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212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女性预防医学1504班严慧珍U201512901说起西方文化,大多人首先想起的大概是古希腊、古罗马,那些灿烂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宗教、文艺复兴、可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比起名人大事,往往却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西方文化,比如服装。本文将粗略梳理西方女性服装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各式服装元素背后的文化隐喻。1、 古代服装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便是西方历史中古代的范畴。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

2、,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古埃及的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合体。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古代西亚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直至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则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3、中下流汇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C.3500年B.C.330年,伴随战争与民族移动、频繁地进行着王国和朝代的更替,出现了苏美尔王朝、巴比伦王朝(BC3000BC538年)、古亚述(BC3000BC605年)、古代波斯(BC2000BC330年)。古代西亚地区集中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而,其服装形态十分多样,这些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样式,使其服装文化更加丰富和复杂。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初期王朝流行羊皮裙子,而巴比伦时代多见披肩或多莱帕里,在亚述时代则是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波斯服装的最大特性是北方型的窄衣造型。在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时代的女装样

4、式较为丰富,有流苏装饰的卡吾那凯斯、披肩式的卷衣和丘尼克。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有许多影片表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化,我们往往会觉得荧幕中的女性角色着装仙气十足,十分漂亮。其实,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分时代而有所区别。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爱琴文明的服装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协调。女装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裙子及外面的围裙,裁制技术难度极高。克里特女装夸张曲线美,把亚洲风格的纹样融入其中。荷马时代也被称作几何样式时期。女性崇尚束细的腰身和夸张的臀部,直线是衣服构成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古风时代)。而在古典时期,垂褶是

5、其特点。多利安式是毛织物,爱奥尼亚式是亚麻织物。具体来说, 克里特、迈锡尼的女装有层叠式卡吾那凯斯,利比亚风格的长裙(是无袖紧身上衣与裙子的组合,领子高耸,只有袖窿没有袖子,系着粗壮的腰带,下穿向左右膨大化的裙子),象裤裙的裙子,各种罗印克罗斯和迈锡尼风格有边饰的丘尼克。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希顿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连衣裙,是最基础的衣服,希玛纯是缠裹在希顿外面的一块布,相当于外套,希腊服装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布在身上的披挂形成优美的衣褶效果,即多莱帕丽。希腊分为内衣和外衣,内衣从形态上分为四种:有袖子,衣服几乎覆盖整个身体;遮挡住胸部,裸露出四肢;裸露出四肢和胸部的一部分;其他形式。外衣分为:几

6、乎把全身缠裹起来;把大部分身体包起来,在一侧肩上固定;把上半身和一侧的肩或双肩都包起来;披挂在双肩使衣服垂下来。希顿分为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两种希顿的区别:多利亚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典雅的女性特征;多利亚式有折返的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尼亚式没有;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肩固定多处;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爱奥尼亚式侧缝必须缝合;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有袖子的构成。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统称希玛纯,希玛纯从着装效果上分为四种:包裹全身的多莱帕里、叫克拉米斯的小

7、斗篷、迪普罗依斯diplois和迪普罗依迪昂diploidion,把布裁成花瓣状,花瓣尖部有铅垂,穿时将头钻进中间的洞。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古罗马在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对于服装,罗马人注重服装

8、的象征意义,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有制服的作用。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确在服装上表现阶级差别。与希腊一样,罗马时代有了纺织业的行会组织,是经营者的组织。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相当于龙袍对于封建中国的意义。具体介绍罗马的女装:斯拖拉,与希顿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穿在丘尼卡印提玛外面,衣长直达地面,甚至后下摆托地,贵妇下摆有滚边装饰;帕拉,是女服中礼仪性的衣服,是外衣,穿法与希玛纯相同,在左肩用饰针固定。公元34世纪,有了乳罩鼻祖“斯特罗菲吾姆”,及女用三角裤衩的原型“帕纽”。值得注意的是,结婚戒指是罗马人的创造。之后便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分为5

9、-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时期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印记。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从服装形态上看,中世纪复转从古罗马南方型宽衣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歌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文化。从此,西洋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进入追求三位空间的立体构成时代。(一)拜占庭时代的服装文化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新兴基督教文化,三种异

10、质文化的混合物。拜占庭染织业发达,其织物的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拜占庭时代的服装初期沿用罗马帝国末期样式,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由自然、朴素、单纯,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人们穿衣是为了包藏和掩盖身体。服饰成了“别等威显贵贱”的工具。主要衣物有:达尔玛提卡,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已纯粹是一种宗教色彩的装饰,可以随便使用

11、。公元4世纪后,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逐渐显出身体的自然形,这是从裁剪方法上使衣服合体的第一步,是向开始追求裁剪技法的中世纪服装迈进的先兆性举动,暗示着衣服脱离了古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贝尔(Veil),贝尔就是面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帕留姆和罗鲁姆,帕留姆是女子用的帕拉在罗马末期逐渐变窄而来,只是把自左肩垂在前面的部分折叠成二三层。到拜占庭时代,帕留姆演变为表面有刺绣或宝石装饰的带状物,叫罗鲁姆。帕鲁达门托姆,是拜占庭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外衣,是一种方形大斗篷,罗马时代披在左肩,右肩固定,拜占庭时代衣长变长,方形变为梯形,胸前缝一块四边形的装饰布。佩奴拉,原来是一般庶

12、民用的,后变成象征性极强的礼仪服。丘尼卡,是从臀围线往下侧缝开衩的白色丘尼卡,从开衩处到下摆有刺绣纹样,两肩装饰着徽章样的纹样,叫塞葛门太(Segmentae片断、局部、缘饰),是拜占庭特有的装饰,是绣完纹样后剪下缝到衣服上的。另外,拜占庭贵族的衣服中最突出的是下半身的裤子,有紧身和宽松两种。(2) 欧主文化黑暗时代的服装文化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受罗马文化影响,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的形状,

13、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装文化。墨洛温王朝:常着长及膝的丘尼克,腰系皮带,男穿长及膝或踝的裤子不莱,小腿十字交叉式捆扎,女穿长丘尼克,外罩前开式长长大袖子的长袍,腰带很长,头戴面纱,脚穿黑皮鞋。加洛林王朝:丘尼克外穿达尔玛提卡,外罩长袍。昂格鲁撒克逊:男上身穿短丘尼克,下穿半截裤,外披斗篷;女穿内衣是叫“卡特尔”的贯头衣,外套叫“萨科特”的贯头穿长袍,外披斗篷。(3) 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罗马式时

14、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就像罗马式在建筑上表现,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面纱,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这个时期,是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罗马式后期,女服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显示性差的前兆,预示着明朗造型的哥特式来临。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鲜兹和布里奥都是长长的筒形丘尼克式衣服。鲜兹有窄长的紧身袖子,

15、袖口装饰刺绣和带子,领口有滚边作缘饰,衣长及地。布里奥是从达尔玛提卡演变来的这个时代特有的外衣。领口、袖口、下摆都有滚边或缘饰,衣长较鲜兹短,及膝或腿肚子,袖子有七分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袖子变化很多,是这个时期服装上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部分。布里奥着装特征是长长的腰带,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开始收腰身,只从两侧收,并非立体性构成,仍是平面的直线型裁剪,缺点是出现难看的横褶,于是在两侧开口用带子系起来,裙子部分接上三角形的布,使下摆量增大。十字军东征后,布里奥出现纵向的褶,女子外穿紧身背心一样的胴衣科尔萨基,领口滚边,背后开口,穿时用绳或细带系合。男子下半身有裤子“不莱”和袜子“肖斯”,14

16、世纪中叶,长统袜“肖斯”越来越长变成紧身长裤,不莱变成短裤。女子只穿肖斯。男子鞋出现了鞋尖很尖的样式。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状的长披风,是男女皆用的外出服。(4) 哥特式时代的服装文化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是哥特式的特征,手工业的发展、工种被细分化、纺织技术和染色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哥特式时代服装的发展。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子服是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装上半身紧身和体,下半身裙子宽大、托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这时的衣服构成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裁剪方法上的突破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三角形布,形成许多棱形空间,即“省”Dart,产生的以前没有的侧面,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形。西方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