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155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薄弱学科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薄弱学科九年级(2)班语文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形成薄弱学科的内因: 1.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掌握不足错别字较多,不管是默写还是古文翻译。 2.对句子的通顺、完整、准确等方面把握不够。特别是仿写。 3.对所学现代文(特别是重点篇目)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积累不足、掌握不牢。 4.对所学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划分、重难点文言词(含通假字)的音和意、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等方面做得不够好。 5.对要求背诵、理解、积累的课内外篇目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6.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不到位,达不到点子上。 7.写作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作文内容空洞、单调、枯燥;选材不当,偏离主题

2、,或主题不够突出;语句不够通顺、完整、准确;错别字较多;不能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效果较差;未达到作文规定的字数要求,等等。 8.试卷的的整体卷面书写不够规范、正确,书写效果欠佳。 形成薄弱学科的外因老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道理我们每位老师都懂,但是本人在教学中没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每位学生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量也应该不同,但我却经常让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吃不了”的学生不仅品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还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歧视。造成他们对学习无兴趣,自信心下降,成绩会越来越糟糕。老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爱心

3、、耐心、恒心。如果老师认识到教好每位学生是自己的责任,那么他就不会把学困生置之不理;如果老师像爱学优生那样爱学困生,那么老师就不会把学困生当成自己的负担,辅导学困生时也会极具耐心、持之以恒,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方面,父母没有尽到管教责任。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辅导孩子,而把管教、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却是疼爱有余、严厉不足。一些学习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孩子就会由拖拉作业到不做作业,很快沦为学困生。 整改策略 一是加强作文训练与指导:一开学就与学生约定,每周一篇作文,形式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体裁则侧重于记叙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我坚持做到当周完成批改,个别学生

4、有时进行面批,周末前发给学生,并坚持做到每篇作文写出两到三点针对性的评语,利用早读、自修课和周六辅导课不定时地进行作文讲评,必要时请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一学期下来,20周中有两次没有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其余基本能做到有要求、有目的地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学生整体的写作能力是有所提高的,包括命题审题的能力、文章构思布局的技巧、写作思路的拓展等,特别是从不懂议论文为何物到渐渐学着会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着慢慢地浓厚起来。但是,由于在作文教学中个别辅导的人次还相对较少,学生的能力提高存在着明显差异,学生作文中还存在着文体不分、结构混乱的现象,有时思路比较凌乱。 二是加强文言文的训练与辅导:九年级上册共

5、设置了一个文言文单元,课内讲读课只有三篇。即使把隆中对与出师表作为重要例文,学生所接触与训练的量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按照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布置学生每周学习一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章,并且尽量选择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与教材所选例文存在某些方面联系的例文,以增加文言知识的积累与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虽然每周批改与检查,但因为是课外作业,学生是否真正能从文言词法、句法到文章内容,从结构、体裁到思想主题、人物评价, 都能学会与理解掌握,把知识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这方面的教学还得做实、做细。 三是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与现代文的阅读训练:八年级期

6、末检测成绩极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字词书写错误、背诵默写张冠李戴,说话仿写不合要求、课外阅读明显狭窄等,都反映出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与表达能力上的欠缺。为此,本学期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注重词语的默写,注重有关诗文的背诵与理解,借助学校各类竞赛活动多次开展学生交流,激发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经过训练,学生的积累有所增多,阅读分析与解题的能力也有逐步提高。但同时,部分学生因偷懒而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敷衍了事,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以致于语文学习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处在一种半放任状态的严重现象也还普遍存在,这样,自然就无法实现教学的目标与要求,语文成绩

7、得不到提高。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个人素质,以教师的个性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薄弱学科九年级(2)班历史成因分析及整改计划期中考试已结束,下面我就这次考试并结合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重在找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一、考情分析 、题型:本试卷主要包括两类题型: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通过此试卷达到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对传统题型进行了修改与补充。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

8、性、探究性。 、难度:考试卷看似简单,没有难度特别高的题目,但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量都很大,考查的知识点都很多,还有个别题目虽是考查重点内容,但设问比较偏,以至学生答题时失分点多。 3成绩 :本次考试多数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停留在开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过关的观念上,这也是考试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二、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

9、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但从出错的题目上来看,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 (二)材料分析题:出错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学生对课本中帮助学习的材料不重视,掌握较差,所以得分率比较低;二是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材料解析和问题探究题中表现尤为突出。三是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只回答问题的表面,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实质。

10、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三、我的反思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学习的速度,我没能给学生充足的复习历史的时间,更没有充足的综合训练的时间,导致学生对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课堂教学环节中,补充的内容过多,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巩固时间。在作业批改方面,对批改过的没有做完的同学,只是在书上附以相应的语言文字,没有去再次的收交复查,许多学生又表现出了太多的惰性,长期以来的话,学生就容易懈怠历史这门学科。 (二)学生方面: 1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

11、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主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停留在开卷考,可以随便抄抄就可以过关的观念上。 2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3看书不够细心。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 4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肯下工夫,不会主动去背,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四、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

12、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这点我现在在课堂上就已在实施,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学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注重方法,在平时多加强审题的训练,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3、

13、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注重时事、多看,多读书,借助课外知识对课本进一步的把握。 4、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5、教会学生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课堂上老师的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6、测试和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7、学生

14、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8、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特别是准确掌握时间,少写错别字,避免概念含混,漏字等现象。 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 9、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我打算这样做: (1)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2)老师统一思想,强化基础训练;多接触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3)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本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5)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我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注重以上问题,更用心地对待每一节课,更耐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培优补困,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历史成绩都能不断提高,力争在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