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6001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实施方案9060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本要素和途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组织机构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主要成员:课题研究单位:实验研究主题: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和途径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从价值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集中表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是国民素质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是青少年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培育

2、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研究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紧迫而现实的课题。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订与验证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探讨符合实际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 3、形成适合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系列活动与教育反思。 4、有效提高学科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水平,提升学生道德品质。4、 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落实课程标准,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发掘学科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策略。2、学科教育

3、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与规律。3、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渗透于学科教学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地补充,变班主任单一的管理教育为全员育人,使得学校的德育全面化和立体化。通过这样的渗透与分化结合,德育的阵地扩大了,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紧密了,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德育说教通过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之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占领德育高地,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受教育者心中,才能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关于在学科教育中,社会

4、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主要有以下途径: 1、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教育的最终目标,德为才本,立德为先。“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引导和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把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的成长所需有机融合,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情感中价值选择的困惑与迷茫,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增强他们接受、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驱力。2、在各个学科中开发隐性德育资源,同时落实综合实践性课程,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5、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显性教育其教育形式是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隐性教育是一种通过间接性、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教育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仅仅依靠显性教育难以实现培育目标。隐性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影响学生,达到教育无痕,这是教育理想境界。充分开发各学科隐性教育资源,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完善学科的课程功能,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的人格因素,加大实践活动中的亲历性接受、开发校园文化熏陶等隐性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过程的自然化和情境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我校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祭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承

6、优秀传统文化。从2014年开始,我校坚持一周“一古诗,一名言”,旨在提升学生文化祭奠,落实德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学科教育中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把握学科渗透的规律。小学学科教学是指现阶段小学教育中所有学科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品德、综合实践、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学科,不同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准确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规律和能力提高规律,并且发掘知识层面之上的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寻找学科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契机,因势利导,在知识输送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渗透。 总之,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分解渗

7、透到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增加德育的形式,丰富德育的内容,扩大德育的阵地,不同学科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德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六、课题研究程序和步骤 1. 理论学习、资料搜集与整理阶段:首先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研究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阶段性特征,加强价值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主要搜集现有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拓宽视野,理性借鉴。 2.调查研究及实践阶段:第一、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进行具体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之中探究学科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体验、归纳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第二、本阶段主要通过

8、深入课堂,和老师座谈,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等方式来总结分析不同学科的特点,分析立德树人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贯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立德树人策略与学科教学相互结合的方法和规律。 3.分析综合阶段:通过对前期搜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身份特点,综合考虑小学德育在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完成结题报告,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用来指导立德树人在学科教学中的贯彻执行。七、研究成果预期形式 1、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案例精选。 2、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初探。 3、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4、各学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性资料和图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