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864021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游记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严肃的民族”,取经之事是为神圣,但吴承恩先生却极尽诙谐地在其创作中师人匠意,率性而为,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传奇篇章。西游记作为一部可圈可点的极具喜剧色彩的长篇小说,其人物的形象性及语言的个性化描写等方面都充满了幽默诙谐的美学情调。原著中许多情节“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从而形成了百回西游独特的幽默诙谐的艺术品位。本文试从文中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碰撞和游戏笔墨的情趣表现作为出发点,浅论几点关于上述论题的拙见,期待对百年西游研究有所增益。关键字:西游记 幽默诙谐 语言特色西游记是对中国古典主义美学模式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创新

2、。书中既包涵了各种喜剧因素又充满了童趣,极具神魔色彩,这对后世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四游记等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游记的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俗情调,细研文本,也不难看出这种浓重的世俗味。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幽默诙谐并不是简单的指其可笑性,而更侧重于文学作品本身的以一种高超的表达技巧所达到的刺世作用。本文将从书中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碰撞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对小说这一幽默诙谐的世俗情调作进一步的探讨。一著名社会学家史蒂夫戴伦曾经把人的精神层面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人本身有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不受任何东西的束缚,同时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人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必定有一定的社会属

3、性存在。(宋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用下的双面人)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体现为 “礼教”束缚下的社会性和自然人性的碰撞。而这一碰撞,在百回西游中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妖怪都是由某一动物异化而成,而当动物异化成妖时亦相应烙上了人的社会性的烙印,从而具备了人的七情六欲。因此,这些妖怪身上交织着动物属性与转化为人之后社会性的矛盾与冲突。在两者的碰撞中,形成了西游记中诸多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读者在那些碰撞中找到愉悦,同时也隐隐看到人类自身的影子,颇有一种讽刺意味。(一)猪八戒形象中动物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碰撞作者塑造猪八戒这个形象,符合其“半人半猪”的身份。在

4、八戒身上,一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对人性欲望的肯定,可以说,“猪八戒”是人性欲望的一种象征;另一方面在对猪八戒欲望的刻画的同时,也穿插着诸多人的社会性的表现。在这些穿插中作者以夸张的手法对猪八戒的动物属性进行了大肆的渲染。而对社会性的描写则采用一种旁敲侧击的技巧,点染其中,不落窠臼。原著首先不吝笔墨着意描写猪八戒的两大特点贪睡和贪吃,这显然强调了它极具喜剧意味的动物属性。一曰,猪八戒瞌睡。当睡意来临,天大的事也要丢到脑后。让他化斋,他钻到草堆里睡觉去了;让他巡山,他偷空儿来睡;甚至连打仗的时候也要去睡上一睡。在宝象国大战黄袍怪的时候,他打着打着便与沙和尚道:“沙僧,你且上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

5、(三十回)然后就一头钻到蒿草里睡觉去了,一直睡到半夜才醒。害得沙僧被妖怪捉了去。二曰,猪八戒贪吃。在取经路上对猪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是“斋”和“饭”。一路上,他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嘟嘟囔囔地发牢骚。一顿饭吃了“一石面食,五斗米饭,几桌素食”,还嚷着“斋僧不饱,不如活埋”。 (四十七回)一听到“吃”,连瞌睡都忘了。在寇员外的迎宾宴上,“你看那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一往一来,真是如流星赶月。这猪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风卷残云”。临行时,猪八戒还把那“馒头、卷子、饼儿、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的笼了两袖”。(第九十六回)他无论何时都不忘一个“吃”。在小雷音寺,弥勒佛降服了黄眉怪,孙悟空救得唐僧师徒三人。猪八

6、戒被救后,什么也没说,先哈了腰,跑到厨房找饭吃去了,而且吃了半锅。描写虽然夸张,但也恰如其分。但在对猪八戒,“猪”的本性的描写极具揶揄的同时,作者也写到了猪八戒的社会性,而且正是有了动物性与社会性的交织碰撞才让猪八戒的形象极尽诙谐。如书中第三十二回写道:那呆子只管走路,怎知道身上有人,行有七八里路,把钉钯撇下,吊转头来,望着唐僧,指手画脚的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甚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彀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

7、,就了其帐也。”那呆子一时间侥幸,搴着钯又走。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进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象我这般自在!” 在此一节中,充分显露了猪八戒的动物属性与成人后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其经历了由天神到猪妖的劫难,后被观音点化拜唐僧为师。虽然他此时的身份是唐僧的二徒弟,但却没有抹掉猪懒惰的本性好睡。作为唐僧之徒,一方面,他恪守师命不可违的传统伦理道德听从师命,巡山;另一方面,好睡,贪吃,喜欢背后说人是非。就在这种碰撞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幽默诙谐的叙述中也透露出了一点点人性悲哀。而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

8、为突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西瓜皮上摔跟斗)。(六十五回)但在曲折的取经道路上,猪八戒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甘愿为取经大业“抛头颅洒热血”。在诸多章节中,猪八戒无法超越人的社会性与所谓的物性(猪的习性)的界限。猪八戒的这一特点在大多数读者中也是存在的,这正好形成了共鸣许多读者对八戒形象是又爱又怜,并且经常发现原来自己也与猪八戒一样在本我与自我的徘徊、斗争从而完成了一个入世的人生路途。(二) 最佳搭档间的动物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碰撞悟空、八戒是一对最佳拍档,也是原著塑造最为成功的

9、一对喜剧人物。悟空(正义、豪爽)与八戒(自私、狭隘、好色又有小肠鸡肚的嫉妒心,又懒又馋的自然属性),唐僧(易信人言、不分是非)之间性格的差异,形成了小说诸多诙谐的故事,尤其是八戒与悟空的矛盾,更形成了西游记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悟空与八戒之间的碰撞,由矛盾的产生到矛盾的解决达成统一,由统一又产生新的矛盾。这样以一种反反复复的套路,推动喜剧情节的发展。“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

10、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第二十七回)这一回“悟空三打白骨精”,可谓嬉笑怒骂自然成章,幽默之意也在各人挖苦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作者借“反复叙事”的手法描写“三变”、

11、“三打”、“三责”、“三挑唆”的故事情节,并从中充分激发出这对搭档间的动物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矛盾以此增添了原文幽默诙谐的情趣。如八戒道“好行者,风发了”。此细节中八戒的市井意识得到体现,如在唐僧面前作报告,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等;而唐僧比较愚昧,易听谗言;悟空耿直而又有点自傲,颇有不懂世故之嫌。在这里的唐僧,暗指腐败的当权者,悟空,则象征了刚直不阿、不附权贵的那类人,这种人在现世是肯定受排斥的,如晋的嵇康,阮籍,唐的李杜,就连明代的海瑞也可纳入其中。嵇康,阮籍的隐居山林,被后世列入竹林七贤,李白的清高,诗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海瑞的清廉,不与严嵩(明朝的一个大贪官)为伍,轰轰烈

12、烈的来个“海瑞斗严嵩”而青史留名,却没能合的权贵。在八十一难取经故事中,作者有意地重复运用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碰撞,如和尚和妖精的对话,妖精与妖精的对话,师徒间的某些细节等都交织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的冲突,并在这些交织中取得喜剧效果,这种交织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激起读者的愉悦感。这有别于同期长篇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后者以绝大部分笔墨来描写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性的碰撞,没有过多的喜剧色彩,倒有几分忧愁。也许,相对而言,这也是西游记能在不同阶层广泛被接受的缘故吧。当然这一创作方法,对后期诸多小说的创作造成影响,如蒲松龄先生的聊斋,还有现代的仙剑奇侠传等。.作者借西游记来反讽社

13、会,但没有直接写现世的黑暗,只是用一种“含着泪的笑”手法来寄予情感。西游记小说诸多情节中带有玩世不恭的成分,其实,这是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技术,而嬉笑怒骂也是历代文人惯用的手法,为的就是既要避开官僚的干扰,又要寄托个人见解,来引发有识之士的醒悟。这些看似玩世不恭的笔调,能增加文本本身的趣味,也更能让下层老百姓所接受。二古人云:“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刘勰文心雕龙)由此可见运用语言的困难,语言艺术对创作的重要性。而吴承恩先生却能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民间语言展示小说人物的音容笑貌,揭示人物鲜明的性格,塑造独特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化语言的成功运用使得

14、西游记传承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著名文艺评论家巴赫金在谈到欧洲的诙谐文化时说:“中世纪的诙谐和中世纪的严肃性针对的对象一样,对于上层。其次,它所针对的并非个别性的和一部分,而是针对普遍性,针对一切,它仿佛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反官方的世界,自己的反官方反教会的教会,自己的反官方国家的国家。”(巴赫金全集)而西游记的幽默诙谐的语言也如巴赫金先生所言,是针对普遍性的。对压迫人、剥削人的上层建筑作了入木三分的嘲弄和讽刺,以此来惊醒后来者。(一)韵文的风趣西游记作为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无需赘言。而它在语言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吴承恩先生擅长用幽默诙谐的言谈,达到讽刺的目的,善于提炼人

15、民生活中的口语,吸收它的新鲜有力的词汇,利用它的富有变化的句法,加工成为一种优美的文字艺术.而百回西游中韵文(指有一定节奏韵律规范的体裁,主要包括诗、词、曲、赋等)的运用更是独具风格。当然古体小说中韵文的运用很普遍,在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中也频繁出现。这些小说中韵文的使用多是隐喻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就采用了大量的韵文,这些韵文是作者为作品中的人物代拟的,是刻画典型形象、预示人物结局的艺术手段.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韵文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情感化色彩,作者通过人物的诗歌创作和题咏、制谜等活动,借题发挥、伤时骂世,丰富小说情节、预示与概括人物命运.因此,这些诗词韵文对深化

16、小说的主旨,突出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和发展故事情节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但本人认为红楼梦中的韵文,过于正统,比较严肃或感伤。如写薛宝钗这一人物,红楼中出现了这样一些韵文“淡极始知花更艳”,“谁怜我为黄花病”,“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如此伤感,也难怪红楼梦被叹曰“千古哀怨”了。吴承恩先生在西游记中另辟蹊径,使用大量口语色彩浓重的韵文,这些韵文不拘一格,随意点染,极尽诙谐,引人发笑。而这是因为作者没有生硬地效法往哲先贤的小说中借韵文隐寓故事本身发展的方式。第五十三回中“自小生来手段强,乾坤万里有名扬。当时颖悟修仙道,昔日传来不老方。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学成变化无量法,宇宙长空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