办学校办好高中段教育;(2)加快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按初中建在中心镇和乡镇所在地,小学建在中心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标准,加快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

10、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过程中进一步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减少城乡学校在硬件建设中差距。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乡镇就业或自主创业。(2)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一步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推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培

11、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又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第五,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办好教育,不仅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吸收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投资教育,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第六,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评优、晋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热爱农村教育的教师,配合强师工程方案,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互动行动方案。第七,关注弱势群体,确保教育公平。教育弱势群体包括残疾儿童,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下岗职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等。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育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一方面要对城

12、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采取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及外来民工子女就学的多种形式,努力办好民工子弟学校;同时要为残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他们提供绿色通道和专项奖助金。范文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和谐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必须创新思路方法,加快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步伐,提高规模办学效益和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在全市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教育部门要在搞好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方案,认真搞好组织实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教育二元化格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整合城乡教育资源,

13、要突出抓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通过规划、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教育重点项目,推动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当前,突出抓好(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一是高标准、高品位搞好规划设计。聘请名家名院加快施工图纸设计,要体现现代理念,强化精品意识。建设部门搞好协调和服务,做到边设计、边审查,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提高审查效率,为工程尽快开工赢得时间。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教育部门和有关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要帮助有关单位加快资产处置步伐,尽快帮助职教中心落实启动资金,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到位,绝不能因资金问题影响工

14、程建设进度。三是快节奏推进开工。土地、建设、规划、交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按程序加快土地征用、项目开工、规划设计、道路建设等手续办理进度,做好各项开工准备。财政部门要从现在开始,抓紧时间搞好工程招投标工作,吸引全国范围内高资质、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参与建设,确保建设的质量和档次。有关部门要全力搞好配合,促进工程尽快开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要切实搞好质量监管,从严查处非法转包、分包等行为,加强对施工、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按程序搞好补偿。有关街道和部门要严格按照补偿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地上附属物赔付和土地补偿工作,及时足额兑付补偿资金,并组织签好协议,

15、保证项目尽快形成开工条件。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设新学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市)政府分管领导要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来,将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主体意识,集中精力搞好组织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和谐社会文化建设问题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

16、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要和谐,文化是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思想共识,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问题: 文化要发展,创新是动力。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对策: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