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8893451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段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 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 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

2、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 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 “知识付费”。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 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 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 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 国社会已

3、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 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 45 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 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 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 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 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 实,已经

4、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 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 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 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 典作品。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 经典。前段时间,美国一杂志网站刊文介绍中国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 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 当然,“经典化

5、”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成了泥沙。这就需要大学、知 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 成自己的精神视野。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 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阅读经典,成就“今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阅读载体虽然不断更新,但是,人们对阅

6、读的热爱不变。 B.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能轻松地接触经典,使得“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引人关注的现象。 C.“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的扩大是“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基础。 D.中国的文化大众群体数量很大,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很强烈,满足其阅读需求是文化刚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以移动互联时代为背景,指出尽管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永 恒的,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刚需。B.文章以美国一杂志对金庸的评价为例,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成就“今典”需要优质的创作、精 纯的阅读和大众的文化参与。C.本文层层递进、深刻论证了经典作品“经

7、典化”的过程,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时代精神气质 的重要性。D.文章多角度举例,论述经典作品的永久魅力,把论证不断引向深入,强调当今不但要阅读 经典,更要成就“今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些“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收听收看知识讲座等收获了大批听众,说明阅读方式和载体的 丰富会让经典更亲切。B.大众的参与,使阅读不再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而是变成了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C.如果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能做出正确的引导,“经典化”过程中泥沙俱 下的现象就能够避免。D.知识更新赋予当今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这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从而阅 读经

8、典,成就“今典”。(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大海行了船 乔显德由于当兵与工作的经历,我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泰国、香港、上海、南海、渤海等海域 都坐过船,也就对坐船感触颇深,久积脑海。海船在浩瀚大海里昼夜不停地航行,有时风平浪静, 坐在船上感到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有时顺风顺水,坐在船上觉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有时风 起浪高,坐在船上就感到颠颠簸簸,战战兢兢。船上的生活就这样度过,然后船停靠在码头,我 们上了岸。大海行船,有的定下了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地,还经过反复考察、精密测算建立了准确 的航线,作为航行的指南。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

9、目标,也就是航标。沿着这些航标、这条 航线扬帆起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待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再向大的目标、更大的目标奋进, 这样走出的是胜利者的轨迹,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有的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没有近距 离的小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航线,随波逐流,走到哪算哪,走出的是杂乱无章的航海轨迹,白白 耗掉了许多资源不说,往往在中途就被风浪掀翻,或者触礁沉没。大海行船有时会坐上顺风船,或者赶上季节性洋流,顺风顺水,乘风破浪,船行驶得自然就 快。坐在这样的船上,感到一日千里,淋漓酣畅;有时也会坐逆风船、逆流船,要经受风浪海流的阻碍,迎风而上,劈波斩浪。如果纯逆风,船就不能直线行驶,还要转舵换舷,只能走

10、大“之” 字形路线,这样,船自然就行驶缓慢。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我 清晰地记得,坐顺风船时,一路如行云流水,畅通无阻,只行了二十四个小时。返回时,遇上了 逆风,路上船体晃晃悠悠,冲冲撞撞,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一共用了二十八个多小时,这多走 的四个多小时显得特别漫长。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 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正是应验了那句古话:一步慢,步步慢。在茫茫的大海上行船,前路艰险而且始终充满着未知,有时会碰到惊涛骇浪,有时会遭遇弥 天大雾,还有时会发生机器故障前些年,我在烟台至大连的茫茫海上,曾遭遇过风浪的袭击, 龙卷风掀起滔天巨浪,客

11、船瞬间剧烈震荡,突发癫痫似的摇来晃去。打开舱门,看到有的旅客直 趴在地上,像黑暗中躲避危险、屏息以待的甲壳虫,惊吓过度,行为滑稽;有几位勇敢且健壮的 青年扶着墙壁,能勉勉强强、跌跌撞撞地踉跄几步。只有船上的工作人员气定神闲,安之若素。 更让我惊讶的是为了观察龙卷风的走向,一位水手身系安全索,竟然冲上甲板,立在船头,岿然 不动坐在船上,前路永远是个未知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受艰险和大风大浪的侵扰。有的人 不惧风浪,有搏击风浪的勇气,毅然迎着风口浪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为战胜风浪 的勇士。而有的人就为难发愁了,就沮丧了,就意志消沉了,就惧怕了,就妥协了,就止步不前 了,这样,必然成为

12、大风大浪中的弱者,成为人生的失败者。大海行船,每艘船所选择的目标不同,驶出了不同的海上航程;人行于世,每个人所经历的 的风浪、波折不同,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风采。而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一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围绕大海行船选择恰当的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 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B.文章第一段先点出“我”与船的不解之缘,然后使用排比句和大量的叠词,概写了乘坐海 船时的三种不同感受。C.海船在纯逆风的情况下不能直线行驶,只能走大“之”字形迂回路线,文章以此讽刺了那 些不敢直面困难的人。D.文章第四段巧

13、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人们面对风浪袭击时的不同表现,赞美了不惧风浪、 搏击风浪的海员们。5.作者笔下的“大海行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 分)6.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最后一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 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6 年 10 月, 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0 年

14、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 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9 岁。2017 年 10 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 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 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

15、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材料二:(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 年 10 月 13 日刊文)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 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 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 高”等问题日趋泛滥。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 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 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 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 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 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材料三:材料四:2013-2018 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