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音 的 长 短.doc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127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 音 的 长 短.doc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 音 的 长 短.doc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 音 的 长 短.doc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 音 的 长 短.doc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 音 的 长 短.doc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 音 的 长 短.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 音 的 长 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乐从岑松江夫人小学 王 丽教学设计思路:声音的长短是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像,如:小鸡、小鸭、小猫、青蛙等的叫声和动作,让学生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同时知道音乐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学生用“

2、”、“”、“”这三个节奏型说话,培养学生创造节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乐,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肢体语言表现本歌曲中的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已经感受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了人声和乐器声的不同音色。这一节课是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些音乐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让他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形态来学习本节课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二、三声部的组合练习,化“难”为“易”。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

3、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3、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4、培养学生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教学重点: 1、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教学难点:能通过合作表演“”、“”、“”三个节奏型组合的二声部、三声部,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教学设计:一、 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像,如:小鸡、小鸭、小猫、青蛙等,的叫声和动作。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动

4、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模仿自己看到的动物的动作和听到的声音。(1) 指生表演。(2) 集体表演。【给学生模仿的空间,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3、整理学生在录像中收集到的声音,如:小鸭:嘎 嘎 小猫;喵 小狗:汪 汪汪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小羊:咩 咩4、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表现的方式有很多,如:模仿叫声;拍手、拍腿、拍肩;跺脚;体态律动(跳跃、跑跑 走、舞蹈动作等);捻指;嘴打梆子;“嗒”式读谱法二、 谈一谈

5、、议一议、仿一仿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泉水:叮 咚 火车:呜 呜 大钟:当 汽车:嘀 卡嚓 卡嚓 闹钟:嘀嗒 嘀嗒小兔:蹦蹦 跳跳 牛 :哞 老鼠:吱吱 吱吱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3、节奏组合表演(1) 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组合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2) 教师和一个学生合作示范表演。(3)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4) 指表演的好的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鸣笛声 呜 呜 呜 呜 呜 呜 车轮声卡嚓

6、 卡嚓 卡嚓 卡嚓 卡嚓 卡嚓 【奖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以小组为单位,听火车开了,并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5、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的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小鸭:嘎 嘎 锤 子:咚 咚 小鸡:叽叽 叽叽 钉钉子:叮当 叮当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小猫: 喵 大钟:当 小羊: 咩 咩 铃声:叮 呤 老鼠: 吱吱 吱吱 闹钟:嘀嗒 嘀嗒 风 :呼 狮子: 吼 泉水: 叮 咚 青蛙: 呱 呱 树叶: 哗啦 哗啦 小兔:蹦蹦

7、 跳跳 7、分组表演,评奖激励。自评、互评: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 ?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与人合作的能力大大增强。】三、 创造节奏。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1) 师示范:小白 兔 跳跳 跳 (2) 学生创造:如: 老 师 早上 好 小妹 妹 真漂 亮 哎 你 在 哪 里 赵丽 君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语言是人类的本能,他本声就喊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8、。(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2)让学生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3、播放在动物园里,学生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 “”、 “”、 “”。也可律动,如:“跑跑 走” 或“蹦蹦 停”、拍手等。【用打击乐或肢体语言表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四、结束新课。 播放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中的“”、“”、“”,在快乐的氛围中走出音乐教室。教后反思: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反思这节课,做到了

9、以下几方面:一、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发挥向导作用,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亲切的和他们交流。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敢于大胆探索创新,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比如:让学生收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他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自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读节奏还是用体态律动表现节奏,或是创编节奏,都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变“枯燥”的接受知识为“有趣”的知识探索。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参与者。让学生收

10、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动物的叫声有节奏,人类的语言也有节奏,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有趣。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知识。用传统地教学思想和方法,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三个节奏型的名称和时值,然后再练习这些节奏型。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种声音和动作,并应用“”、“”、“”这三个节奏型说话,然后从声音、动作、语言中抽象出“”、“”、“”。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创造节奏和感受节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学习音乐理论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