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1550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摘要: 科学完善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与高校科研实力的有效提升有一定关联。针对我国高校现行的考评体系存在导向偏颇、主体失范、标准不适、方法单一、机制不全等问题,相应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从几方面着手,包括:确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评价导向,遴选公正权威的评价主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用多维综合的评价方法和健全公开透明的评价机制。关键词:高校 科研 绩效评价建立健全科学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考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巫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完善。徐国兴,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和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2006(9):50-52.曾练武,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3):107-109.韩明,高校教师评价中的绩效管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3-135. 一、我国高校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缺乏完整、科学的绩效管理框架和相对应的有效实施工具。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地系统了解,或缺乏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工具,使得一些高校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推行,有些虽然实行绩效管理,也往往把绩效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绩效考核上,而忽视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有的甚至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从

3、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看,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绩效考评,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1、评价导向偏颇绩效评价是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作用。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存在重“物”考核轻“人”发展,重短期评价轻长远评价, 重共性评价轻个性评价的倾向。导向的偏颇导致了高校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良性发展的轨道,使部分学术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避难就易, 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重包装轻创新等倾向,从而助长了科研上的急功近利, 这不利于高校科研队伍创新水平的提高。2、评价主体不规范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主体多元,从层次来看,有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有省市级、国家级相关部门。虽然评价主体多元,但对

4、评价主体素质和品格的要求却是统一的,即不仅要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还应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考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评价主体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 如人情评价、关系评价、权力评价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专家与被评人“里应外合”事后分课题要好处的评价歪风不时出现。评审专家信誉制度尚未建立,有个别学术信誉受到质疑的“专家”还频繁出现在一些评审和鉴定活动中。评价主体不规范直接影响了科研绩效评价活动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评价方法单一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大约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等四个阶段。尽管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等评价方法在特定发展时期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起

5、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这些评价方法的弊端日益显现, 如政治、人情等因素的干扰, 缺乏公正科学的标准等。虽然目前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得到了国内科研产出评价部门的认同和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着忽视差别、简单套用和视国际计量评价为唯一方法的倾向。4、评价机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些科研绩效评价活动不够公开透明,部分评审、评价活动暗箱操作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评审专家回避制度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对于“非共识”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遴选和评价机制,不利于一些创新性科研项目的立项。一些有潜力的青年学者由于资历不老、职称不高等原因被挡在

6、课题资助的门外。另外,评价结果通常只有合格或成功与否的信息,没有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给出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巫待建立和完善。王光彦,李元元,邱学青,李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46-49.刘兵,陈晓洁,林舜旺,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92-94.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绩效考核指标产生方法缺乏科学性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绩效指标的建立往往没有对现有组织的战略进行分解,指标来源不是基于战略,或与战略的相关性低,使得战略的执行不力,导致目标的实现

7、困难。现有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存在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受到最多批评的是评价指标不科学、不全面,争论最多的也是评价指标。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的评价理念和绩效管理不完善,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指标管理体系。一些高校自行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随意性强,将师德、敬业精神等在内的许多难以量化指标统统抛除在外;也有些高校为了便于操作,将所有指标都简单量化到考核系统中,缺乏科学性,在导向上很难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但不论怎样设计量化指标体系,一般只注重对教师劳动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不重视对教师劳动的开始准备及过程的评价。 2、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缺乏科学性不合理

8、的评价体系就可能导致绩效管理的导向出现偏差和畸形,如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的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源还是由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形成的绩效指标体系的运用方法不恰当,指标体系没有与战略相匹配,指标的权重选择不科学,不能正确反映战略目标。3、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弊端 国内众多高校无论是研究型、教学型还是研究教学并重型,都存在较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取向。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考虑到学科的因素,基础教学的教师师生比例低,教学任务相对专业教师比较重,教师只能保证教学课时的同时,再去科研上下功夫,在双重压力之下,教学质量则很难得到保证。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任

9、务仍然是培养人才。然而,由于目前高校间的评比、排名,都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SCI文章的多少为主要依据。不少高校为了追求名次,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上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在评价教师业绩的时候,发表了多少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完成了多少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往往成为了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至于一位老师在教学改革或课程设置上花了多少精力,或一名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投入了多少心血,却往往少有人过问。 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完善高校绩效评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确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评价导向导向引导行为, 正确的评价导向有利于高校学术人员形成正确的科研观,促进高校科研事

10、业的健康发展。改进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首先必须改革重物轻人, 重管理轻发展的倾向,确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评价导向。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尊重学术人员、促进学术人员的发展作为科研绩效评价活动的出发点, 不单纯以物评人, 改变重科研成果考核轻科研人员发展的倾向。创新为魂就是高校要注重科研产出的质量, 在兼顾研究差异的前提下, 在科研产出评价中突出创新水平的考量。高校应当正确运用评价导向, 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科研队伍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推动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2、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评价的标准应有所区别。战略性基础研究应当强调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发展目标导向的

11、有机结合,以科学技术前沿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质性贡献以及优秀人才培养为主要评价标准。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强调科学发展目标导向, “主要以新发现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原始创新性成果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评价标准。应用研究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 以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标准、专有技术等)的产出、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要素为主要评价标准。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针对不同的评审对象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探索制定更加灵活的评价标准, 为优秀拔尖人才创设宽松优越的学术环

12、境, 不能以每年发表论文或者出版专著的多少论成败。王楚鸿,欧宗标论以人为中心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4):119-1213、 采用多维综合的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用一种范式来一统天下已被证明是不可取的、不可行的。以科研产出评价为例, 随着评价实践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科研产出评价标准正在不断修正之中。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科学论文是科学技术产出的一种忠实记录,刊物的影响因子,在宏观上用于判断科学技术产出的总体情况是有意义的,但不宜作为具体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标准。要正确看待SCI、EI等数据库在科学技术评价中的

13、作用。SCI、EI等收录论文数量只是科学技术评价中的定量指标之一,反对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做法, 要提倡科学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 强调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区别对待,避免绝对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分类评价是评价方法多维综合化的重要内涵。多维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分类评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传统学科和现代学科在学术评价方面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学术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其在理论上是否有创新;对于应用研究成果, 学术评价更多关注的是研究成果能否进行转化, 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健全公开透明的评价机制公正、公

14、开、透明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当前各种评价、评审中的问题的解决。高校要创新评价机制, 严格评审程序, 完善游戏规则。在建立健全评价专家资格审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内外专家库的建立与共享,在评价工作中,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专家组定期轮换制度。积极推进国际同行评议,尤其对国家重要研究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评价要邀请国外专家参与。重大项目的评审应采取记名投票方式,向社会公开评价专家名单, 增强专家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评价意见的反馈机制和评价申诉制度。公平对待“新面孔”和“非共识”项目。对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项目应当提供机会, 并采取鼓励措施, 在产出评价上探讨建立阶段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制度, 防止

15、以最终成败论英雄。 四、科研评价机制方面的研究 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教育部委托高校研究机构评估方案课题组在1988年设计完成的。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研究方向和任务、研究成果与人才培养、研究队伍和条件,一共有二十五个指标。并且各相应指标的权重和分值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而且所有的指标都采用人均数和比例数两种方式描述。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此后,我国的学者进一步在科研绩效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上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工作,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整体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科研评价的目的也由早期的只追求量不注重质,改变为追求科研潜力的

16、挖掘和科研产出效率的提高。在评价内容上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大学刘仁义等人。他们根据科技活动的过程,分析了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科研绩效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以及确定权重的方法。提出了四大类科研绩效评价的源生指标、追加指标、派生指标及支撑指标,建立了一套教师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高校教师个人科技绩效评价的模型。河北科技大学胡金秀教授等通过对纵向科研立项、科研经费、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论文、著作等内容进行分析量化,提出了一套量化考核的方法。刘明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6(3)10-13.在评价方法上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武汉理工大学王攀等的观点。他们认为应建立一个由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科研评价组织来进行评价或依托专门的无利害关系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