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74544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5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磁兼容技术指南 郝晓冬 (太原市依福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Tel: 0351-7081384,7585069) 摘 要:本文用最短的篇幅从线路设计、印制板设计、设备内部走线、接地设计、屏蔽技 术、滤波技术、电缆辐射问题、瞬态干扰抑制各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电磁兼容基本概念、设 计要点、关键技术。 关键词:电磁兼容;屏蔽;滤波技术;接地 引言 电电磁磁兼兼容容一一般般指指电电气气、电电子子设设备备在在共共同同的的电电磁磁环环境境中中能能执执行行各各自自功功能能的的共共存存状状态态,既既要要 求求都都能能正正常常工工作作又又互互不不干干扰扰,达达到到“ “兼兼容容” ”状状态态。 随随着着科科技技的的

2、发发展展,人人们们在在生生产产、生生活活中中使使用用的的电电气气、电电子子设设备备越越来来越越广广泛泛。这这些些设设备备在在 工工作作中中产产生生一一些些有有用用或或无无用用的的电电磁磁能能量量,这这些些能能量量影影响响到到其其它它设设备备的的工工作作,就就形形成成了了电电磁磁干干 扰扰。严严格格地地讲讲:只只要要将将两两个个以以上上的的元元件件(或或电电路路、设设备备、系系统统)置置于于同同一一电电磁磁环环境境中中,就就会会 产产生生电电磁磁干干扰扰。 近年来, 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成为电子设备或系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电磁兼容技术已 成为许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十分重视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

3、1.电子设备的密集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大量的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 环境中工作,电磁干扰的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性; 2.现代电子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微处理器的应用十分普遍,而这些数字电路在 工作时,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发射。不仅使产品不能通过有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测试,甚 至连自身的稳定工作都不能保证; 3.电磁兼容标准的强制执行使电子产品必须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4.电磁兼容性标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限制进口产品的一道坚固的技术壁垒。入世后,这 种技术壁垒对我们的障碍会更大。 第一章 电磁兼容学科发展历史 第一章 电磁兼容学科发展历史 1.早期历史概述 1.早期历

4、史概述 最早出现的电磁干扰现象是在 19 世纪-单线电报间的串扰。1881 年,英国著名科学家 希维赛德发表了“论干扰”的文章可算是最重要的早期文献。 但这类干扰现象在当时并未引 起干扰者和被干扰者的重视。 1833 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变化的磁场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1864 年 麦克斯韦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指出变化的电场将激发磁场, 并由此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这种 电磁场的相互激发并在空间传播。正是电磁干扰存在的理论基础。 随着电气运输的出现, 在一根通信线与不对称的强电线之间有较长的平行运行, 干扰问 题日益严重。这样在 1887 年,柏林电气协会成立“全部干扰问题委员会”成员

5、有赫姆霍尔 兹和西门子等。 1888 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该实验也证明各种打火系统向空间发出 电磁干扰。从此开始了对干扰的实验研究。 1889 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干扰问题;美国“电世界”杂志登载电磁感应方面 文章。 20 世纪初,许多学者对电磁感应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并进一步研究感性、容性及阻 性等耦合方式引起的干扰,还对辐射性干扰进行了大量研究。 早期的专门刊物美国的“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是有关射频干扰的 专门刊物。到 1964 年,随着专刊内容范围的增加,改名为 EMC 专刊。 美国从 1945 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电磁兼容方面

6、的军用标准和设计规范,并不断加以 充实和完善,使得电磁兼容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苏联在 1948 年制订了“工业无线电干扰的 极限允许值标准”。 有很多研究单位从事抗干扰的研究。 其它国家也已相继加强了射频干扰 的研究工作。 2 2. .E EM MC C 技技术术是是随随着着干干扰扰问问题题的的日日趋趋严严重重而而发发展展的的 电气、电子技术的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其设备和系统数量的急剧增多,造成了复杂的电 磁环境。例如:1975 年,日内瓦国际频率登记委员会所登记的无线电发射机有一百多万台, 有一万多台无线发射机其总功率超过 540MW,在更高频率上,其情况更复杂。1976 年单在美 国就有二百多

7、万台移动式无线电发射机和基地台在工作,而军用无线电发射机可能更多。 1988 年,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设备的数量已达到一亿二千万台,并已 5% 的速度逐年递增,这些设备有相当数量工作在国际电信联盟(IUT)指定的频率之外,或超 过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对 ISM 设备所规定的辐射干扰极限值的要求。其功 率泄漏及高次谐波将造成强烈的干扰。 60 年代以来,现代科技向高频、高速、高灵敏度、高安装密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 方向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将人类带 入信息时代, 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计算机技术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

8、的主导技术。 快速发 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电磁干扰问题的日趋严重,也就极大地促进了 EMC 技术的发展。 电磁背景功率的增加会导致需要增加无线电发射机的功率。例如:60 年前,工业活动 还很少时,1 台 120kw 长波发射机的功率场就能覆盖 30 万平方公里。而现在,要想达到同 样的效果, 其功率就要增大 17 倍 (达到 2MW) 。 电磁波发射功率竞相增大和社会“电子化”、 工业化增长的共同作用, 最终会导致现有利用电信号作为代码的接收、 传输和处理信息的系 统的危机与崩溃,这将带来难以想象的、也是史无前例的灾难。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果, 就必须采取控制措施, 不能让这种发展趋势不加

9、限制地继续下 去,要求从组织上、技术上采取相应措施。所以电磁兼容的研究和管理受到各国的重视,近 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电磁兼容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学科领域,许多国家(美、德、英、法、日 等国)在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分析预测、设计、测量及管理等方面均达到很高水平,有高 精度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自动测量系统,可进行各种系统间的 EMC 试验, 研制出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各种 EMC 计算机分析程序。 在电磁干扰抑制技术方面, 理论和实际 处理方法已很完善,研制出许多专用的新材料、新的器件,并形成了一类新的 EMC 产业。特 别是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对军品和民品 EMC 检验

10、及管理的专门机构, 不符合 EMC 标准要求的产 品不能装备或不能进入市场,这样还达到了在国际贸易中建立技术壁垒的目的。 3 3. .电电磁磁干干扰扰对对电电子子计计算算机机等等系系统统设设施施的的危危害害 计算机外界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射频、工频电源、静电及雷电脉冲等四类。实验证明, 在距微机 6m 处开关电流为 10A 的交流感性负载,其接触器触头电弧产生的干扰足以使计 算机产生误动作。工频电源电压的大幅度波动或电流冲击有可能通过电源线进入计算机系 统,使计算机出现运行错误或故障,甚至破坏计算机的某些部件。某些电器设备产生的尖峰 干扰脉冲、 工业火花等也可通过供电线路进入计算机。 雷电脉冲通

11、过电网供电电源进入计算 机造成干扰, 可以使计算机或部件损坏。 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电子设备发生了根本变 化,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这就使电子设备的抗损毁能力大大下降,仅为晶体管设备的千 分之一,为电子管设备的百万分之一。可以说,微电子技术水平越高,电子设备的抗损毁能 力就越差。 4 4. .E EM MC C 技技术术在在军军事事领领域域的的发发展展现现状状 战战战战争争争争本本本本身身身身是是是是刺刺刺刺激激激激技技技技术术术术的的的的发发发发展展展展的的的的重重重重要要要要因因因因素素素素,先先先先进进进进的的的的技技技技术术术术首首首首先先先先会会会会应应应应用用用用于于

12、于于国国国国防防防防和和和和军军军军事事事事。这这这这样样样样 各各各各国国国国军军军军工工工工行行行行业业业业的的的的 E EMMC C 技技技技术术术术领领领领先先先先于于于于其其其其它它它它行行行行业业业业。 从军用电子设备角度看,在战争模式发展到电子战的今天,电子对抗、制电磁权的争夺 使得强化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确保在战争环境中人员、武器装备、信息情报的安全、获 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 现代军用装备中大量电子设备密集狭小的空间相互间的电磁干扰非常严重,造成失灵、 瘫痪、事故、甚至由于不能同时兼容工作遭受攻击的情况屡见不鲜。 美国在电磁兼容方面已搞了五十年, 在电磁兼容各个方面都处于领

13、先位置。 发射电磁干 扰已作为特殊进攻方式应用于战场。目前美国已拥有电磁干扰飞机和电磁炸弹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 美国科研部门为保护通信网和某些军事装备不受强电磁 (包括高空 核磁爆)影响,正在全力研究新的抗电磁干扰技术。为此,仅在 1982 年开始时,美国国防 部就投入了 200 亿美元,用以专门对付“电磁脉冲(EMP)的科学研究与设施开发。 5 5. .我我国国 E EM MC C 技技术术的的发发展展状状况况 我国开展 EMC 工作较晚,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尤其是管理规范和设计规范很缺乏。 第一个干扰标准是 1966 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制定的部级标准 JB-854-66 船用电气设备

14、工 业无线电干扰端子电压测量方法与允许值 。八六年我国出台 GJB151-86 标准后,电磁兼容 问题逐步得到重视, 到九七年颁布并强制执行了 GJB151A-97 既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 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152A97 既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电 磁兼容国军标及保密委标准后, 电磁兼容技术水平提高很快。 目前已制定国家标准及军用标 准三十余个,标准要求基本等同与国际标准和美军标。为考核进出口电子、电气产品的干扰 特性提供了一定条件,使我国在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方面有了较大进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电磁兼容十分重视, 电磁兼容学术组织纷纷成立, 在许多单位建 立或改造了

15、 EMC 实验室,引进较先进的 EMI、EMS 自动测量系统和设备,在各地区及一 些军工系统建立了国家级 EMC 测量中心,已具备各种 EMC 测量和试验的能力。 6 6. .电电磁磁兼兼容容学学科科发发展展趋趋势势 1)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辐射源的增长率达到每年,特别是在城市,人为的 电磁辐射密度增长系数达到每年。 因此, 城市中电磁能量密度每年增加 倍。在今后 25 年内,社会生产所引起的电磁干扰能量密度将增加倍,年内可增 加 700-1000 倍,21 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形势已成定局。因此,如何使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将 变得越来越困难,并对释放的干扰控制得越来越严格。 2) 在军事方面,

16、美俄等国正在研制中的第三代核武器之一就是核电磁脉冲弹。一般的核 武器有三大效应:冲击波、热辐射(光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实际上核武器还有第四效应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 简称 EMP) ,普通核武器以电磁脉冲形式释放的能量仅 占核弹总释放量的 3/1010-3/105,而核电磁脉冲弹则可将此值提高到 40%。核爆炸瞬间, 弹体释放出大量射线、 射线和高能中子。 由于这些射线能量很大, 使周围空气分子电离, 产生大量带电粒子,这些粒子的运动形成电流,激励电磁场,使爆心周围产生一个很强的瞬 时电磁场,它以波的形式以光速向外传播。电场强度可达 50100KV/m;频谱很宽,作用 范围大,能在电子设备的导体中感应出很大的瞬时电压和电流,使电子设备、电路和元器件 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EMP 可使敌方指挥、 控制、 通讯和情报、 监视、 侦察 (Command、 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