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891629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家沟泥石勘察、设计总结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勘查总结报告工程名称 青川县潘家沟泥石流勘查单位名称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单位法定代表人 谢杨单位总工程师 李耀家 勘查技术负责人 邓 安编写日期 2017 年 3 月 1 日一. 勘查执行标准及勘查成果、主要参数:勘查依据主要技术标准:(1)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 (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0239-200);(3)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4) 工程岩土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9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

2、07-2002);(7)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8) 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93);(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1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3)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5) 滑坡防治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6)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17)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8)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中国地质调查局标准)(19) 工程测量规范(GB BV50026-93)根据该泥石流的类型、规模、活动情况和危害程度,按照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确定该泥石流的防治等级为二级。勘察成果:(1)潘家沟泥石流具有中频率、破坏力强的特点,对下游桥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公共设施、道路等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据调查,潘家沟处于地貌演化的发展期壮年期,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大表明该沟还有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威胁性沟口8户40余人居民。因此,开展潘家沟泥石流勘查、治理工作对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及防灾减灾具有重大意义。(2)潘

4、家沟沟道总长为3175 m,流域总面积为3.91km2,以“U”和“V”型谷为主。该泥石流沟主要分为3个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储量约25.61万m3,其中可直接参与泥石流运动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约4.2万m3。(3)潘家沟泥石流为暴雨诱发型中频、粘性泥石流,泥石流容重为1.71 t/m3,活动强度较强。按暴发的规模分类,潘家沟泥石流规模属中型泥石流,潜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中型;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分类,该沟属于沟谷型泥石流。(4)通过计算,潘家沟泥石流沟口泥石流流速为4.22 m/s, 20年一遇泥石流峰值流量为36.06m3/s;50年一遇泥石流峰值流量为57.78m3/s

5、。20年一遇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约19807m3,50年一遇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约31737 m3。(5)为了保证潘家沟下游桥梁、道路和村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对该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以防止泥石流大规模暴发而造成灾害。根据对潘家沟泥石流的调查,基本明确了防治的基本思想,即形成区物源区(上游)主要以稳土为主,主要采用增加植被覆盖率等生物工程;在流通区上、中游及泥石流堆积区主要以 “拦、挡、排”结合。(6)通过对潘家沟形成区固体松散物质储量的调查和地形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一: 1座格栅谷坊+2座谷坊+导流槽;方案二;1座重力拦挡坝+导流槽。(7)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

6、划图(GB18306-2001)2008年1号修改单,青川县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特征周期0.40s,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二.勘查工作中内部质量控制情况:内部质量控制:1.勘查实行项目班组二级管理,项目成立质量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为质量第一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全面质量具有否决权,各班组设质量管理员,负责各工序的质量管理及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2. 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范、行业标准和施工操作细则、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工程、探井及探槽等主要工程都要严把质量关,坚持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转入下道工序的规定。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工序的成果进行评定,通过工序的质量监控。3. 建立完

7、善的质量反馈系统,保证勘查报告质量。项目设立质量信息中心,负责对质量信息的归纳汇总并作分析处理。4. 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不断强化项目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严格执行质量评定,质量奖惩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管理规则,对项目各单项工程都要进行质量评定与验收。三.勘查文件变更情况及其对原设计的影响:1、开挖情况与勘查情况整体基本吻合,局部地段有异常地质情况:拦挡坝坝基埋深范围内局部地段有软弱土。2.建议加深基础埋深或采取地基处理。3.施工周期较长(2014年4月开始施工拦挡坝),局部地段与勘查时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变形,特别是坝体的迎水面地形变形较大,建议拦挡坝根据地形

8、作相应的调整。确保拦挡坝的稳定及其有效库容。四.勘查成果能否满足设计、施工单位需要的评价:灾害点的勘查主要以地面调查为主,调查整个流域的水文、降雨、物源特征,沿坡面调查至坡顶分水岭,对可能布置防治工程的区域进行了重点勘查,测量了1:500地形图和1:200、1:1000工程地质剖面,查明了灾害的形成、危害特征。灾害点主要危害为泥石流危害,威胁沟口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作手段选择和工作精度与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1、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是按照规范及实际情况实施,勘查完成的工作量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2、通过勘查,基本查明了灾害体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及类型、及规模特征,提供了设计需要的参数,野外收集

9、的各项原始资料齐全,记录清楚,原始资料进行了自检、互检及专检,原始资料真实可靠,能够满足成果报告的编制要求;3、对灾害点的危害性评价及防治方案建议合理;4、施工期间,针对开挖情况进行验槽,针对异常地质情况提出了处理建议。4、勘查工作及勘查报告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达到了勘查目的。勘查成果能够满足设计、施工单位需要的评价。五.签章 项 目 负 责 人 签 字: 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 位 公 章: 2017 年 3 月 1 日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设计总结报告工程名称 青川县潘家沟泥石流设计单位名称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单位法定代表人 谢杨单位总工程师 李耀家 设计技术

10、负责人 邓 安 编写日期2017 年 3 月 1 日一. 工程安全设计指标与设计标准符合强制性标准情况:工程安全设计指标根据滑坡防治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进行设计,青川县关庄镇庙底下滑坡灾害治理工程安全等级为级。设计依据的标准(1) 青川县潘家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勘查报告(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0.9)(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0239-2006)(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6) 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

11、水计算手册(1984)(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93)(9)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10) 青川县潘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及外审意见(2010.8)(11) 滑坡防治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2)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防治方案设计:针对灾害体的危害特征,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治理:根据对泥石流沟进行的调查分析,潘家沟泥石流施工图设计采用如下措施进行防治:泥石流防治工程总体布局遵循“稳、拦、排”

12、,以拦排结合的思路,将大部分大颗粒的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拦挡在泥石流沟的中上游,尽量减少进入泥石流沟下游的固体松散物质,尽量使进入下游的松散固体物质快速排走。具体措施:3座拦挡坝+1座潜坝防护堤排导槽 在物源区设置1#重力式拦挡坝,库库容3000m3,减少物源向下游流动;流通区中上洲设置2#、3#两座重力式拦挡坝,库容分别为16000m3、12000m3,对松散的堆积物起到固坡压脚作用,同时可以拦档上游的松散物;在堆积区修建导流槽,将剩余的泥石流直接引导至赵家河,以有效控制泥石流的活动频率和强度,消除泥石流对村民的危害。于岸边修筑防护堤,防止泥石流漫过沟对居民冲击。同时,在排导槽入口附近设置一座

13、潜坝(4#坝),一可减小泥石流的流速、冲击力,二可增加堆积区的坡降,有利于泥石流的排泄。拦挡坝设计参数坝体名称位置坝顶高程(m)有效坝高(m)坝顶轴线长(m)顶宽(m)1#拦挡坝形成区下部沟口105753932#拦挡坝流通区中上部98455933#拦挡坝流通区中部97255034#坝堆积区944.52301.0二.设计及设计变更过程中内部质量控制情况:1.设计实行项目管理,项目成立质量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为质量第一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全面质量具有否决权,负责各工序的质量管理及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2. 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范、行业标准,严把质量关,坚持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转入下道工

14、序的规定。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工序的成果进行评定,通过工序的质量监控。3. 建立完善的质量反馈系统,保证勘查报告质量。项目设立质量信息中心,负责对质量信息的归纳汇总并作分析处理。4. 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不断强化项目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严格执行质量评定,质量奖惩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管理规则,对项目各单项工程都要进行质量评定与验收。5.采用策划会形式产生设计方案,采用内部评审方式控制设计产品质量。三.设计变更情况及其对原设计功能和安全的影响:根据施工验槽情况,2014年4月26日出具了技术联系单,对局部地段进行了调整:1. 拦石坝的坝顶标高不变,坝基础要座落于稳定地层(原土),坝基软弱时可采用换填C15(或C20)砼进行换填至坝底标高。2. 拦石坝的混凝土标号由C15调整为C20。3. 实施“信息化施工”方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编录,有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设计单位,以便调整优化。4. 拦石坝背水侧坝底增设护坦,防止流水冲刷坝基,护坦要座落于稳定地层。护坦标号与坝体一致,护坦厚0.5m,纵向(流水向)长10m,横向宽至侧沟岸坡。护坦施工完成后,在其泄水口冲刷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