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678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 国 现 代 史 一轮复习 经济篇(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时期(1956197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8)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阶段特征】19561976年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想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温故知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

2、策。 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 课前巩固练习1.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

3、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从根本上去分析,分清根本与派生4.从1950年到1957年,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

4、, 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 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 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 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DBBD一、知识梳理:1. 1956年4月,毛泽东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我党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国内原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完成,党和国家的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从1953年期的“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三年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国际原因: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带来的思考。“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

5、、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概述: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起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如: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等十个方面的关系,实际上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背景国情分析主要矛盾主要任务解决方法经济建设方针评价: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我国建设社

6、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的探索。(成功探索)3.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1957年4月发起整风运动内容: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6月,反“右”扩大化. 起因:极少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反动分子乘机猖狂进攻。

7、注意:反“右”扩大化埋下了之后左倾错误的根源。5 1958年: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 大跃进”: 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以“一大二公”为特点(是指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实质:“左倾”错误评价: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结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下降。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课中练: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8、()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0世纪50年代, 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 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 是指()A土地改革 B. “一五” 计划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6.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

9、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着重去理解.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

10、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DA7动乱的十年(19661976)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1971-1973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1974-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曲折发展的二十年可归纳为“一、三、四”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三大成功探索: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及八字方针。 四大失误:社会主义建

11、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探究一: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19561976年),党和政府主要围绕哪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索?提示:(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问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过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探究二: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读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图,思考:(1)请你概括上图中我国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变化的总体态势。总体态势:总体上是增长的(

12、2)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并分别其主要原因。具体:50年代持续增长: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的完成等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60年代中期恢复: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1968年跌入低谷:文革的影响1971-1973年回升:周恩来的调整1974-1975年发展:邓小平的整顿(3)20多年的探索带给我们那些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要协调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

13、与法制。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哪些借鉴?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探究三相对于一五计划着力于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全面建设时期的成就特点是什么?(1)基础工业建设:如武钢,包钢。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建设: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修建了铁路。(3)原油自给;(1965年原油全部自给)初步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国工业化历程:蓝图勾画:七届二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

14、的基础;全面建设时期初步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工业化突飞猛进,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8)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1政治上:(1)建国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1)19491956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