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9090391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5310115 - 副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全椒中学全椒中学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6666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共共3131分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 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污染是世界性的难题,但从来没有一个城市仅通过修建更多的道路就 能解决道路拥挤和污染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修建了大量的道路,而一些城市道路很少,但 道路拥挤和污染程度差别并不是很大。道路越多只是鼓励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车,进而占用了 更多的道路

2、空间最近对伦敦道路拥挤问题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伦敦即使把整个中心区 拆掉修建道路,仍然存在交通拥挤问题。 对解决道路拥挤问题,经济学家总有一个理论上的回答道路定价。根据人们用哪 一条道路,在一天中或一年中什么时候用这些道路,以及他们使用这些道路时污染的程度, 对使用道路的人收费。要把价格确定在保证最适当的使用量的水平上。 在新加坡决定试着这样做之前,还没有哪一个城市敢用道路定价法。许多想法通常在 理论上看来很好,但实践中总有一些隐藏的、未预见到的缺点。而新加坡现在已经有了 10 多年的经验,这个制度还在运行,没有什么未预见到的问题。新加坡是地球上惟一一个没有 道路拥挤、没有汽车污染的城市。 在

3、新加坡城市中心区周围有一系列收费站。要开车进入城区,每辆车必须根据行驶的 道路、开车的时段以及当天的污染程度交费。价格的上升和下降让道路的使用量达到最佳水 平。 此外,新加坡计算了城市中心区以外没有污染时可容纳的最大汽车量,据此,每月拍 卖适量的新车牌照。不同类型的牌照允许不同程度的使用。允许在任何时候使用的牌照比只 允许周末拥挤不太严重的时间使用的牌照贵得多。价格取决于供求。由于有了这种 制度,新加坡不用把资源浪费在无助于遏制道路拥挤和污染问题的基础设施之上。从这种制 度中得到的钱用于降低其他税收。 既然这样的话,伦敦为什么在最近的汽车拥挤和污染问题报告中否定了道路定价的提 议呢?他们担心,

4、这种制度会被认为来自政府的繁琐干预太多,而且,公众也不能接受这种 让富人开车比穷人多的制度。这两种看法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已经有收费道路,现在的新 技术使避免这两个问题成为可能。在用条形码和结算卡时,一个城市可以在全城不同地点安 装读码机,当任何一辆车开过每一个点时就根据天气、一天中的时间和地点从驾驶员的结算 卡账户扣除一定数额的钱。在车内,驾驶员有一个仪表,这个仪表可以告诉他被扣除了多少 费以及他的结算卡账户上还剩多少钱 如果一个人是平等主义者,认为开车的特权应该是平等分配的(即不根据收入),那 么,每年给每辆车一笔结算卡金额,那些愿意少开车的人可以把他们没用完的金额卖给那些 想多开车的人。

5、这种制度不是给城市带来额外的税收收入,而是给那些愿意住在工作地附近 的人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者一种收入补贴。由于穷人开车比富人少,这种制度结果是一种把 - 2 - 富人收入给予穷人的平等化再分配。 1、下列对实行“道路定价”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经济学家对解决道路拥挤问题的理论回答。 B、限制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车占用更多的道路空间。 C、不需要修建更多道路就能解决道路拥挤和汽车污染问题。 D、可以把富人的收入给予穷人的一种平等化再分配。 2、下列不属于新加坡的“道路定价制度”的内容的一项是 ( ) A、根据车辆行驶的时段收费;时段不同,价格不同。 B、根据道路使用时污染程度,决定

6、收费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C、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辆牌照,决定车辆不同程度的使用。 D、把道路定价制度的收益用于遏制道路拥挤和污染的基础设施上。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路定价目前还未推广,主要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认识方面的原因。 B、道路定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市能够良性循环。 C、道路定价收费给各个城市带来的收入将降低其他税收,使百姓获益。 D、道路定价的实施将促使富人多开车,穷人少开车,从而大大缩小贫富差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22 分)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

7、我才 17 岁,头一次孤独 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和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 发高烧。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 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上去她比我大两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 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

8、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 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 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 生,黑五类。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元生活费,就剩这元钱了,你收下吧! ”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 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

9、:“路上带着,顶一壶 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 3 -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 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 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

10、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 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 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黑五类”:文化 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 “黑五类”。 4、“大姐”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给她,这反映了什么?(6 分) 5、“天鹅雕塑

11、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有什么深刻意蕴? (6 分) 6、(1)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4 分) (2)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2 分)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4 分) A、“大姐”是“黑五类”,但她毫无偏见地帮助“我”这个“红卫兵”,这体现了朴素的 阶级感情,说明“黑五类”中也有好人。 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 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

12、”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 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 4 -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 E、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 雕饰”的自然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535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9 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3、,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14、非我也,岁也。是何异 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履至尊而制六合。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下对文章的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 虐

15、政。B、“不可也”的句式,给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 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5 -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8分) 水槛遣心(其一)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

16、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 761 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水 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12、本诗尾联“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4 分) 答: 13、诗中句句写景,又句句“遣心”, 请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为例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三)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杜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 作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 “ ”。登高一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联是: , 。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君子博学而日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