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a差示分析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889625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dna差示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cdna差示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cdna差示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cdna差示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cdna差示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dna差示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na差示分析法(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生物学,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迟彦,2,SNP概述,单核苷酸多态性 (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 基因组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3,单体型(Haplotype): 位于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的一组相关联的SNP等位位点被称作单倍型。 相邻SNPs的等位位点倾向于以一个整体信息传递给后代。,4,SNP分类,基因编码区SNP(cSNP) 同义cSNP 非同义cSNP 基因调控区SNP (pSNP) 基因间随机非编码区(rSNP),5,同义cSNP,SNP所导致的编码序列改变并不影响其所翻译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碱基和未突变碱

2、基的含义相同。,6,非同义cSNP,碱基序列的改变可以使其为蓝本翻译的蛋白质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7,SNP检测技术,基因芯片 Taqman 技术 分析信标 焦磷酸测序,8,Taqman 技术原理,探针设计上,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换 (FRET)技术,探针5和3端分别用特殊的染料标记,称为供体-受体染料对或引爆-猝灭 染料对。 正常情况下,由于探针5端荧光基团和3端猝灭基团紧邻在一起,供体所发荧光由于其光谱在空间上接近受体染料而被猝灭,只有当两者分离时才能检测到供体所发出的荧光。,9,10,Taqman 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Taq酶的5核酸外切酶活性,在这个PCR反应中除

3、了两个传统的PCR引物P1 、P2 外,还有第三个引物P3 即等位特异性Taqman探针,含有待检测的SNP位点,特异结合在P1结合位点的下游。P3探针的5端和3端分别标有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因P3的3端被猝灭基团封阻而不能以自身为引物进行扩增。,11,Taqman 技术,在PCR反应中, Taq酶以P1为引物合成新的DNA链,随着反应的进行Taq酶接触到P3并激发其53外切酶活性,使P3 从5端开始降解,最后DNA链得以延伸而P3探针上的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由于不再在一个分子上了,荧光基团释放荧光信号。,12,分子信标技术,分子信标由称为“茎”(stem)和“环”(loop) 的两部分构成,茎

4、部分是由寡核苷酸探针两端互补的序列形成的,又可称之为手臂,环则是探针的中间部分,其序列和待扩增的目的片段互补并含有要检测的SNP 位点。,13,分子信标技术,在手臂的两个末端分别通过共价的方式结合上一个荧光分子和一个荧光猝灭基团,这样当分子信标游离在溶液时,它以发卡结构存在,荧光分子与猝灭基团在空间距离上挨在一起,十分接近,荧光分子被猝灭,此时溶液无荧光信号。,14,相反当分子信标和其完全互补的目的片段杂交时,其发卡结构被拉开而使荧光分子和荧光猝灭基团在空间上分开从而发射出荧光,其信号可提高900倍。,15,16,焦磷酸测序法,核心: 由四种酶催化的同一反应体系中的酶级联反应 四种酶分别为:

5、DNA 聚合酶(DNA poly merase) ATP 硫酸化酶(ATP sulfurylase) 荧光素酶(luciferase) 双磷酸酶(apyrase) 反应底物 5- 磷酰硫酸(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 ,APS) 、荧光素(luciferin) ,17,具体原理,在每一轮测序反应中,只加入一种dNTP,若该dNTP与模板配对,聚合酶就可以将其掺入到引物链中并释放出等摩尔数的焦磷酸基团(PPi)。PPi可最终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并由PyrogramTM转化为一个峰值。每个峰值的高度与反应中掺入的核苷酸数目成正比。然后加入下一种dNTP,继续DNA链的合成。

6、,18,氧化型荧光素,19,第1步: 1个特异性的测序引物和单链DNA模板结合,然后加入酶混合物(包括DNA Polymerase、ATP Sulfurylase、Luciferase和Apyrase)和底物混合物(包括APS和Luciferin)。,20,第2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种dNTP,如果它刚好能和DNA模板的下一个碱基配对,则会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添加到测序引物的3末端,同时释放出一个分子的焦磷酸(PPi)。,21,第3步:在ATP硫酸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的PPi可以和APS结合形成ATP;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生成的ATP又可以和荧光素结合形成氧化荧光素,同时产生可见光。通过C

7、CD光学系统即可获得一个特异的检测峰,峰值的高低则和相匹配的碱基数成正比。,22,第4步: 反应体系中剩余的dNTP和残留的少量ATP在Apyrase的作用下发生降解。,23,第5步: 加入另一种dNTP,使第24步反应重复进行,根据获得的峰值图即可读取准确的DNA序列信息。,24,25,SNP应用,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 SNP与疾病易感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指导用药与药物设计,26,27,cDNA差示分析法克隆基因-RDA,代表性差异分析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RDA,28,RDA,RDA法充分发挥了PCR以指数形式扩增双链DNA模板,而以线

8、性形式扩增单链模板的特性,通过降低cDNA群体复杂性和更换cDNA两端接头等方法,特异扩增了目的基因片段。,29,RDA,因为试验对象(Tester)和供试探针(Driver)在接受差示分析前均经一个4碱基切割酶处理,形成平均长度256bp的代表群(representation),保证绝大部分遗传信息能被扩增。 每次T减D反应中两者物质的量比就要求达到1:100或更高,经过2-3次重复,T群体非特异性序列几乎没有偶然逃脱的可能性。,30,31,Gateway大规模克隆技术,32,33,34,35,图位克隆,一、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将目的基因定位到某个染色体的特定位点,并在其两侧确定紧密连锁的R

9、FLP或RAPD分子标记。 二、通过对许多不同的生态型及大量限制性内切酶和杂交探针的分析,找出与目的基因距离最近的RFLP标记。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将位于这两个标记之间的基因片段克隆并分离出来。 三、根据基因功能互作原理鉴定目的基因。,36,37,双向电泳,等电聚焦 等电点 SDS-聚丙烯酰胺 分子质量,38,等电聚焦,蛋白质在含有载体两性电解质形成的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中电泳。蛋白质分子在偏离其等电点的pH条件下带有电荷,因此可以在电场中移动;当蛋白质迁移至其等电点位置时,其净电荷数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据此将蛋白质分离。,39,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质谱仪

10、 MALDI-TOF 电喷雾质谱ESI-MS,40,从2D胶中分离得到的或其他来源的蛋白质酶解成小肽后与基质混合,将样品混合物点到金属靶表面上并使之干燥结晶,然后用激光轰击,将呈离子化气体的待分析物从靶表面喷射出去。 离子化的气体中每个分子带有一个或更多的正电荷,这些气体肽段在电场中被加速后到达检测器的时间由肽段的质量和其所带电荷数的比值(m /z)决定。,41,生物质谱的一般流程,蛋白酶解成肽段 肽段分离 离子进入质谱,得到质谱图 用计算机软件将质谱图与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鉴定出蛋白。,42,43,44,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

11、ion, SAGE 是一种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够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 在转录组水平上,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的转录产物。 Long SAGE Short SAGE,45,因此,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 将这些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其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46,原位杂交技术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

12、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或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 分为RNA原为杂交和染色体原位杂交,47,RNA原位杂交,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地高辛、生物素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 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链RNA,就可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或酶促免疫反应显色,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细胞水平上做出定性定量分析。,48,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被检测的染色

13、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靶DNA与所用的核酸探针是同源互补的,二者经变性-退火-复性,即可形成靶DNA与核酸探针的杂交体。 将核酸探针的某一种核苷酸标记上报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可利用该报告分子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亲和素之间的免疫化学反应,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49,50,基因定点突变技术,重叠延伸介导的定点诱变 大引物诱变法,51,52,53,酵母单杂交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常用于研究D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特点是可识别稳定结合于DNA上的蛋白质,可在酵母细胞内研究真核生物中D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筛选DNA文库直接获得与靶序列相互作

14、用蛋白的编码基因。 此外,该体系也是分析鉴定细胞中转录调控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54,酵母单杂交系统(yeast one-hybrid system),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minimal promoter, Pmin)上游,把报告基因连接到Pmin下游。然后,将编码待检测转录因子cDNA与已知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D)融合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与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就能激活Pmin启动子,使报告基因得到表达。,55,56,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原理: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

15、、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即 DNA结合域(BD)和转录激活域(AD)。 单独地BD能与特定基因地启动区结合,但不能激活基因的转录,而由不同转录因子的BD和AD所形成的杂合蛋白却能行使激活转录的功能。,57,具体实验过程:,实验中,首先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把编码已知蛋白的DNA序列连接到带有酵母转录因子BD编码区的表达载体上。 导入酵母细胞中使之表达带有BD的杂蛋白,与报告基因上游的启动调控区相结合,准备作为“诱饵”捕获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基因产物。 此时,若将AD的DNA与待筛选的cDNA文库中不同插入片段相连接,获得“猎物”载体,转化含有“诱饵”的酵母细胞,58,一旦酵母细胞中表达的“诱饵”

16、蛋白与“猎物”载体中表达的某个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不同转录调控因子的AD和BD结构域就会被牵引靠拢,激活报告基因表达。 分离有报告基因活性的酵母细胞,得到所需要的“猎物”载体,获得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新基因,59,60,AD:Activation domain DNA-BD:Binding domain,61,62,RNAi(RNA interference, RNA)技术,利用双链小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靶基因表达,使细胞出现靶基因缺失的表型。 这些小的双链RNA称为siRNA (Small /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 。,63,发现RNA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从植物、真菌、线虫、昆虫、蛙类、鸟类、大鼠、小鼠、猴一直到人类的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细胞。又先后发现小鼠早期胚胎中和大肠杆菌中也存在干扰现象,64,siRNA在细胞内RNA解旋酶的作用下解链成正义链和反义链,继之由反义si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