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210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首先,什么是依法治国?简单的解释,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复杂的说的话“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够依照法律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些制度和法律,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为领导人的看法得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我国,依法治国这一主张很早就被提出了,主要是由春秋战国期间的法家思想家管仲、慎到、商鞅以及韩非等人提出的,其中韩非为法家的代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本,他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他把“法”、“术”、“势”融为一体

2、,强调必须行法整套的治国理论,规定一切都“断于法”。这些论述虽包含有法制的、执术、持势,使法、术、势三者密切结合,提出“抱法处势则治”。形成了一整套的治国理论,规定一切都“断于法”。这些论述虽包含有法制的思想,但是却和现代法治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呢?它是指依托正义的法律、传播民主精神来治理我国国政以及管理社会,进以使权力得到更加合理配置的国家的类型。目地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历经磨练后的最终和最佳抉择。依法治国是路径,是其余治国方法无法比较的最好的方案。无论目标还是路径,都离不开“法”,其最基本的精神都是法律至上,尤其是宪法的至上性,奉行法律的唯一性

3、和统一性。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情景了,其建立的背后是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备,脚下是发展的新阶段,周边是上下打量的目光。在社会的精神建设层面,法治建设则日益成为共同的核心价值;在人民生活的物质层面,法治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但是从发展阶段以及现实情况上看,这一期盼已经成为了一个痛点与焦点。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年,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一批大贪小蛀们落马,人民群众也是拍手较好。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这些害虫们在不断地吞噬着人民群众的血汗财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都有权力得染指;在有资源的地方

4、,都有权力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放肆贪污,肆无忌惮。因此,我们要通过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大众的胜利果实落到人民自己的手里。依法治国是一项治国的策略方针,而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一个法治的国家,就是一项治国的战略目标。它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概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模式和政治法律制度类型,应具有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依据人类的共同的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能够将它概括为以下几项首先,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出来后,在尚未修正之前,任何组织特别是任何人都必

5、须真正要遵守的。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和法律能够在全社会面前得到一个全方位的贯彻落实,使得各行各业、全体公民都能够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邓小平同志不断地强调“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施行,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页必须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必须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尤其是宪法的特权的行为。所以依法治国,其实就是依据宪法治理国家。其次,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完备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当前,我国必需要解放固有的思维方式,转变落后守旧的观念,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正因为如此,才要建立一个结构严谨、门类齐全、内部和

6、谐、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一个国家,治国必须有法,立法,守法,所以有法可依就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再次,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和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我国得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机关中,权力最大,机构最多,影响最广,涉及面最宽的机关。所以说,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对比,比较容易违法。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都需要行政机关执行。可是人是主观的,由于人的个体素质的差异,管理上的漏洞还有传统习惯上的不同影响,让我国法律法规随时遭遇着挑战,在现阶段违法犯罪的情况也不断地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应对手段,那么依法治国就很难进行。列宁在论述国家法律的制定,要想让他得到有效的实行的话,那么必须做到:“一

7、是对法律的执行加以监督,二是对不执行法律的加以惩办”。 列宁全集第三卷第页而国家的行政司法机关就肩负着这种保障职责,江泽民同志在年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因此必需要使得行政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保护合法,制裁违法,打击犯罪,规范人们的行为,不仅如此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威望,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促进依法治国的稳定有序的实施。所以,依法行政以及建设廉政高效的政府,则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没有一支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水平超强的队伍,那么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这要求我们通过进一步健全行政法律

8、,建立和强化表里监督机制,并采取教育的、行政的各种手段逐渐去实现。然后,完善监督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就必须完善监督机制,树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准绳。另一方面,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依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建立与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任务。最后,深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据此,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有必要意义。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的法制建设,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依法治国的道路选择。一个国家走向法治之

9、路要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开展的情况、历史的传统等相符合。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人云亦云,已经行不通,还会引起更大问题。因而关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我们要使依法治国制度,成为我们的国体与政体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有力保证。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是最低准则,所以坚决不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第二,确定依法治国的正确选择。在现在的中国,依法治国有着最基本的价值谋求,这就必须要坚决不动摇的维护宪法以及法律的权威,要坚决的依法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国家的安全以及稳定。如果说,宪法法失去了其权威性,依

10、法治国就失去了前提;如果没有人民权益的切实维护,那么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意义;无法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不能维护国家得安全以及稳定,那么这样的话,依法治国也就成了摆设。这“四个维护”是贯穿在整个四中全会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布局里的,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依法治国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想法提供坚固有力的法治保证。第三,解决依法治国的当前之急。现在中国的法制建设,早已经不是一片白沙,如何才能在已经存在的法治治国的基础之上,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甚至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便成为了现在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这就必需要在实现科学立法、严峻执

11、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第四,勾勒依法治国的实施方略有了科学的规划之后,还要有一个能够实现其规划的科学路线图。不仅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而且要坚持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有机统一建设。因此,我国只有通过从严治党、加强反腐,等方式,才能更好的履行依法执政;只有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建设法治政府。如果没有法治的大环境,那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这些政策也是很难运行的;如果没有依法执政以及依法行政的真正实施,那么,依法治国也没有了实践基础。由此看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不仅需要法治国家“先立其大”,并且法治国家也会通过一个依法办公的政府、一个遵守

12、法律的社会的情形来展示其国家的品格、国家的追求。这样使得国家依法治国共同推进、使得一体建设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各自为战、单兵突进的话,则会劳而无功。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公民的努力,要让法律知识普及开来,而现在,我国的法学不仅要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不足,还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能够体现这一理论的基本路线;其次,还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变落后的观念;要注意世界法学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以及借鉴历史上、别的国家的经验,不断吸取人类积累的、精华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法治国不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宏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是我们的目标,更是人类探索发现的过程。它需要几代、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社会上,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甚至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