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98541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项目可研报告(doc 59页) 金牌(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示范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单位: 四川省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成都市科技局 起止年限: 2012-02-01 至 2015-07-31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二一二年目 录项目概述1第一部分 企业基本情况3一、企业基本信息3二、经营情况4三、项目负责人51、负责人52、技术带头人5四、企业能力71、成果转化能力72、市场推广能力7五、近期发展计划8第二部分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技术比较优势9一、国内外技术现状9二、技术比较优势101、技术特征102、技术优势103、技术先进性10第三部分 工作基础及创新性12一、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技术成果来源及知识

2、产权情况122、技术依托单位情况123、项目成熟度13二、成果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性161、成果研究技术路线162、成果主要技术内容163、成果创新性204、创新效果20第四部分 项目主要目标及内容23一、主要目标231、产业化思路232、产业化目标23二、项目主要内容24第五部分 实施方案25一、菌种扩繁体系技术方案25二、生产建设方案301、实施地点302、建设方案303、生产原料的供应314、本项目已具备的条件和需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325、项目实施管理33三、食用菌废料处理方案34四、推广方案341、产品情况342、营销方案35第六部分 投资预算和执行计划36一、投资预算361、近期完成

3、的投资额362、计划新增投资情况36二、新增资金的筹措37三、资金使用计划381、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382、转化资金使用方向及明细38四、执行计划39五、财务分析411、产品成本分析412、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43第七部分 商业模式或推广方案45一、产品定位45二、产品获利模式45三、产品生产策略45四、市场营销计划461、市场概括462、营销计划46第八部分 经济社会效益48一、经济效益481、企业经济效益482、菇农经济效益48二、社会效益481、科学利用食用菌资源,高效转化秸秆资源482、高效利用食用菌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483、劳动力资源的高效利用494、丰富现有食用菌种类,促进人

4、民健康生活50项目概述本项目科技成果源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完成的“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创制与综合开发利用”,该成果综合研究开发水平居国际领先水平(川科鉴字2007第283号),于2007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01-02-01)。为积极推进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快食用菌优良新品种育繁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本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取得该成果的转让授权(农院土函20125号),进行“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繁育与栽培示范”的产业化,项目实施涉及如下创新技术:1、选育技术创新:独创了世界领先的食用菌“转核杂交技术”,突破了常规细胞融合育种融合子不稳定、核融合单核体难以形成子实体的世界性难题,为食

5、用菌育种开辟了新途径;2、品种创新:选育获得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 “融平1号”,“金白1号”等转核杂交新品种,有效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产量低,品质差及易退化等问题,在生产中应用,缓解了生产中品种单一、品质不佳等现状;3、实现了食用菌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多个优良性状聚合的育种突破:通过转核杂交技术的实施,将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优良性状进行聚合,突破了传统杂交方法育种亲本亲缘关系选择范围狭窄,优良性状不易聚合的局限。项目产业化开发涉及的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在中试论证期间经过当地菇农栽培,结果显示新品种不仅农艺性状优良,且出菇产量较以前主栽品种均有提高,最高达11%以上,最大化的实现了菇农的经济利益

6、,逐渐成为了广大菇农栽培的首选菌种。项目现拟新增投资2773.57万元,通过对“金白1号”(国品认菌2008042)、“川金2号”(国品认菌2008040)、“融平1号”(川审菌2003 001)、“川耳3号”(川审菌2009 02)、“黄耳10号”(川审菌2010 007)、“川芝2号”(川审菌2008 004)等转核杂交食用菌新品种的繁育与栽培示范,建立一个菌种扩繁基地,一个机械化菌袋生产基地,一个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实现食用菌新品种栽培种750万袋/年和食用菌鲜品3000吨/年的产业化规模。项目执行期内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1600万元,缴税3730.49万元,净利润1782.67万元,新增

7、就业30人。2012年0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支持成渝经济区率先发展,明确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食用菌产业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于种植业第六位,已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广大菇农提供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食用菌新菌种,带动农村发展致富,实现传统食用菌产业更新换代的目标。第一部分 企业基本情况一、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四川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企业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碧峰村注册资金:2067万元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时间:二0一0年一月二十二日图1-1:成都试验基地图1-

8、2: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试验基地 我公司为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基地,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试验基地。二、经营情况单位:万元2010年2011年净增长增长率总资产2636.083076.87440.7916.72% 净资产2190.472486.60296.1313.52% 销售额2461.874533.87207284.16% 净利润190.47296.13105.6655.47% 表1-1:经营情况 根据目前我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2011年我公司营业收入较2010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销售额增长了84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长了55个百分点,且公司负债率为10%,数据表明我公司经营情况良好

9、,且公司拥有货币资金超过1000万元,应收票据268万元,应收账款127万元,资金运作正常,资金周转率较好。三、项目负责人1、负责人胡英席,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西南交通大学金融及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经济师。1979年10月参加农业银行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3月辞去农行工作,现任四川省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工作期间先后21次被评为省、市、县农行、县委、县府、市委、市府、行署、省先农行进工作者、优秀信贷员、优秀共产党员。工作期间先后撰写经济金融论文16篇,在全国、省、市相关刊物发表,并有两篇获得过优秀论文奖。2010年于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组织公司

10、技术人员全力开展食用菌菌种扩繁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和生产栽培,本人也从最初的不懂到现在熟知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2011实现了我公司食用菌鲜品产量超过1500吨,实现经济收益达到了4533万元。2、技术带头人食用菌育种栽培专家(土壤肥料研究所):谭伟,1985年毕业于绵阳农专(现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至今。19861987年四川大学进修微生物学课程;19881989年赴日本广岛菌类研究所研修食用菌育种栽培1年;19911992年作为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再次赴日本合作研究食用菌分子生物学1年;2004年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

11、作学研究生结业;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栽培岗位科学家所在团队成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新品种引育研究岗位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菌物学会和农学会会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客座教授,四川省咨询业协会教授级注册咨询师,四川科协司法鉴定所法鉴定人,四川省食用菌产业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食用菌的育种栽培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在学术上,首次提出“长根金钱菌为腐生菌,不与其他生物共生”的学术新观点;发现野蝓阔危害灵芝;率先提出“持续开发利用松茸”思想及技术;提出食用菌参与农业循

12、环经济三种利用模式。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研取得科研成果奖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个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主持主研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国家认定的食用菌新品种共计18个(国家认定9个),其中主持2个。荣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5)、“四川省优秀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2003)、“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4)、“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2008)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优秀科技人才三等奖(2008)等。四、企业能力1、成果转化能力我公司系成都市青白江区重点争取的招

13、商引资企业,注册资金2067万元,现占地面积150亩。公司立足于食用菌的产、学、研有机结合模式,为打造中国西部食用菌培育中心及产业化示范基地而奋斗。我公司现有员工总数6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人员45人;中高级职称8人,从事专业育种和栽培你的技术人员12人。具有遗传育种、栽培、良种繁育、农技推广等多学科技术人才队伍。拥有研发、生产食用菌菌种及鲜品的成套设备,可实现年产各类食用菌菌种160万袋,产食用菌鲜品超过1500吨。2、市场推广能力我公司主要以生产经营食用菌种以及食用菌产品为主,公司自成立两年以来通过“栽培示范+技术指导”的方式已向当地农民提供了优质的平菇、金针菇、毛木耳、灵芝、香菇、茶树

14、菇、姬菇等菌种和高效的栽培技术,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展致富,实现超过了2500万元的经济收入。菌种的推广渠道主要以直接面向农户为主,同时也与其他菌种代理机构、供销社建立有合作关系。我公司栽培生产的食用菌鲜品主要面向各类农产品公司,目前我公司已与成都宜家食品有限公司、成都青白江区土产果品公司、成都和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好农福菌业有限公司、成都康祖食品有限公司等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公司所栽培生产的灵芝、香菇、平菇、木耳等产品主要由以上客户进行收购。(购销合同详见附件资料)五、近期发展计划本项目是我公司发展的一重大决策,是我公司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的产物,是我公司带动我省农户提高食用菌栽培积极性的措施,也是我公司带动农户发展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计划将重点以本项目的实施为主。预计项目实施后的12年,我公司在完成项目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后投入生产运行,将首先完成生产各类食用菌栽培种共计180万袋,同时带动360户农户参与食用菌栽培,实现经济增收超过7200万元。预计项目实施后35年,我公司通过在扩繁技术体系和栽培技术体上进一步优化,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施食用菌产量最大化。同时由于我公司对新品种的栽培示范效应,将带动我省数千余户的农户参与栽培。第二部分 国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