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177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军事概况 一、 时代背景 西周末年,国势日下,奴隶制度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蜕国人暴动,奴隶大量逃亡“诸侯多畔(叛)王命”(史记鲁世家)。至周幽王(宫涅)时,政治更加昏暗,终于于周幽王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一十小诸侯国)和西夷犬戎(族),进攻宗周镐京,幽王仓皇逋逃,被犬戎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44年),这一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公元前722一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

2、又称为春秋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兼并战争,翦弱灭小,列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公元前403年,晋国世卿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分晋”列为诸侯战国形势已经确立(由公元前476年至前221)年,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封建制在各诸侯国普遍确立并日趋统一的时胡它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大发展的阶段,也是古代军事大发展的时期综观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大体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会制度大变革这一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并且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发展奴隶制经历了西周盛世,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衰落,领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奴隶制转化

3、为封建制 第二,生产力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铁,铁的使用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加上牛耕的推广,施肥人工灌概等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当时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占重要地位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它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而,奴隶制的那种“千耦其耘”和“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和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的要求,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有了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可能这一时期,从田制、赋税、剥削方式、生产方式到社会的阶级结构等都发生了历史大转变新兴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腐朽的奴隶制度,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冶铁业的发达,包括炼铁、炼钢和铸造、锻造等战国时期各国都兴建了冶铁手工业中心,如

4、赵国的邯郸(今河北邯郸),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韩国的棠溪(今河南西平县西北)等,都是著名的冶铁手工业中心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第三,国家逐渐统一春秋时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桎梏,广大奴隶迫切要求从奴隶制的枷锁中摆脱出来,奴隶的反抗、起义和奴隶战争不断发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从根本上动摇了奴隶主的统治在这种形势下,代表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乘势向奴隶主阶级展开了夺权斗争这种斗争从西周末年一直持续到春秋末际经过反复较量,终于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内普遍确立了封建制而后,社会主要矛盾就由反抗奴隶制而转向封建制的统一据古文献记载,夏禹的时候是万国,商的时候

5、是三干国,西周时是一千二百国,到春秋时就剩下一百六十多国了,到了战国,主要的只剩下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最后以秦统一六国而告结束 第四,经济出现空前繁荣随着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的出现,生产管理、经营上有了很大发展工具改进、耕作效率提高兴修水利、修堤开渠,使农业产量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除冶铁业外,纺织业、煮盐业、木工业、漆器业、陶器业都有很大进步商业也发达起来打破了过去“小国寡民”的封闭状态,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较大的不下数十个这些城市成为当时商品交换的中心地如齐国临淄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万户的城市象周的洛邑(今洛阳)、魏的大梁(今河南开封)、韩的阳翟(今河南禹县)、赵的邯郸、

6、宋的陶(今山东定陶)、卫的濮阳(今河由濮阳)、楚的郢(今湖北江陵),燕的蓟(今北京东北),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第五。思想文化“百家争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此时,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局面,文化教育普及于民间,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游说之士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都争着招贤养士在社会大变革中,摆在人们面前的是怎样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法制来适应新的社会的要求;怎样结束列国的纷争,谋取统一的局面政治界、学术界,军事界都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寻求各种解答方案,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蓝图,所以,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军事家、外交家

7、、科学家,象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管子、晏子、孙子、孙膑、吴起、尉缭,田穰苴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人。他们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二、 军事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飞速的发展 (一)战争四起的形式多样 进入春秋之后,各种战争不断发生,最为突出的是大国争霸战争诸侯之间“强凌弱,众暴寡”,“灭弱吞小”(左传纪事本未)蔚然成风。首创霸业的是齐桓公(小白)齐是东方大国(山东北部一带),濒临苍悔,富蚕桑渔盐之利公元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主张“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国语齐语),改革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实行军政合

8、一制度,达到“率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国语齐语),寓兵于农,使百姓通于军事,建设一支“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莫之敢圉(御)”(管子小匡)的军队;在经济上,实行新的税收政策,根据土地好坏不同,按等级收税冲破了井田制的限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现实,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这时,齐连续灭掉了毗邻的谭、遂等小国,大大拓宽了疆域。以后又联合北燕打败了北戎,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在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以齐、鲁、宋、郑、陈、卫、许、曹各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今河南郾城东)楚成王见齐势色猛,一面亲率大军相迎,同时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订立盟约,齐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之后,齐

9、桓公几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葵丘(今河南兰考)之会,周天子也派人参加,并赐于犒赏,齐桓公志得意满,霸业达到顶峰不久,齐桓公沉疴,数日而死,之后内部发生争位斗争,齐国的霸业随之跌落 齐霸刚歇,宋襄公不自量力,试图接替齐桓公的霸业,于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率兵伐郑,与楚的救兵遭遇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被楚军击败,宋襄公含恨归天之后,楚国跃跃欲试,势力向中原发展,并为保持其在中原取得的优势地位,联合陈、蔡出兵伐宋此时已经崛起的晋国,也同时联合宋、齐、秦等国,讨伐楚的与国曹,卫,迫使楚国敦兵北上,于是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今山东鄄械临濮集)之战此战,晋文公

10、巧妙地避开楚军的锋芒采取诱敌击弱,包围侧击等战术,一举击败楚军战后,晋文公号令诸侯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会盟,周天子也被召来与会,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中原霸业正炽,西垂霸心滋生地处关中的秦国日渐强大起来,至秦穆公时,国势更盛,因此,秦国于公元前627年(周襄王二十五年),乘晋文公丧殂,企图践足中原,先是派兵偷袭郑国(一因郑为晋与国,二因郑为进抵中原要冲),不料郑有备,出兵拦击,全歼秦军以后,秦又几次东向,皆被晋军所遏秦穆公不得已另僻蹊径向西发展“益国二十,开地千里,遵霸西戎(史记秦本纪) 秦僻处西戎,齐局处海滨,长期争霸中原的主要是晋楚二个大国,宋、郑二国夹于其间,所以宋郑成为晋

11、楚争夺的焦点公元前597年(周定王十年)楚伐郑,晋兵得救,会战于邲(令河南故阳东北)结果,晋军大败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以后,楚庄王一时做了中原盟主如此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至春秋中叶以后,双方胜负未分,暂时出现大国争霸“暂停”的局面 中原争霸烽烟方熄,南方吴越又燃起争霸战火吴王阖闾执政时。在楚亡臣伍子胥辅佐下,实行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建造城郭,设置守备,充实仓廪,整治军队,此时大军事家孙武也因伍子胥的荐举,来到吴国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大举伐楚,五战五捷,袭入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昭王仓皇逃走,这次战争对楚是一场空前的浩劫以后,吴国内发生争权斗争,越国趁机攻入吴都,吴兵败到

12、了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吴国又兴师伐越,越王勾践大遭重创乞和称臣,吴王夫差又乘胜北进中原,先后两次击败齐国之后,大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争做盟主不料,越王勾践在卑身事吴的时候,已定下灭吴决心,他任用著名政治家范蠡、文种,积极发展生产,充盈府库,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乘夫差黄池会盟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击吴一路由海道入淮河,切断吴军归路,一路从陆路北上,直捣吴都姑苏,当夫差闻讯后,急速撤军,但为时已晚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越灭吴、夫差自杀,勾践灭吴后,又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山东滕县),一时号称霸主但吴越霸业已接近尾声,春秋时代已临结束。 除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以外

13、,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争夺政权的战争也掀起轩然大波 春秋时期虽然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的矛盾也接踵而至有矛盾就有战争,春秋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各国,并且从单纯的逃亡逐渐发展为有组织的武装起义据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44年(鲁僖公十六年,周襄王八年)齐国筑城奴隶暴动开始,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各国奴隶起义战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公元前641年(周襄王十一年),大规摸奴隶起义,曾导致粱国灭亡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郑国奴隶起义军,据守萑(音环)苻之泽(今河南中牟),常年坚持战斗,严重威胁了郑国奴隶主

14、统治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周敬王十四年),吴军攻陷楚都郢,楚昭王逃到云梦泽,遭到云梦起义武装的袭击,楚昭王险些丧命起义战争的风暴使奴隶主阶级惊恐万状,不时发出“惟命不于常”(左传鲁僖公二十三年)的哀叹 春秋时期,伴随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在各国奴隶主贵族身边崛起了批虎视眈眈的新兴地主。他们依靠新型生产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与各国国君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顽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权势的斗争新兴地主阶级尽管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革命阶级,但是,毕竟势弱所以,他们便拉拢和利用奴隶,从奴隶中寻找和扩大军事力量,以期巩固和发屉自己获得的新利益如公元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晋国新兴势力联合起

15、来,打败了旧贵族栾氏,以后栾氏又搜罗残兵败将,向新兴势力发起反攻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铁(今河南濮阳北)之战中,新兴势力规定奴隶立了军功也可以获得人身自由这样奴隶和平民为了改善其政治地位,纷纷挤进了军队,而且愿意为其战争卖力新兴地主阶级就是利用这支武装同奴隶主阶级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周灵王二十二年),晋国新兴地主阶级再次向旧贵族发起进攻,一举夺得政权;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周敬王二十一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齐国田氏(新兴地主阶级)三战三捷,彻底扫荡了腐朽的旧势力;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周敬王三十一年),楚国白公胜厉剑而起,劫王夺宫,战火燃及江、汉、中原黄河中、下游宋、卫、陈、蔡等国奴隶主贵族闻风丧胆,惊恐哀鸣,奴隶制国家已是穷途末日大批奴隶、平民参战,成为主力军,新兴地主阶级凭借奴隶和平民的支持取得了最后胜利,新型的封建制度在战争烽火中诞生了 春秋时朗战争的频繁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据记载,在243年之中,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朝聘盟会(也属军事行动)450次。 进入战国时期,“七雄”先后经过了封建的社会改革,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们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广辟土地、著(籍)税伪(勋)材(财)”(墨子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